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机插秧不同育秧土试验

2013-12-07 01:05章玲芬张建民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客土秧田分蘖

章玲芬,张建民,孙 健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 31519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鄞州区姜山镇五龙桥村。试验田前作为冬闲田,为黄斑青紫泥田,土壤为粘土,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供试水稻品种为甬籼69。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育秧基质处理,处理1:本土 (秧田沟泥),处理2:客土 (未经过培肥的水稻土),处理3:本土与客土按1∶2混合,处理4:基质 (中国水稻所提供的“中锦”牌水稻机插育秧基质)。

采用客土育秧和本土育秧的处理,于铺盘前每平方米净秧板施壮秧剂100 g,然后再平耥1遍;采用基质育秧的则不施秧田基肥。移栽前4 d施起身肥,每盘施尿素2 g。秧田其他管理同普通机插育秧。

1.3 试验方法

1.3.1 秧田准备 根据试验要求搭建大棚,秧板在播种前5 d做好,不施基肥。播种前每平方米净秧板施壮秧剂100 g。

谷氨酰胺酶活力检测方法:定义为40 ℃下,每1 min催化1 μmol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所需要的酶活力,单位定义为1 U。

1.3.2 种子处理 试验种子由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提供,种子实验室发芽率为85%,经盐水选种后,种子发芽率达90%。用“浸种灵”浸种72 h,催芽待播。

1.3.3 播种 3月31日播种,每个处理播10盘。每盘播催芽种子145 g。播种后加盖小拱棚。4月23日移栽,秧龄23 d。插秧规格30 cm×11 cm。小区面积106 m2,小区间间隔60 cm。7月21日收割。

1.4 观察记载项目

移栽前考查秧苗素质,记载各个生育期,定点观察分蘖动态,考查经济性状,实割小区产量。分蘖动态观察每个处理设2点,每点10丛,为便于观察和分析,每点10丛稻苗的总落田苗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秧率与缩脚苗比例

根据秧苗考查数据 (表1),处理4成秧率最高、缩脚苗比例最低,分别为85.46%和5.64%,比处理1成秧率高7.07个百分点,缩脚苗比例低7.26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育秧土的均一性和合理的营养配比,有利于减轻育秧过程中秧苗个体间竞争程度,保证秧苗均衡生长,降低缩脚苗比例,提高成秧率。

表1 不同处理秧苗成秧率与缩脚苗比例(单位:%)

2.2 秧苗素质

2.2.1 苗高、叶挺长、基部宽 表2数据表明,各试验处理秧苗的苗高、叶挺长有较大差距,基部宽度比较接近。苗高最大的为处理2,达13.62 cm,比处理4高1.77 cm,增幅达14.94%。处理1苗高居第2位;但叶挺长最短,只有4.58 cm,比处理2短0.60 cm,表明该处理的叶片生长相对较快。

在早稻育秧期间温度低、秧苗生长缓慢情况下,处理4苗高不足12 cm,不利于机插秧苗的适时移栽。

2.2.2 总叶数、绿叶数、总根数、白根数 各试验处理秧苗的总叶数有所差异,绿叶数比较接近。处理2叶片数最多,总叶数、绿叶数分别为3.57叶、3.24叶,比处理4分别增加0.27叶和0.04叶。

表2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比较

各处理的根系数量差别很大,处理4总根数和白根数均为11.63条,分别比处理1增加4.06条和5.36条,增加幅度达53.63%和85.49%。

2.2.3 秧苗鲜重和干重 各处理秧苗生物量最高为处理2,百株秧苗鲜重、无根鲜重、无根干重分别为22.44 g、12.57 g、1.90 g,分别比处理4增加2.59 g、0.82 g、0.15 g,增幅分别为13.05%、6.98%、8.57%。处理1与处理3差别较小。

各处理地上部鲜重所占比例平均为56.59%,以处理4最高,达59.19%。表明用基质育秧处理的秧苗比较嫩绿。

2.3 水稻分蘖进程和主要性状

从表3数据可见,处理1秧苗分蘖进程最慢,其余3个处理比较接近。除处理1外,其他3个处理在移栽后16 d(5月10日)基本达到了够苗期的苗数要求,可以进行搁田控苗。每667 m2最高苗数差距较大,处理1最低,只有33.0万苗,比处理4降低4.4万苗;处理2、3、4的最高苗基本一致,在37万苗左右。有效穗数基本一致,各处理间相差不到4%。成穗率差异较大,以处理1最高,达69.14%,其他各处理均在65%左右。根据表4数据,处理4每穗总粒数104.4粒、每穗实粒数91.1粒,分别比处理2增加了8.1粒和6.7粒。各处理的结实率基本一致,平均为87.09%。

表3 不同处理水稻分蘖进程及苗穗

2.4 水稻产量

根据表4数据,4个处理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03.23 kg,处理间差距不大。处理2产量最高,为514.24 kg,比处理4增产19.67 kg,增产幅度为3.98%。

处理3和处理4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质内含较多的泥沙,在早稻秧苗根系未完全盘结情况下,秧块很容易松散,移栽质量较差。虽在插秧后进行补苗,但总体基本苗不足,导致产量下降(观察点基本苗相同,理论产量较高)。

表4 不同处理水稻主要性状

3 小结与讨论

3.1 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前仍以客土育苗较适宜,其秧苗生长量适宜,移栽后发苗快、产量高。商品化育秧基质可解决机插秧的育秧土问题,其均一性和合理的养分配比可缓和育秧过程中秧苗个体间竞争程度,保证秧苗均衡生长,降低缩脚苗比例,提高成秧率,使大面积集中育秧变为可能。

3.2 试验所采用的育秧基质用于早稻育秧存在秧苗个体生长不足、秧块容易松散、移栽难等问题。育苗基质还未完全达到育苗要求,有待于开发单位根据不同茬口要求进行改善。

猜你喜欢
客土秧田分蘖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及其规范探讨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地震及降雨渗流条件下铁路生态边坡客土稳定性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及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