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与头体针联合治疗失眠症疗效比较

2013-11-24 06:37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失眠症头皮针灸

张 静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山东青岛266071)

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加快失眠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学习效率、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头皮针顶颞后斜线结合体针治疗失眠症,并与单纯体针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纳入的8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或我院住院疗养的失眠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头体针组40例、体针组40例。其中头体针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21~75岁,平均(51.6±13.7)岁,病程 1~180月,平均(35.65±7.05)月;体针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0~74岁,平均(50.7±12.8)岁,病程 1~170月,平均(36.33±8.27)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②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③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1个月或以上;④排除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或药物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1.3 纳入标准

符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并且能够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的患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依从性差,未能按疗程针灸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头体针组

头皮针取穴:参照《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取双侧顶颞后斜线,患者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30 mm×50 mm不锈钢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针柄接6805-AⅡ电针仪(汕头市医用设备厂有限公司),采用疏密波,频率20 Hz,剂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30 min;同时进行体针治疗,取穴: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太冲,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30 mm×40~50 mm不锈钢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或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20次后观察疗效。

2.2 体针组

仅采用体针治疗,方法与疗程同头体针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评定1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QI用于评定受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3.2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3.0 for Windows20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积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且头体针组低于单纯体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两种方法对睡眠的改善均有效,且头体针组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积分比较(±s)

t P头体针组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40 17.67 ±3.15 8.33 ±3.98 11.638 <0.01体针组 40 17.23±3.56 11.62 ±4.22 6.426 <0.01 t 0.585 3.587 P >0.05 <0.01

4 讨论

失眠通常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却存在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连续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导致白天身体功能下降,常表现为醒后疲乏,日间警觉性降低,精力、认知功能以及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2]。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引起失眠的因素较为复杂,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由于长期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或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或久病后体质虚弱等,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致。头部针刺治疗失眠,可能与针刺对大脑皮层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有关(如神经-体液调节),使皮层的兴奋状态有所抑制,改善了皮层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3]。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集中于头部,除了常选头部穴位来治疗失眠外,还常用头皮针来治疗失眠,针刺头皮针治疗线可以疏通气血、调整阴阳[4]。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是用针刺头皮的某些特定区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运用祖国医学的针灸学及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定位理论的一种新型疗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脉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这就是说,诸脉皆上系于目,会于脑。头脑是脏腑、经络之气血汇聚的部位,它们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也密切相关。针刺头部刺激区,不仅能疏通气血,调理阴阳,且可系统调节各脏腑的功能,从而治疗全身各种疾病。

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头针取穴多以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印堂、风池等经穴为主,头皮针取穴多采用额三针、额五针等。本报道采用以头皮针顶颞后斜线结合体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且头部用针较少,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头部腧穴之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特异性比较报道较少,较为深入科学的机理探讨亦较少见,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中华医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75

[2]胡慧.针灸治疗失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3]赵小燕,林俊山.近10年头针治疗失眠的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58

[4]苏秋菊.针灸治疗失眠的影响因素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51-53

[5]高希言,魏玉龙,邵素菊,等.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8):623 -625

[6]周章玲,石现,李绍旦,等.头穴透刺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睡眠结构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9):721 -724

猜你喜欢
失眠症头皮针灸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