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的“存在”及其对柏拉图的影响

2013-12-26 01:54刘媛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存在影响

刘媛

摘 要:巴门尼德是埃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其关于“存在”的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希腊哲学乃至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主要从巴门尼德存在论的理论来源、其存在论及其对柏拉图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巴门尼德;存在;影响

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83-02

古希腊埃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巴门尼德虽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但他关于“存在”的思想具有开创意义,影响了他的后继者及后来的整个西方哲学。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指出“后来的哲学,一直到较近时期为止,从巴门尼德那里所接受过来的并不是一切变化的不可能——那是一种太激烈的悖论——而是实体的不可毁灭性。‘实体这个字在他直接的后继者之中并不曾出现,但是这种概念已经在他们的思想之中出现了。实体被人设想为是变化不同的谓语之永恒不变的主词,它就是这样变成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神学的根本概念之一,而且两千多年来一直如此。”可见巴门尼德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巴门尼德存在论哲学的来源

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古希腊人把认识宇宙万物共同的本原问题、寻找“始基”看作最智慧的事情。古希腊哲学家在寻找过程中得到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泰勒斯),有的则认为是“气”(阿那克西米尼)、“无定型”(阿那克西曼德)、“火”(赫拉克利特)、“数”(毕达哥拉斯)等等。而他们主要的倾向是把万物的“始基”归于某种感性的事物或者某种具有外在规定性的事物。这种对万物本原的不同规定,必然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引起争论。但他们之间的对立及争论只是感性的外在的,而非内在的本质的对立,主要是因为:被他们称为“始基”的东西无论在感性外观上多么不同,但本质上他们都认为万物都由之产生、万物又复归于它。如哲学之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而地则是一个圆筒或圆盘浮于水上,天上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继承了自然哲学的传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另一方面,他提出了“逻各斯”这一概念。关于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明确宣称:“这个世界,对于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这就是说,世界万物并不是神所创造,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而是由火产生,又复归于火,而火的活动有一定的“分寸”,也就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赫拉克利特就名之为“逻各斯”(中文译为“道”)。他指出,这个逻各斯是永恒存在的,即使人对它毫无所知,它仍然存在着。由此可以看出古希腊学者共同的观念是,认为万物是多样的、是运动变化的、是有限的、有生有灭的,而万物的本原却只有一个,即万物的“始基”是“一”作为本原的“一”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所以万物由之产生又复归于它。

古希腊哲学形成了关于万物本原的观念,然后在千变万化、复杂多样的外部世界寻找这一始基。为了解决前人的纷争、寻找万物的真正本原、认识真正的“真理”,巴门尼德采取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向上、向内的认识道路,也就是巴门尼德所讲的“真理之路”。结束过去哲学的纷争,是在巴门尼德找到了“存在”范畴,建立了“存在论”哲学之后,而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基本特征的描述都能在过去哲学家关于始基的观念中找到雏形。

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一)关于“存在”的思想

“存在”在古希腊文中对应的是estin,意思是“它是”或“它存在”,英文可翻译为bing。神是唯一的、不动的、主宰一切的,这是克塞诺芬尼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这个“神”被巴门尼德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则被他称为“非存在”。“存在”是巴门尼德探讨万物本原时提出的核心范畴。那么“存在”指的是什么?它的含义包含在两个著名的命题中,一个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另一个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巴门尼德在其残篇中借用女神之口提出“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他说“来吧,我告诉你(我的话你要谛听)只有那些研究途径是可以设想的。第一条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这是一条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遵循真理。另一条是:存在者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走这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因为不存在者你是既不能认识(这当然办不到),也不能说出的。”“因为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因为勉强证明不存在者存在,是不可能的。你要让自己远离这条研究途径。”巴门尼德在这几段话中反复强调“存在”,可见,“存在”在巴门尼德的哲学中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感性的东西,而是对本体最普遍、最抽象的规定,它是对感性东西的超越。

(二)巴门尼德的“存在”

巴门尼德在残篇中论证了“存在”的五个特征和属性:

