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3-12-12 10:15茱萸
天津诗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专号眼界诗学

茱萸

这里是《天津诗人》“中国诗选—90后档案”的诗歌现场,这个现场新鲜、热闹、众声喧哗、生气淋漓。不过,在我看来,并不存在诗学意义上的“90后诗歌”或“90后诗人”。本期专号固然袭用 “90后”的名目,这只是标识出他们正以一代人的各自面目进行集体出场,并不意味作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基于诗学理念和作品风格而形成的共同特征。

正是基于这重缘由,我把本期刊物中的所有入选作者,都严肃地视为自己的同代与同类——更极端一点,放在千百年的文学周期上来看,他们不仅和年龄本来就相近的我同代,甚至和胡适、戴望舒及穆旦他们,都一样是汉语新诗幼年期的同代人。我对他们写作的观察,完全源自同代和同行的注视和尊重,十年断代法,并不能断开产自诗歌本身的联系。当然,习气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至于我们可爱的诗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时代诗歌学术的失职,他们信赖这种稳妥而便利的分法,并为此付出着足够的热忱。

罗广才大兄操持起这一期专号,旨在呈现汉语诗界最新鲜的面孔和声音。本期专号入选作者达百六十余人,篇幅、眼界及能力所限,不能一一点到,只冀望空谷幽兰能不赏自芳,自足而自任。为了这一期专号,罗广才兄筹措经年,编选经年,个中甘苦,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承蒙他的信任,我在专号编辑的后期介入,在已然蔚为大观的编选稿基础上,为刊物推介了二十余位符合入选条件的诗人。我将这些诗稿转给了罗兄,换来的是他对每一个作者、每一首作品耐心细致的反馈。审美偏好和诗歌观念或有不同,但他严肃认真的编选态度使我深受感染。如今,我的工作附骥在罗兄辛劳的、披沙拣金般的编选成果之后,呈现在了诸位的面前。作为一个整体,这期专号将面临着各方热心读者和诗人的考验和质疑,也终将在我们这几位编选人共同进退的姿态中获得它应有的位置。

另外,1990年代生的诗人,写得不错的尚有艾溅果、陈有膑、黄木叶、潘云贵,以及来自武大的海女、复旦的曹僧、北大的李琬、同济的陈草等人。由于各种原因(作者不愿入选、对“90后”标签有异议、几年无新作、约稿无回复,编者希望能得到更大范围的呈现而避免过于集中某一类作者,及编选思路、眼界、水平所限等)而并未出现在本专号。我们对这些明显的遗漏及更多好作者的可能缺席抱有万分的歉意与遗憾。好在来日方长,汉语见证着所有这一切。

2013年12月12日

猜你喜欢
专号眼界诗学
背诗学写话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论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大看眼界
眼界
“特殊教育专号”征稿启事
“特殊教育专号”征稿启事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