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精品课知识共享的研究

2013-12-04 18:07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商业会计 2013年9期
关键词:精品课拥有者接受者

□(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2 011年10月12日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意见中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精品课知识的共享,更多地服务于社会。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管理的动力,通过精品课知识共享优化知识资源的配置,将各种精品课知识整合成有力的资源和力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精品课服务于社会的目标,成为精品课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

一、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含义

许多学者对知识共享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曹兴、刘芳等认为,知识共享是组织内员工、团体和组织之间通过各种共享手段共享各类知识,经过消化吸收实现知识的转化,最终形成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将知识管理应用于精品课的建设,实现精品课知识的共享是精品课建设的最终目的。因为学校不是盈利组织,精品课建设的目的不是形成组织知识财富,而是实现知识共享,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

精品课知识共享是学校中的教师、精品课建设团队和社会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共享手段共享精品课建设成果,经过知识接受者消化吸收也即学习,实现精品课知识在全社会的传递。

二、精品课知识共享的主体

精品课知识共享的主体主要包括精品课知识的拥有者即精品课建设的负责人、精品课建设团队成员和精品课知识的接受者。精品课是由课程建设负责人领导其建设团队成员按照精品课建设标准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而建成的,他们是精品课知识的真正拥有者,也是实现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实现精品课隐性知识共享的决定因素。精品课知识共享的接受者是知识的学习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又分为精品课建设学校的学生,他们是精品课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为精品课建设的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主动使用精品课建设成果教授本学校学生,并会要求学生利用精品课网站进行学习,这些学生在分享本校精品课知识时,不仅分享到精品课显性知识,也分享到一部分隐性知识,如分享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另一部分学生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对本知识的需求者,这部分学生在知识共享中是主动的接受者,即他想学什么、怎样学习、什么时间学习,对他们来说主要是想学习时是否能够学到的问题,为了使精品课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这些学生,教育部才出台了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精品课知识的接受者中还有一部分是需要用本课程知识的教师,可以是精品课建设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是精品课建设学校之外的教师,他们对于精品课知识的需求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本门课程的教授者,对所分享的精品课知识有能力接受,特别是对于显性知识,他们经过学习基本都能掌握所分享的显性知识,但是对于精品课的隐性知识,对他们来说,学习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教师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通过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建立知识社区、经验交流会、激励制度等措施,更多地实现精品课隐性知识的分享。

三、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客体

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客体就是精品课内容本身,精品课知识也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精品课知识中的显性知识是那些能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清晰表达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等,它们比较容易被分享。精品课知识中的隐性知识是那些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精品课建设的经验,隐性知识不易编码,更多地是靠实践才能够学习到,其共享比较困难。所以应尽可能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才能更有助于精品课知识共享主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获得知识共享的更大效果。

四、精品课知识共享的手段

精品课知识从知识拥有者传递给知识接受者要依赖一些手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精品课建设中,它扩展了精品课知识共享的时间和空间,为知识共享创建了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提供一个快捷的平台。精品课知识共享手段越多,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可能性越大,但有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并不会增加知识共享的意愿,可是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就会降低精品课知识共享的意愿,因此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必要条件。

五、精品课知识共享环境

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组织文化,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组织的领导,如果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重视知识共享,就会制定适当的积极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创造良好的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提高知识共享的有效性。

六、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动机

精品课知识共享中的经济动机主要是组织的奖励,包括学校的奖励和教育部门的奖励,这些奖励激发了精品课知识拥有者与他人分享知识的积极性。精品课知识共享的非经济动机中,其一是名声的获取,精品课知识的拥有者即课程建设负责人通过精品课知识的共享可使本人在学校和学术界的地位得到提高,名望得到彰显,以满足教师的创造欲、成就欲和尊重欲,建立自身专家形象,是所有动机中影响最显著的。其二是精品课建设的共同目标,精品课建设的共同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因为教育本质是服务于社会,实现教育的社会效益也是精品课建设的根本所在,在该动机的推动下最终能够实现精品课知识的共享。

七、省级精品课《会计学基础》实现知识共享的案例分析

黑龙江科技学院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是黑龙江省级精品课,该课程1987年在我院开始开设,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网站,实现了《会计学基础》课程资源的知识共享。《会计学基础》在实现精品课知识共享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知识的拥有者即课程建设负责人都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更希望通过精品课的知识共享提高自己在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度,精品课知识的拥有者更愿意与他人分享,但前提是他们的名字必须被知识的接受者看到。

其次,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应用是《会计学基础》精品课评建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个条件本身为精品课显性知识的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隐性知识的共享仅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是不容易得到共享的,它的共享更需要额外采取手段,其中一项措施是在《会计学基础》精品课建设网络平台中加入论坛、聊天室、微信及QQ这样的互动模块,让精品课知识的拥有者与接受者通过这些模块进行互动,以增强隐性知识共享的可能性。另一项措施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激励措施推动 《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知识共享,组织精品课建设培训、交流会等较正式的交流,当然这种交流实现的隐性知识的共享是有限的,但它却是精品课建设中实现经验共享的最常用最便捷的方式。《会计学基础》课程建设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精品课建设负责人对本团队教师进行培训和经验交流,增强精品课建设教师的建设经验。

再次,精品课知识共享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精品课建设者、学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希望精品课知识能够更多地被分享,更多地服务社会,但实际情况却是社会并不知道精品课建设这回事,甚至连学校中的学生都不知道精品课资源的存在,这一方面是精品课建成后,教师用的少,甚至不用,学生当然就不知道它的存在;精品课知识共享的另一个问题是对精品课宣传不够,社会对精品课认知少,导致知识得不到共享,浪费了精品课的资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会计学基础》课程建设团队要求本校教师上课必需使用本网站已经建成的《会计学基础》精品课资源教授学生,本校学生学习会计也必须使用该网站,不仅让学生分享精品课知识,而且使学生对精品课建设有所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网站使用轨迹都在网站上有明显的记录。同时《会计学基础》网站对社会开放,利于实现非本校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共享。加大精品课宣传力度,如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宣传,或者在网络上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知道精品课资源的存在。

最后,为了利于教师之间实现教学经验、精品课建设经验等隐性知识的共享,《会计学基础》课程组规定教师之间必须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学方式、方法。并且规定每星期三课程建设团队的成员共同备课,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经验指导,派教师参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品课建设交流会。

猜你喜欢
精品课拥有者接受者
通化市二道江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传动系统诊断与维修》精品课建设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用好中学语文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