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变动研究

2013-12-03 08:01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入境

秦 玲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233041)

1 引言

安徽省位于中国中部,具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拥有大量特色鲜明、价值高档的旅游景区,其中黄山、西递宏村、九华山、天柱山和天堂寨均是高档次的旅游资源;加上安徽省极具特色的徽文化,对入境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招徕众多入境游客来皖旅游。从2001年至2010年,安徽省无论是从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上还是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结果,既包括旅游资源价值禀赋的提高,也包括近年来接待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然而数量的增长并不能说明安徽入境游客消费的发展就是健康合理的,还需要对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结构进行研究。

2 数据来源、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由于统计口径与方法的不同,不同的统计年鉴和抽样调查资料中安徽入境旅游的统计数据可能有些差异,因此本文全部使用出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消除统计原因带来的差异。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标准,游客消费分为9个方面,即长途交通、市内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邮电通讯和其他服务。从2002至2011年出版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采集了从2001年至2010年安徽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入境游客人均天消费构成中各项目消费的构成比例等数据。其中,2003年的某些数据因“非典”遗失。

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从2001年至2010年安徽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变动并进行评价,再对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方法如下:

2.2.1 入境游客消费水平评价。学者厉以宁提出居民消费的3种模式,即同步型消费、滞后型消费、早熟型消费[2](P125)。笔者将这3种模式引入入境游客消费,将入境游客消费分为3种模式,这3种消费模式是根据入境游客消费支出水平增长和旅游外汇总收入增长是否协调一致进行区分的。同步型消费是指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增长与旅游外汇收入增长是一致的,两者协调变化;滞后性消费是指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增长落后于旅游外汇增长;早熟型消费是指入境游客消费增长超前于旅游外汇总收入的增长[3](P20)。

运用入境游客消费支出增长指数与旅游外汇收入增长指数之比来衡量两者的协调程度,定义这个比值为Q值,如下式:

在式(1)中,Q为入境游客消费支出增长与入境旅游业发展适应度指数;CI为入境游客消费支出增长指数,由当年与上年游客消费之比计算得出;FI为旅游外汇总收入增长指数,通过当年与上年旅游外汇收入计算得出。若Q等于1,说明消费为同步型消费;若Q小于1,说明消费为滞后型消费;当Q大于1,说明消费为早熟型消费。

2.2.2 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合理度评价。对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合理度的评价是用旅游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β衡量的;旅游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是将某年入境游客非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除以入境游客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得出的;β的值越大,说明入境游客消费结构越合理[4](P52)。

3 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变动分析

3.1 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分析

3.1.1 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变动。入境游客的消费水平高低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入境游客的能力和满足入境游客需求的程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反映本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从绝对量的增加可以看出,入境游客在安徽省旅游花费是逐年递增的,这说明安徽省入境旅游正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安徽省著名的5A级景点如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见表1)。

表1 2001至2010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游客人均天消费(美元/天)

3.1.2 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评价。按照研究方法中所述的评价方法,计算入境游客消费支出增长与入境旅游业发展适应度指数Q,结果见表2。

表2 Q值

从表2可以看出,2001到2010年间的Q值都低于1,这代表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发展是与国家旅游外汇收入不一致的,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滞后于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是滞后型消费模式。这个结论从数量方面也有表现,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支出10年的增长速度不超过1%,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将近6倍,很明显入境游客消费是落后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

3.2 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分析

3.2.1 入境游客消费结构的变动。游客消费包含基本消费和非基本消费。基本消费主要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游览等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项目;非基本旅游消费包括购物、娱乐休闲、邮电通讯等弹性较大的项目[5](p17)。在入境游客人均基本旅游消费中,长途交通所占比例最大,从2001年到2010年逐步增长,这与安徽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道路、机场及其配套设施有关。市内交通的比例变化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入境游客多采用报团的形式,由旅行社提供大巴。游览消费在10年中几乎没有起伏,这说明了安徽省入境旅游游览接待项目比较固定,也说明了安徽省对游览接待设施的投入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住宿消费的比例在2006年增加到最高之后缓慢降低。餐饮消费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表3)。

表3 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结构

作为一类高弹性的消费,发展非基本旅游消费能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旅游目的地娱乐业的发展,并刺激当地特产的销售,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非基本旅游消费比基本旅游消费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2.2 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合理度的评价。计算10年间入境游客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β如下:

表4 安徽入境游客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

根据表4中的数据可知,安徽省在2001年至2010年间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合理程度呈先增后减的态势。其中合理化程度2004年达到最高,当年出现了10年间最优的消费结构。从2002年到2006年这5年间,入境游客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均大于1,非基本消费比例高于基本消费比例,旅游消费结构出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在其余年间的高级化指数小于1,在2007年达到最低。非基本消费比例下降的趋势与安徽省入境旅游的发展不相协调,优化安徽省入境游客结构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4 结论

综上所述,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无论在“十五”期间还是“十一五”期间在数量上都有了提高,但均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属于滞后型消费模式。从2001年到2010年入境游客消费增长与旅游业发展适应指数Q值不断降低,这说明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已经呈现越来越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在入境游客消费结构上,“十五”期间基本消费比重降低,非基本消费比重增加,入境消费结构在逐渐改善;“十一五”期间,基本消费比重开始缓慢增长,非基本消费出现下降趋势。在具体消费项目上,长途交通占最大比例,购物、娱乐和餐饮比重偏低。因此,改善入境游客消费环境,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娱乐、餐饮和购物,提供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供更高档次、更具内涵的旅游产品来调整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将会成为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与旅游业同步发展,实现旅游业转型的关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厉以宁.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席建超,甘萌雨,吴普,等.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8,(5):18-22.

[4]邓淇中,何俊阳,潘芬萍.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2):48-55.

[5]李一玮.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4,(7):17-19.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入境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