(1)“存在没有生成,也没有毁灭。”存在或者有生成,或者没有生成。如果存在有生成,那么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所以存在没有生成,如果存在没有生成,这也就意味着它没有毁灭。(2)存在是一,是连续不可分的。“所有的存在者都在一起,是一,是连续的。”存在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也没有程度或数量上的不同。所以存在者完全一样,存在者和存在者之间完全没有区别,存在只能是连续的、不可分的“一”。(3)存在是不动的。“但是存在没有运动,它被禁锢在强大的锁链之中,没有开端,没有停止。”(4)存在是完满的。“但存在有一个界限,它在各个方面都是闭锁的,就像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边界的每一个点的距离都相等;因为它一定不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大一点或小一点,既没有不存在的东西妨碍它抵达同一点,也不可能有存在的东西在这里多一点,在那里又少一点,因为它是不受侵犯的整体。因为它在各个方向上都与自身相等,它统一地抵达它的界限。”(5)只有存在可以被思想、被表达,只有存在才是真实的名称。这一特性的表述在整个长诗中共出现5次。“思想和想到的那个东西是一回事,因为离开了想到的那个东西你将找不到思想。因为在存在的东西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存在或将要存在,既然命运已经把它捆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和没有运动的东西,因此凡人所确立的、信以为真的东西,都只不过是名称。比如生成与消灭、存在与不存在、位置的改变,鲜明色彩的变换。”

巴门尼德的上述阐述和论证从今人的眼光看来并非合理或者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但他对“存在”的论证缔造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存在论”。从早期哲学家讨论世界本原的各种本原论学说到巴门尼德有关存在的思考,使希腊哲学有了追求事物本质的方向。

三、巴门尼德“存在论”对柏拉图的影响

作为标志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和质的飞跃的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哲学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柏拉图哲学的核心理论“理念论”也受到巴门尼德的影响,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巴门尼德“存在论”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柏拉图和巴门尼德一样,都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对立起来,把一般当作独立于个别感性事物的绝对真实的存在。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不是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而是指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的观念,即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柏拉图明确地说道:“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的东西存在,并且说这些东西是美的、是善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等等,相应于每一组这些多个的东西,我们都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正的实在。”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得来的,而柏拉图的“理念”则是撇开具体事物的特殊性、个别现象从中抽象出一般和共相。面对普遍与个别、一与多、不变不动的理念与流动变化的可感事物之间的分离,柏拉图并没有像巴门尼德那样简单地用前者来否定后者,而是将前者作为后者存在的根据,用自身同一的理念来说明形态各异的具体事物。在他看来,可感事物正是通过“模仿”或“分有”理念而获得其实在性的。

第二,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的思想继承了巴门尼德两条道路的学说,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把感觉事物仅仅看作“非存在”,而是将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哲学进行了综合,将其看作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与赫拉克利特一样,柏拉图认为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中,而生灭变化的事物既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另一方面和巴门尼德一样,柏拉图认为现象之中不可能有永恒存在的东西,因此在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事物之外,一定存在着另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作为它们的根据。从知识论的角度看,柏拉图的这两个世界一个是可感的对象,一个是可知的对象。存在是知识的对象,不存在作为空无,是无知的对象,而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事物则是意见的对象。我们对于始终在生灭变化之中的感觉事物只能产生个别、偶然、相对的意见,唯有超越于感觉事物之上的真实的存在才是普遍、必然的对象。

第三,巴门尼德主张“存在”是理性认识的对象,柏拉图也主张理念是理性的认识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提出理念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问题。在他看来,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认识理念呢?巴门尼德并没有指出怎样达到对“存在”的认识,而柏拉图则提出了认识理念的方法,这就是他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是一种研究纯粹理念的逻辑联系及其转化的学说,它系统地探讨了各个哲学范畴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辩证法中,柏拉图集中考察了各种哲学范畴,如存在和非存在、一和多、同和异、动和静等等。在他较后期的对话《巴门尼德篇》中专门探讨了这些理念之间的这种自我否定和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主张在考察一个范畴的内涵时同时考虑与它相反的情况。

柏拉图的理念论从多方面继承了和发展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巴门尼德对柏拉图的影响不仅仅在柏拉图理念论哲学构建的初期,柏拉图后期的理念论也受到巴门尼德的影响。在代表柏拉图后期思想的《巴门尼德篇》中,通过与少年苏格拉底的对话,从而揭露了前期理念论中存在的矛盾,实现了自我批判和发展。因此,柏拉图的哲学从来没有离开过巴门尼德。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叶秀山,王树人.西方哲学史:第2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4]王晓朝.希腊哲学简史——从荷马到奥古斯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5]全曾嘏.西方哲学史(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存在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浓缩人生的小酒馆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