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自然革命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3-12-26 01:54周运江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生态文明建设中国

周运江

摘 要: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论是20世纪“绿色运动”、“生态运动”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自然革命论中,他将自然界也看为一种主体,阐述自然界遭受的剥夺,提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及对策。最后还谈到该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马尔库塞;自然革命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85-02

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西方一些学者察觉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尔库塞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自然革命理论是“绿色运动”、“生态运动”的主要理论来源。

一、自然界也是一种主体

马尔库塞认为人之所以能和自然界发生关系,不仅是因为物本身就是人的关系的对象化,而且物本身也像人同它发生关系那样同人发生关系,也就是把自然界看作是一种主体。这不意味着自然界自身有其目的性,而是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支持和促进人的解放的力量。可以把自然界这种能力称作或然的或盲目的自由。并且正因为自然界具有这种能力,所以人类就可以致力于补救这种盲目性,用阿多诺的话来说,就是去帮助自然界睁开它的眼睛。

人的解放必须要与自然的解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那么自然的解放就当作是人解放的手段。为此,马尔库塞做了四个方面的分析:

1.自然的解放可以使它成为人享乐的工具。把自然界看作是一种主体,实际上是确认自然界存在着感性的美的特征,解放自然则意味着重新发现自然界的这一特性,而这一特性一旦被发现,自然界便成为人享乐的工具。

2.自然的解放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把自然界看作是一种主体,实际上也是确认自然界存在着促进人解放的力量,解放自然则意味着把自然界存在的这股力量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3.自然的解放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那么自然界会与人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人是没有幸福感可言的。既然自然界也是一种主体,解放自然就意味着恢复其主体地位,在这建立新关系过程中,不但自然获得了解放,人也获得了解放。

4.自然的解放可以培养人的解放的感受力。人的解放以具有一种新的感受力为基本前提,而新的感受力的培养离不开自然的解放,人解放自然,将自然把握为主体——客体,在这过程中,人自身也获得了改造,一种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来了。

二、如何对待自然

1.对自然人道的占有。“对自然人道的占有”是指“把自然界改造成为符合人的本质(作为类的存在物)的环境世界”[1]。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总要占有自然界,问题在于按照什么原则去占有自然界。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人应该全面的发展,所以这里的“对自然人道的占有”,是要人们让自然为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2.“为了物而同物发生关系”。这不仅仅把自然界当作一种材料,当作一种有机物或无机物,而且也把它当作有生命的主体,就是人道地对待物。马尔库塞认为“为了物而同物发生关系”比“对自然的人道占有”更难做到。原因是人对自然的支配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人总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些什么,而很少想为自然服务些什么。要改变人类这种对自然的支配意识,唯一的途径是确立自然的主体地位,明确我们同自然的关系不是主体同客体的关系,而是一个主体同另一个主体的关系。

3.按照美的法则来塑造对象性的世界。马尔库塞指出:“当马克思讲到‘按照美的法则(即自由的人的实践的专门特征)来塑造对象的世界时,他既不是附带说说的,也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慷慨激昂。”这正是我们正确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对自然的征服,就会减少对自然的盲目性、残暴性和掠夺性。

三、现实社会中自然界扮演的角色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自然界不仅没有成为人类反对剥削社会斗争的朋友,反而成了统治者奴役人类的帮凶。他十分愤怒地批判了现代工业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与侵犯,批判了现代工业社会的统治者借助控制自然来控制人。现存制度只能靠对资源,对大自然,对人的生命的全面毁灭而维持下去。资本主义经济的操纵者千方百计地引导人们把攻击本能引向自然领域,去“开发自然”。所谓“开发自然”,实质上就是破坏自然,剥夺自然。当人们在现代化工业社会的统治者的操纵下,把攻击本能指向自然界,向自然界尽可能多地索取东西的时候,自然界无情地做出了报复。他说:“商业化的、受污染的、军事化的自然不仅从生态的意义上,而且也从生存的意义上缩小了人的生活空间。它妨碍着人对其环境世界的爱欲式的占有,它使人不可能在自然中重新发现自己”。“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噪声、工业和商业强占了迄今公众还能涉足的自然区,这一切较之奴役和监禁好不了多少”[2]。他把这种人类陷入的困境称为自然危机、生态危机。甚至夸大地认为,自然危机、生态危机已经取代经济危机成了主要危机。

四、面对生态危机采取的手段

马尔库塞号召人们应结合现代工业社会的实际,进行一场生态革命,从而通过解放自然来彻底解放人类。为此,他给出了以下建议:

1.避免过度消费。人们肆无忌惮地侵犯自然的直接目的是向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所以生态革命、自然革命首先应在消费领域展开。他认为,在目前工业社会中人们所进行的那种消费实际上是过度消费,它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越来越膨胀,正在超过自然界能够负担的界限。他要求抛弃物质上的挥霍无度,与那种“把自己交给商品世界拜物教”的生活方式决裂。

2.改变科学技术走向。马尔库塞认为,改变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是生态革命、自然革命的中心环节。在当代工业社会中,人们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主要是为了索取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了,说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加强了,而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的责任感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增强责任感,把科学技术从破坏性、毁灭性的滥用中解放出来。

3.缩小生产规模。过度生产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它使技术规模越来越大,能源需求越来越多,生产和人口越来越集中,职能越来越集中,它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即分裂了人的存在,而且污染环境,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小规模的生产由于规模小,消耗少,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较轻。

4.维护生态平衡。生态高于一切,维护生态平衡是生态革命、自然革命首要的目标。他号召要保护农田、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

5.控制人口增长。他认为生态危机与人口过快增长密切相关,称人口增长叫作“不治之症的癌症转移”。而控制人口增长的可行办法就是节制生育。

6.反对军备竞赛。军事集团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对自然界的一大威胁。他主张消除集团间的冲突,实现缓和,要求解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建立无核区、无化学武器区,呼吁从地球上彻底消除军事冲突、军备竞赛,建立国际新秩序。

虽然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论在人与自然关系“人化自然”的理论上做了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目的论的理解,在用生态危机论取代经济危机论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人与自然紧张关系问题的处理上提出的建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启示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演变为“万物之灵”。但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是,人来源于自然又依赖于自然,人永远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曾几何时,我们在疯狂地对自然进行掠夺,拼命向自然索取,结果是我们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进行了报复。”[3]在今天,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启示二:建立绿色消费模式。马克思认为,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终点,也是生产的起点;消费不但实现生产,而且反过来促进生产,同时也影响交换和分配。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与人类的消费方式密不可分。消费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人类要摆脱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必须从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消费模式开始。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健康的产品,更是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发展绿色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而且可以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又能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改变消费观念,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自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启示三: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只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启示四:合理地对自然进行改造。人类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通过努力改造、利用自然,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是常常事与愿违。人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虽然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造就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但是确实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我们的饮用水源、空气、土壤受到工业垃圾的严重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大量的动植物濒临灭绝,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等等问题威胁着贪婪的人类。因此,我们必须对自然要合理、可持续地改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2]马尔库塞.反革命和造反(英文版)[Z].1972:6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生态文明建设中国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