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中的出版物概览
——以法国的俄侨出版物为例

2013-12-12 19:55朱红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侨民浪潮出版物

朱红琼

俄罗斯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中的出版物概览
——以法国的俄侨出版物为例

朱红琼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爆发了第三次侨民浪潮。一批作家因对国内现状严重不满,申请或者被迫离开了祖国,汇入了侨民浪潮的行列。移居国外的侨民作家和诗人们或利用已有的平台,或自己创办出版社、杂志与报纸,并以此为阵地,发表或者出版作品。这些出版物特色各异,发展不同,为第三次侨民文学的传播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 出版物 概览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一批活跃在文学艺术界的人士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学者因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现状严重不满,申请或者被迫离开了祖国,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也因此爆发。第一个正式走出国门的是曾被关在克格勃疯人院几年的记者兼作家瓦尔列·塔尔西斯。在他之后陆续出国的还有瓦西里·阿克肖诺夫、安德烈·阿马尔里克、约瑟夫·布罗茨基、萨沙·索科洛夫、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等数十位知名作家及其他许多文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家诗人们主要流向欧美、以色列等国。他们在这些国家或者利用已有的刊物,或者创办自己的出版社、杂志与报纸作为宣传的阵地。不再为国内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所困的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创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自由出版。正是这些作家、诗人和学者的不懈耕耘,正是这些出版物的不懈宣传,使得第三次侨民文学赢得了世界广泛的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以法国为例,勾勒一下第三次浪潮中出版物的创办、发展状况以及不俗的成绩。

法国巴黎自十月革命以来就成了俄苏侨民在欧洲的文化生活中心。它自然是第三次侨民浪潮的主要流向地之一。聚集在巴黎的作家诗人们为了发表作品,创办了一系列刊物。《大陆》﹙《Континент》﹚是最具代表性的刊物。这是一本涵盖文学、政治和宗教内容的综合性季刊杂志。杂志的创办人是1972年流亡到巴黎的作家弗拉基米尔·马克西莫夫﹙1930-1995﹚。1974年,在索尔仁尼琴的倡议下,马克西莫夫创办了这本杂志。在各个时期,涅克拉索夫、吉拉斯、布罗茨基等著名作家曾是杂志的编委,常务副主编是娜塔莉亚·卡尔巴涅夫斯卡娅。杂志的名称来自索尔仁尼琴的建议,意为不仅对俄罗斯的方方面面充满兴趣,而且对东欧所有国家的事务也表示关注。办刊宗旨是“宗教理想主义,反集权主义,民主,超党派”。[1]杂志的第一期登载了索尔仁尼琴长篇小说《第一圈》未发表的章节和文章《创刊词》、瓦·格罗斯曼的长篇小说《人生与命运》的部分章节、弗·伊斯坎德尔的中篇小说《兔和蟒蛇》、弗·沃伊诺维奇的长篇小说 《莫斯科2042》和戈·弗拉基莫夫《将军和他的部队》的部分章节。杂志的经常撰稿人是萨沙·索科洛夫、布罗茨基、尤·马姆列耶夫、尤·阿列什科夫斯基等人。虽然杂志宣称公开对抗共产主义的全球扩张,揭露和批判苏联体制及国家无神论的原则,但是这种导向并没有直接影响艺术文本的筛选。杂志上既刊载马克西莫夫描写尖锐社会问题的散文,又发表艺术探索和诗学创新的文学作品。《大陆》杂志几乎不登载俄罗斯的经典作品,而是优先发表苏联国内外当代作家的作品。杂志还定期发表来自苏联的文学和政治“地下出版物”。除此之外,杂志还登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些遭遇迫害作家的作品。从1992年起,《大陆》杂志在莫斯科出版,主编是伊·维诺格拉达夫。

位居 《大陆》 之后的杂志是 《句法》﹙《Синтаксис》﹚。该杂志由作家和批评家西尼亚夫斯基和他的妻子1978年在巴黎创办。杂志是小开本,并有副标题“政论,批评,争鸣”,杂志的名称是为了纪念最初用打字机打印杂志而取的。从1978年至1995年杂志一共出版37期,政论与文学批评文章大多出自西尼亚夫斯基之笔。其他一些有合作关系的作家在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哲学和美学评论。发表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植入了梦幻和非现实元素,一般具有超现实、怪诞和讽刺特点。1985年之前,杂志专门开辟专栏登载来自俄罗斯的地下出版物作品。由于杂志是家族创办,又是在私家的小印刷所印制,所以并未严格按定期出版。西尼亚夫斯基推崇欧洲的文化与社会制度,鼓吹人权,对俄罗斯传统持怀疑与批判态度。[2]利用《句法》杂志,他公开与马克西莫夫和索尔仁尼琴倡议的宗教和民族主义精神对抗,在侨民作家中影响十分显著,也为西方知识界所赞赏。

1974年,艺术理论家、收藏家格列泽从苏联移民来到巴黎。1984年, 他创办了月刊 《射击兵》﹙《Стрелец》﹚﹙杂志后来移到纽约﹚。该杂志涵盖文学、艺术和社会政治内容,撰稿人全部是第三次浪潮的侨民。杂志上所刊登的诗歌和散文一般与风景画和线条画比邻,而且评论或者转载被人遗忘的俄罗斯作品和1920至1940年的稀有资料占了杂志的很多版面。杂志还刊登了从苏联报纸上筛选的反映帕斯捷尔纳克在1958年和索尔仁尼琴在1974年遭遇迫害的文章,发表了很多来自美国、苏联、以色列、法国、德国侨民作家的诗歌作品。文学批评和苏联出版物的论战占有重要位置。《射击兵》还是当时苏联境外唯一一本重视造型艺术的杂志,上面经常刊登艺术展览信息,定期发表一些关于不被苏联官方认可的作家的评论文章。每期杂志都有作家和艺术家访谈录。杂志还附有文章作者的肖像或照片,可谓图文并茂,只是图片都是黑白颜色。杂志的撰稿人大多数属于后先锋派的诗人和作家。而在“文学档案”这一栏目中重印了阿尔维琴科、吉皮乌斯、普拉东诺夫、列米佐夫等人的作品。在1992年回归俄罗斯之前,杂志已经出版了80多期。之后,杂志很快停办了。

