舞蹈诠释地方文化的特殊魅力

2013-11-21 17:11谈士东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群舞琼花歌舞剧

■谈士东

舞蹈诠释地方文化的特殊魅力

■谈士东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从这个角度看,舞蹈也是一种文学,灵动的舞姿如同隽永的文字,优美的造型表达了诗意的境界,了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舞蹈是最富表现力的文学。

既然是文学,就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基因,古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类推,“一方水土养一方舞蹈”,因为舞蹈的地方风情如此浓烈,很多情况下,不要介绍,也不要出声,只要看看跳的什么舞蹈,就能判断表演者来自哪里。事实上,草原舞蹈透射出广阔和粗犷;藏族舞蹈透射出圣洁和质朴;云南舞蹈透射出奔放和多情;而人们从扬州舞蹈中,仿佛看到运河的浪花,园林的秀美,城市的精致,小巷的逶迤,温润潮湿的江南风情扑面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越是地方的,越是中国的,但凡诠释地方文化的舞蹈节目都容易获得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青睐,扬州市歌舞剧院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创造了一系列经得起岁月磨砺的精品节目。解读扬州市歌舞剧院的获奖舞蹈节目,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作品都算得上扬州文化的独特“窗口”,或者说,是一扇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文化之窗。

群舞《九九艳阳天》以里下河水乡为背景,讲述了新四军班长李进和二妹子在战争中结成伴侣的故事,其中的女子群舞给人一种水灵灵的感觉,而男子群舞则表现出水乡儿女的忠诚和勤勉。该舞蹈以鲜明的地方风情荣获“文华奖”。

女子独舞《水上童谣》表现了一位船家姑娘喜水、戏水的纯真情感,一根竹篙忽而变成长笛,忽而变成船桨,忽而变成竹马,忽而变成水牛,一副活脱脱的水乡风情。该舞蹈荣获全国舞蹈大赛三等奖。

群舞《拔根芦柴花》用舞蹈语汇展示了一群村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追求,观众从中悟出,民歌中的“芦柴花”代表的是生命的活力和野性的张扬,一看就是扬州黑土地孕育出的生活赞歌。该舞蹈在江苏省第四届音舞节上获剧目奖。

群舞《琼花韵》用一群姑娘来喻意扬州人见人爱的琼花,琼花洁白如玉,姑娘清纯似水,好一幅“人面琼花相映美”的画图。该舞蹈在江苏省第三届音舞节上获表演奖。

群舞《杨柳依依》用肢体语言刻画了杨柳的婀娜多姿,万种风情。扬州自古就有遍植杨柳的传统,唐代大诗人李白心驰神往的“烟花三月”,就是春天扬州“柳絮飘飞轻如烟,桃花映红半边天”的美景,看过舞蹈的观众,都会对扬州的“烟花三月”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该舞蹈获得江苏省第三届音舞节舞蹈表演奖。

双人舞《竹韵》与《杨柳依依》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扬州人爱柳也爱竹,郑板桥在扬州就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竹韵》通过男女不同风格的舞蹈语汇,写出了青竹风中对歌的神韵。该舞蹈获得江苏省第二届“独、双、三”舞蹈比赛优秀节目奖。

实践证明,舞蹈如诗又如画,它诠释地方文化的特殊魅力,别的艺术品种无法代替。多年来,扬州歌舞剧院把舞蹈跳到哪里,就把扬州文化传播到哪里,无数的观众正是从扬州的舞蹈节目中,感受到这座城市“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风采,由此产生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念头。

猜你喜欢
群舞琼花歌舞剧
窗外飞絮
宋代琼花的人文发现
舞剧中群舞编排的重要性
壮族女子群舞《油帽戴到妹头上》艺术特色探析
扬州琼花涂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群舞冲纪录
愈纯粹愈醉人——天津歌舞剧院新版《爱之甘醇》初品记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谈群舞《东方红》构图中几何图形的变化之美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