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与国家利益拓展

2013-12-20 14:38樊树军
决策与信息 2013年2期
关键词:军事战略斗争军事

樊树军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斗争实践,创造性提出并丰富了的重要理论成果。十八大报告提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拓展国家利益,推动积极防御战略向前发展。这既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也是军事战略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主要内容

在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不断创新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科学判断国际战略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把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从临战状态转向和平建设轨道。对积极防御战略作出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立足于应付全面反侵略战争,转到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从立足国土纵深歼敌转为从边境开始,空中和海上同时反击。90年代初,针对两极格局终结和世界新军事变革兴起,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提出以“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为核心的战略指导。21世纪初,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提出了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打赢战争的战略指导。在现今新形势下,又提出了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国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人民解放军面对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第二,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利益全局,人民解放军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等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这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第三,提高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抗的要求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人民解放军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提高军队威慑力和实战能力,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第四,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人民解放军实施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战略,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人民解放军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实现军队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五,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和巩固国防,是中国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面对现代战争的新变化,中国坚持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高度重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健全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创造现代条件下适合人民群众参战的新战法,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二、国家利益拓展对积极防御战略发展的需求

国家利益是军事战略的最高准则。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国家利益拓展的客观现实对积极防御战略创新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

一是战略环境发生变化,要求应对更加复杂的战略关系。当前,世界总体形势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我国所处的战略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战略利益边疆的逐渐扩大。战略利益边疆,即由战略利益和保障战略利益的战略能力所确定的区域。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利益向全球范围拓展,我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利益关系,经济活动空间遍及全球,战略利益边疆也在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空间扩大。我国与各个国家间战略利益边疆相互交织、相互重叠,由此形成的战略关系也更加复杂。

二是战略目标内涵增加,需要拓展军事战略任务。未来一个阶段,我国国家利益在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将使我国战略目标的内涵进一步增加。在国家安全利益方面,国家领土、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从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不断向海洋、太空、网络空间扩展,海洋安全、太空安全和网络安全成为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利益方面,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发展利益,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成为战略目标的重要内涵。战略目标内涵的增加对拓展军事战略任务的范围、样式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三是战略威胁更加复杂,需要增强战略手段。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都在增加,主权争端、利益矛盾、军事冲突、政治危机等传统安全问题不断上升,经济危机、生态破坏、地震灾害、流行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多,战争准备、威慑遏制、交流合作、联合军演、反恐维稳等军事行动的多元化趋势突出,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战略要求趋高。这些问题和行动需要增强相应的战略手段,在原有方法手段的基础上充实新的方法手段,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各种任务。

三、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的发展

积极防御战略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的。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军事斗争任务也不断扩展,因此,必须要着眼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形态和军事斗争任务的特点,大力推进积极防御战略不断发展。

一是扩展积极防御战略的作用空间。维护国家利益是军事战略的根本属性和基本职能。新形势下,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总体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扩展军事战略视野,把积极防御战略的作用空间由传统的国土边疆扩展到国家利益边疆。在军事力量的运用及其运筹作用的影响空间上,陆上防卫重点要由内陆向边境转移,海上防卫范围要由近海向远海拓展,空中防卫斗争要由天空向太空延伸,物理空间的防卫活动要由有形空间向网络空间推进,同时,要把保护海外市场、经济贸易通道、能源原料供应地的安全等纳入军事战略视野,作为军事斗争的重要职能和任务,并积极参与国际军事事务、加强国际安全合作,以促进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应有的世界大国地位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二是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战略手段。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单纯依靠战争手段来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问题,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因此,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确保战略机遇期的和平与稳定,必须着力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多样化战略手段,增大军事战略的选择空间,提高军事斗争的综合效益。在军事斗争方式上,要在采用坚决、果断的战争方式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发展诸如军事外交、军备控制与裁军斗争、军事信息情报斗争、军事威慑、军事危机处理、边海空防斗争、反恐怖斗争、信息网络对抗等以非战争方式进行的军事斗争。在战争手段上,要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着力发展精、准、快、猛的高效打击手段;在非战争军事斗争的运用上,要努力发展与非军事领域斗争高度融合的新方法、新手段。这既是创新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迫切需要,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效履行军队历史使命,发挥军事斗争的社会功能,为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的战略需要。

三是提升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基点。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基点,亦即军事力量建设和军事力量运用的基本立足点,体现了积极防御战略对军事斗争准备提出的基本要求或基本标准。未来一个时期,我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作战,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因而必须提升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基点,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战争信息化的加速演变、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在适当时机将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基点定位到打赢信息化战争上来。

积极防御战略的性质是“防御”,本质是“积极”。我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展,这是积极防御战略的“防御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军就可以止步不前,要维护国家利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还要充分发挥积极防御战略的“积极性”。随着世界的发展,未来维护国家利益的作战样式极其复杂,只有不断推进积极防御战略不断创新发展,使之更加符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战争形态下的战争规律,才能使我军有效履行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的使命任务。

猜你喜欢
军事战略斗争军事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军事战略能力评估指标及评估模型研究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浅析美智库军事战略问题评估中作战实验方法的运用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
美国新军事战略瞄准中国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