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和超越

2013-12-26 01:54朱瑞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马克思

朱瑞

摘 要:费尔巴哈通过对古典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提出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内的“人本质理论”,然而该理论本质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出发,分析了费尔巴哈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并阐明了马克思“人本质理论”对费尔巴哈理论的超越。

关键词:“人本质理论”;费尔巴哈;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52-02

前言

古今中外,对“何以为人”的探索始终处于重要位置。《列子·黄帝》中说道:“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1]。”即将与动物的简单外貌区别作为人的定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人定义为“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与中国古人的认识如出一辙。除开这些简单朴素的认识,19世纪前后,西方出现了一股对人本质认识的热潮,涌现出一大批学派,包括自然主义学派、黑格尔学派等。而成长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人的认识的学说,提出了人本主义学说,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进行扬弃,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超越。

一、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论断

对人本质的认识的重要基础之一即对人与动物的区分。很多哲学家对这种区别心知肚明,但却把握不到最独特的根本,如柏拉图等人看到的是“两条腿”等自然属性,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基于劳动和自我意识之上的,这些理论虽然无误,但比较片面。费尔巴哈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学说,提出了自己的“人本质理论”。

(一)人本质中的自然属性

人与动物具有明显区别,但人也具有动物性,费尔巴哈之前的哲学家要么简单地认为人是动物的一种,要么对人的动物性置之不理。如柏拉图认为人只是奇怪的动物,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在人的定义中加入了“语言”的特性,但仍旧是动物的一种。黑格尔通过对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原始状态的分析,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的外化和劳动。费尔巴哈继承了通过区分人与动物,来定义人的本质的思路,认为“理性、意志和心理”是人区别动物的标志,可以作为人的本质的基础。同时,作为唯物主义思想家,费尔巴哈认为不可将人的自然属性排除到人的本质之外,正因为人有动物式的肉身载体,意识等衍生物才得以产生。

(二)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的“人本质理论”,其实是一个大的综合体,包括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这主要是因为费尔巴哈所处的时代,科学与宗教的斗争依然激烈,他一生都在利用科学与宗教做斗争。费尔巴哈从多个角度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性,而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在他展开批判的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这使他的“人本质理论”纷繁芜杂。首先,费尔巴哈没有抛弃人的自然属性,认为“完全与动植物一样,人也是一个自然本质”。其次,费尔巴哈继承了黑格尔对人具有“自我意识”本质分析,但认为“自我意识”不足以严格区别人与动物的差别,因为动物也有“自我意识”,这点从动物躲避攻击的行为中可以得到验证。费尔巴哈扬弃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论,区分了人的“自我意识”与动物的“自我意识”的差别,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可以超越自己的肉体,并将自己与他人类比,从而使人的自我意识既包含内在性,又具有外在性,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性,使人类可以超越自然属性,开展对话、交流等活动,以及组成复杂社会组织。相反,动物的“自我意识”是内在的,基本属于本能。最后,费尔巴哈提炼了人的特质,将“理性、意志、心”看作人的本质。这种对人的特性的分析,综合了认识论、心理健康学说和伦理学,使人的本质在多学科上可以具体体现,但降低了理论的概括性[2]。

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重新认识

(一)人的本质与人性有关

人的属性多样,不管在体质形态上,还是在意识或社会属性上,人与动物的直接差异都是无限多的,如果仅仅用人的某一种属性来规定人,总是片面的。无论是柏拉图、第欧根尼还是黑格尔,都只是在某些方面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或人的特性,他们的理论在概括性上有所欠缺。从伦理学和词源学上讲,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备人性。人性在词源学上,即可以将人与动物区别开,人性顾名思义即人所具有的特性,就是人的基本属性,马克思分析人性时说道:“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3]因此,人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即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躯体,具有食欲和性欲等;社会属性即人类可以利用某种能动性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目的与智慧的统一,这种目的不仅包含满足食欲和性欲等,也包含价值实现。

