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研究

2013-12-10 11:15张燕燕
食管疾病 2013年2期
关键词:洛阳市医疗保障新农

张燕燕,王 颖,崔 峰,朱 强,吴 健,郭 强

科学合理地发展和引导好我市的新农合普及工作,是解决当前广大农民医疗保障问题,改善其享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障的基本途径。新农合政策的普及与推广将有利于提高我市农民抵抗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市部分参合农民及部分县区的新农合管理人员。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采用现场问卷填答的方式,向参合就医人员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问卷786份,有效率98.25%。

1.2.2访谈法 现场对参合人群进行随机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关于新农合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第一手资料;利用电话、网络及单独约见的方法对县(市、区)、合管办的政府官员、卫生行政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乡村医生进行访谈,主要访谈内容是新农合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2.3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洛阳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在2007年将其列入了当年的20件实事之一,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洛阳市在2008年实现了全市农村及全部农业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覆盖,走在全省各省辖市的前列[1]。

2.1参合人员的婚姻和文化程度状况由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在有计划的控制之内,所以调查对象的年龄都在20岁以上。其中已婚者708人,占90.07%,其次为未婚、离婚及丧偶,见表1。对文化程度的调查可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有429人,占调查对象的54.58%,其次是高中、大专及以上。详见表1。

表1 参合人员婚姻和文化程度状况调查表(n=786人)

2.2新农合的宣传与普及宣传、普及新农合政策是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县乡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板报、标语、戏曲、传单、明白卡、致农民群众一封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新农合补偿政策和就医管理规定[2]。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被调查人员对于新农合政策基本了解的占39%,不太了解的占58%,不知道的占3%。同时,调查对象获取新农合信息的途径也较单一,通过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占61%,通过乡村宣传获取信息的占28%,通过朋友、邻居获取信息的占11%,说明政府对新农合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民对新农合的具体优惠政策、参合缴费时间(续保时间)、就医点的选择等信息还不太了解。

2.3洛阳市外出务工参合人员就医情况洛阳市是农业人口大市,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忙季节基本都外出务工,调查显示,洛阳市每100户农民工中有103人全年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连续两年实现增长[3]。由调查问卷可知,有近521人(66.28%)外出务工,当谈及外出务工期间看病能否享受到新农合补偿时,有近454人(87.14%)回答不能,只有47人(9.02%)在本省或本市内务工人员回答可以。

2.4参合农民年就医费用花费情况从参合农民生病住院时的费用调查可知,每次生病花费在100元以下的有207人,占到26.33%,这部分参合农民是由于小病在乡镇卫生院就医,花费较少。而花费在1 000~3 000元的参合农民也有219人,占到27.86%。花费在3 000元以上的患者大都是到县级以上,尤其是较好的省、市级医院,病情比较严重的居多。见表2。

表2 参合农民年每次就医花费情况调查表(n=786人)

2.5参合农民生病时所选医院情况从调查问卷“您平时生病时一般去哪个级别的医院”这一问题看,选择“私人诊所”的占46.2%,是所有选项中最高的。同参合农民交谈了解到,他们还没完全了解、感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参合农民一旦患了头痛脑热的小病,认为去乡镇定点医院,尤其是大医院太麻烦,不如自己出钱就近找个私人诊所看完了结。看来,能否把农村具有正规行医资质的私人诊所纳入新农合的统筹报销范围,成为当前我市新农合改革的重要环节。

2.6洛阳市新农合参合资金的筹集、支出及合理运作问题洛阳市对于新农合参合农民的筹资方案具有自己的特定模式,就是将新农合的费用审核与医疗监管分散在两个机构,以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这就是被作为全省新农合试点的“洛阳模式”[4]。 “洛阳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新农合的费用审核与医疗监管分散在两个机构,以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筹资标准为个人出2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出80元,该措施实施以来,为农民带来了切实的健康保障。从基金支出情况看,截止到2011年,新农合总基金支出由2008年的1.7亿元增加到11.6亿元,2011年洛阳市新农合的资金筹集和使用均高于以往各年,洛阳市的基金支出以住院补偿为主,其中2009年的补偿比2008年增加1倍,仅大额补偿就达到2.96亿元。

2.7洛阳市新农合参合情况及参合人员受益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洛阳市新农合数据汇总,洛阳市于2003年9月开始新农合试点工作,首批试点为新安县,2006年试点范围扩大至新安、偃师、嵩县、宜阳4县(市),2007年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2011年全市参合农民485.23万人,参合率99.4%,筹集资金11.16亿元。 从2003年至2011年9月底,我市共有1 587.26万人次的参合农民享受到该项制度带来的实惠,共补助报销18.96亿元[5]。

2.8参合农民在新农合补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①补偿标准:洛阳市新农合惠农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农村基层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农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新农合补偿制度在一定方面限制了它的发展。新农合补偿制度本身为了防止经费透支,将需要住院治疗的重大疾病报销比率定得偏低,起付线设置偏高,而封顶线则设的过低,大半的医药费仍需要农民自己承担。同时虽然中央和地方分别向参合农民补贴60或80元,但这些资金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难以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不能切实解决参合农民的看病难问题。②补偿过程:新农合补偿过程中,诸如起付费、封顶线、定点医疗机构、家庭账户、分段累进、慢性病和药品目录等名目繁多,势必令参合患者及其家属眼花缭乱, 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一是参合患者住院时,尤其是到省、市级医院看病时,在医药费报销过程中,需要出具的凭证材料过于繁琐,这无疑增加了参合农民及其家属的报销难度。二是参合患者住院期间,并不十分清楚哪些药是可报销范围内的,等去结算时,才知道一大部分药品是不能报销的,这样,就增加了参合患者的预期治疗费用。三是与住院单位的不和谐因素,参合农民在住院期间必然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这样他们心情烦躁,语言沟通不利,导致与医生、护士、报销部门的服务人员之间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争吵,影响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对策与建议

建议我市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基层经办机构工作能力的建设,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新农合基金监管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医疗机构考核激励制度,探索建立责任追究和医患制约机制,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继续执行和监管好我市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与支出,提高参合人员的就医保障。

建议取消合作医疗农户自筹资金的收交是实现农户均等享受医疗保障措施的最佳办法。适当增加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医疗保障的力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为新型农村医疗,做到真正的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参合就医问题,加强保护农民工外出群体的就医措施,简化报销手续,机动灵活地开展异地报销活动,保证农民工群体外出就医时的利益。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基础,把农村具有正规行医资质的私人诊所纳入新农合的统筹报销范围,成为当前我市新农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新农合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是核心;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是保障;加强相关配套工作的建设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安景花.洛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问题及建议[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3(1):86-87.

[2] 洛阳市政府.洛阳市采取四条措施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工作宣传力度[DB].http://www.henan.gov.cn.2012.09.15.

[3] 洛阳市外出务工形势明显好转[N].洛阳晚报,2011.7.21.

[4] 医保管办分开探路者:新农合“洛阳模式”[DB]. http://www.sina.com.cn.2012.4.21.

[5] 洛阳参合农民将享更多实惠住院补偿比例最高90%[N].洛阳晚报,2011.10.27.

猜你喜欢
洛阳市医疗保障新农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医疗保障
洛阳市
新农人时语
洛阳市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新农人时语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