除了经营刊物,格列泽还是一位热情的出版家。二十年来,他负责出版了约60种著作,其中有马克西莫夫等作家的作品,19期以《第三浪潮》命名的文学艺术辑刊,1983年出版社出版了特色鲜明的重要作品集《隐蔽的普拉东诺夫》。除此之外,出版社还出版了两本文艺作品集《俄罗斯诗人在西方》和《俄罗斯艺术家在西方》。

《回声》﹙《Эхо》﹚是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中不同寻常的出版物。它是一本纯粹的文学杂志。1970年末,杂志以发表地下出版物,尤其是列宁格勒的地下出版物为己任,主要是苏联时期的非正式的文献和印刷品。该杂志是由诗人、列宁格勒标新立异派文学的代表阿列克谢·和瓦斯琴科和超现实主义小说家弗拉基米尔·马拉姆辛倡议创办并负责出版事宜,后者出资赞助,杂志的名称是布罗茨基所取。每一期的扉页上附有用花体字写的普希金的诗《回声》。杂志在巴黎于1978-1980年发行两年。文学家们主动摒弃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自觉地探索新的艺术形式。经常给杂志撰稿的是布罗茨基等作家与诗人。杂志还发表了从1920-1930年文学中选取的诗人维金斯基的诗歌和普拉东诺夫的小说《原生海》。而在1979-1980年几期的杂志里,首次登载了安德烈·普拉东诺维奇·普拉东诺夫﹙1918-1982﹚相当详细的生平索引。《回声》完全不关注政治,文学质量才是作品的首选标准。杂志一向致力于将国内俄罗斯文学和侨民文学两个强行分开的两端连接起来。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后续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杂志不久就停办了,但是,它在俄罗斯文学新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从头到尾》﹙《А-Я》﹚是一本插图期刊,把自己定位为 “俄罗斯现代艺术杂志”,它在苏联秘密编辑,1979至1986年间在巴黎出版。两位主编分别是住在莫斯科的亚历山大·西多罗夫和住在巴黎的伊戈尔·舍尔科夫斯基,住在纽约的亚历山大·科索拉波夫负责杂志在美国的推广事宜。杂志一共出了8期。第一期的印数是7千册,后来减为3千册。有彩色,也有黑白印刷,同时使用俄、英、法三种语种向全世界展示在苏联不被承认的非正统艺术。被介绍的众多的艺术家中有埃里克·布拉托夫、奥列格·瓦西里耶夫、伊利亚·卡巴科夫等人。1986年,因国内激烈的政治变革杂志停刊。另外,“地下出版物”的代表人物塔季亚娜·卡莉切娃在巴黎与人合办杂志《交谈》﹙《Беседа》﹚﹙1979﹚。这是小开本的约250页的宗教哲学杂志,一共出版了11期﹙1983-1993﹚,由瑞士宗教组织资助出版。杂志有“文学—神学”栏目,专门登载宗教生活问题以及对西欧主要神学院高年级学生的采访内容。

以上对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中在法国出版的刊物作了一番简单的梳理。除了法国,德国、美国和以色列也是俄罗斯侨民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也无一例外地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和出版社。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重要侨民杂志的编者罗曼·古尔曾写道:“俄罗斯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活在我们的身上,活在我们的血液里,活在我们的心理中,活在我们的内心结构中,活在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中。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似乎是在无意识之中,我们的工作和写作全部都是为了它,为了俄罗斯,甚至在一个作家公开否认这一点的时候,他也仍然是在为她而写作。”[4]如此说来,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中的各种出版物并非是流亡者的出版物,而是俄罗斯思想的使者。

[1](俄)斯洛宁.苏维埃俄罗斯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434.

[2]单之旭.俄苏侨民文学的第三次浪潮[J].北京大学学报,1999(s1):166.

[3](俄)阿格诺索夫.俄罗斯侨民文学史[M].刘文飞,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古尔.我带走了俄罗斯·流亡文选(第3卷)[M].纽约:桥梁出版社,1989:166.

[5]http://ru.wikipedia.org/wiki/%DD%F5%EE_(%E6% F3%F0%ED%E0%EB).

[6]http://ru.wikipedia.org/wiki/%CA%EE%ED%F2% E8%ED%E5%ED%F2_(%E6%F3%F0%ED%E0% EB).

[7]http://ru.wikipedia.org/wiki/%D1%E8%ED%F2% E0%EA%F1%E8%F1_(%E6%F3%F0%ED%E0% EB).

[8]http://ru.wikipedia.org/wiki/%D1%F2%F0%E5% EB%E5%F6_(%E6%F3%F0%ED%E0%EB).

[9]http://ru.wikipedia.org/wiki/%C0_%97_%DF_(% E6%F3%F0%ED%E0%EB).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世纪俄罗斯第三次侨民文学浪潮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160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侨民浪潮出版物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全球化下的侨民战略与发展研究
——以美国、爱尔兰和印度为例》出版
台当局改称“华侨”为“侨民”
2017年出版物
新色彩浪潮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
新中国初期新疆阿富汗侨民“入籍”问题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