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2013-12-18 12:53艾广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8期
关键词:杨善洲共产党人党性

文/艾广明

三年前的春天,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把退休后花20多年心血种植起来,已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几个月后,这位有5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因病去世。杨善洲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信仰一辈子。对着杨善洲留下的这片树林,对着这个共产党员的墓碑,我们不能不想到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精神追求。“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民谣,唱出了当地群众对杨善洲的敬重,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

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丰富的,理想信念是根本。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从成立开始,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也确定了历史阶段性的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当今共产党人信念的核心,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90多年的长期实践中开创和发展起来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始终贯穿和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是发展中国、振兴中华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民主与集中结合、活力与秩序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促进的特点和优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结起来,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理想信念是精神追求的方向,渗透到精神追求的丰富内涵中。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像杨善洲那样,做民族的先锋、人民的公仆、国家的脊梁。

道德修养是精神追求的基础。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要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作出表率。要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党性是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概括,要通过学习增强党性,更要通过实践锻炼党性,践行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实践追求统一起来,崇高理想与立足岗位努力拼搏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才有建树,才能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杨善洲共产党人党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共产党人的感情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儿女讲述杨善洲:家训家风照亮四代人心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李雪健:感恩、 大爱、顽童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