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蒲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

2013-12-05 08:13张艳芳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2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

张艳芳

【摘 要】后续产业的发展,是巩固退耕还林的有力保障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阐述了蒲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效益及退耕还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蒲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蒲县位于吕梁山南端西麓,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上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6°11′36″—36°38′13″,东经111°51′36″—115°51′09″之间。东拱临汾与洪洞,西邻大宁,南衔吉县,北依汾西和隰县,全县总土地面积226.59万亩,总人口10.8万人,9个乡镇99个行政村,农耕地50.99万亩,其中:25°以上坡耕地为3.32万亩。全县林业用地166.1万亩,其中:有林地107万亩,森林覆盖率42.6%。近年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县委、县政府立足于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切入点,实施荒山荒坡补植补造,薪炭林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投资环境;以核桃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为龙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蒲县可持续发展创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

自2000年以来,蒲县对全县8个乡镇56个村委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了35.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6386户,群众直接受益3万多人。随后又连续实施退耕还林后续工程:补植补栽57380亩,干果经济林21400亩,薪炭林8683亩,封山育林6000亩。但是,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继续实施,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现就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实施退耕还林效益分析

1.1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后,全县的土壤侵蚀数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对改善自然条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土地生产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改善小气候,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生产、稳产、高产,拉动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虽然种植业收入有所下降,养植业收入没有变化,但退耕还林补助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农民可进行育苗,发展舍饲圈养,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特色经济。例如:黑龙关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养牛、养羊、养鸡、养猪、养猪等特色养殖户89户,其中:新发展养殖肉驴户26户。另外全镇核桃林面积已达1000公顷,其中:新发展106.7公顷“白杞柳”产业,其纺织的工艺品在参加全国农博会上还荣获银奖;还有生态移民129人,这可使农民进城务商,也可进城打工,这样农民收入就会稳步增长,不会因移民并村而受到经济影响。

2.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中荒山还林部分难度大、费用高、愈到后期补植补造难度更大,而且成林效果较差,有的需要重新造林。还有修路或建厂占退耕还林的地,被迫移位,又得重新规划,重新造林,这样既消耗人力,又消耗物力。

2.2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问题

一些退耕户在领取了一年退耕补助后,由于外出打工,不能及时补植补栽,林地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验收要求,就没法予以兑现。另外有些荒山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也较低。

2.3农民收入问题

退耕还林到期后,补助款一旦没有了,农民收入是否下降,造林成果是否能得以保存,这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的成败。

2.4还有一些问题,如有些地块有复耕现象

3.建议

3.1严格管理,健全机制

按照相关林业工程管理办法,对工程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并健全机制。工程中抓培训,提高营林水平,抓标准,提高造林质量;抓苗木,确保工程成效。

3.2加强管护,确保造林成果

林业建设“三分造,七分管”始终把管护放在重要位置,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护任务落实到户,以协议等形式,明确责任,强化管理,从而确保造林成果。

3.3要有针对性地放宽林粮间作

适当放宽政策,对有些地区允许套种一些矮秆作物,以耕代抚,促进苗木生长,但对于那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地区,严禁任何形式的套种。

3.4加快后续产业发展

后续产业发展,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力保障,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根本措施。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蒲县”为主题,以加快推进“山上治本,垣面增效、身边增绿”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全县林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建兵.山西林业阳高县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探讨,2010,(6).

[2]蒲县年鉴,2010.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
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研究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