(二)人性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产物

人性并非一成不变,人性的形成有赖于人的进化成熟,也有赖于人类社会的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其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体现,因此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性及人们关于人性的意识,“向来都是历史的产物”,甚至“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3]这是因为首先,在人类进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之前,人与动物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为食物和繁衍而求生存,是进化之前的人与所有动物的共性。其次,人性是在人类社会组织形成后逐渐形成的。人类掌握了劳动技能是早期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其前提。在社会分工、财产私有、竞争和协作等社会运转的基本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社会。人性就是在这些进程之中逐渐与动物性拉开距离,并形成明显特征的。竞争需要人性具备残忍、坚强、不择手段等特征,协助又要求人性具备友爱、相互理解、同情弱者等特征。社会组织的复杂形式与动物间散漫的生存方式的巨大差别,造成人性远比动物性复杂。最后,人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也逐渐进步。在生产力较低的社会形态下,生存压力巨大,人性中恶意竞争心态和嗜杀欲均较严重,而随着生产力高度发达,生存压力缓解的社会中,人类的协助精神增加,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增加。

(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与人性有关,而人性取决于社会历史进程,很自然地,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置于社会中考察。对人的本质的定义,既需要高度的概括性,避免对人本质认识的片面性;也需要有具体的限定,以使定义具备严格性。基于对人类社会进程的考察,马克思首先从人性的特征入手,将人的本质纳入社会关系范畴中,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具备人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该理论对人的本质的定义具有概括性。其次,由于人的本质是在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得到体现的,是人类社会交流活动的结果,不是具体的社会形态体现。理论从关系入手,剔除了社会概念中的其他内容,体现了定义的严格性。因此,马克思说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

三、马克思对人性本质论的超越和现实意义

(一)超越了机械化的人性本质论

严格来说,费尔巴哈并未试图建立真正的人的本质理论学说,他只是出于和宗教斗争的缘故,分别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理性主义单独列出,分别来反驳宗教认为人是神创造出的、人是上帝的子民和人的实践应该接受神学理论指导等神学观点。因此,费尔巴哈的“人本质理论”在系统性和概括性上均未达到足够的深度。但是费尔巴哈多角度的分析,实际将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的本质在多层面上体现出来。尤其是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的深入分析,将“类”的概念引入,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独特性的体现,便是人可以通过意识的延伸,认识到自己只是一类人中的一个个体,意识可以在一类人中被相互感觉到。同时,作为唯物主义学者,费尔巴哈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存在,应归功于人的自然属性。费尔巴哈在这两点上的杰出分析,使马克思得以吸取他理论上的精华,形成高度概括性和严格意义上的人本质理论。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首先综合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在费尔巴哈理论中静止的,没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发生了有机联系。其次,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深化了费尔巴哈的“类”的分析,将“类”引申为社会,同时将社会属性的重要性置于自然属性之上,一举解决了机械唯物主义对人本质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社会关系既包含了人之间互相关联的实践,也包含了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性不断变化的实践。正是这两个超越,使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具备了理论优势。

(二)对现实条件下人的价值观的启示

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历史考察,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理论”批判继承,实现了理论超越。基于人性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产物的考量,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属性相对自然属性而言,更具本质意义,这是人需要依赖社会而生存的理论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性并非不变,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性向前发展。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性由于个体生存的压力,更多地体现动物本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个体的生存压力降低,人性更多地朝着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发展。因此,个体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基础;而良好的社会秩序,有赖于个体的团结协作和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理念,该理念既包含个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包含在所有公民实现个人理想的集合下,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尊严,民族实力等都得到整体提升,即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时,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增加,从而促进了更佳的社会秩序的形成。“中国梦”实质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在中国的正确实践,只有人与社会形成完全的良性互动,“中国梦”才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列子.列子·黄帝[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马克思、费尔巴哈“实践”概念及启示
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启示
费尔巴哈宗教观研究述评
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来源问题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