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和路径选择

2013-12-30 03:38唐燕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路径选择职业教育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针。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发达国家在发展规模、政府和社会重视程度、自身体系的完善程度等方面经验,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宏观上“三个统一”、微观上“三个多样性”和制度上“三个保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科教兴国;职业教育;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18—03

现代职业教育是推动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一直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快发展,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民教育体制,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使我国的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多层次、多技能、多专业的人才,以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后发优势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普通教育及其他各类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够掌握从事某种社会职业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从应用和实际的角度出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把职业教育置身于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使学校与社会建立起广泛深入的联系,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国家领导、地方政府统筹、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体制僵化

在管理体制上,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来统筹和协调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权分散、协调性差,常出现“谁都想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统筹协调管理机构,造成了职业教育整体优势不能形成,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效益低下等各种弊端。在办学体制上,“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既有由行业或系统主管部门兴办的职业教育学校,也有由劳动部门或行业企业兴办的职业学校,极易导致无序抢夺生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人为造成就业困难等问题。

(二)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薄弱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和对学生实施技能训练,投入不足从根本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亟待提高;现阶段我国职业教师师资知识结构单一、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口径狭窄,重理论轻实践、操作技能差、新技术新工艺接受和转移能力严重不足。

(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恶劣

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是“二流”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上不了大学的无奈选择;由于“重文轻技”的社会偏见,在人们的观念中,人才等同于知识分子,大量各类的“技能分子”基本上无缘跨入“人才”之列。国家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劳动准入制度,劳动市场还没有对就业者普遍提出必须具有职业资格的限制要求,因而导致了劳动者接受不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都可以就业的不合理的就业状况;职业教育培训水平与岗位需求相脱节,培训与就业缺乏紧密联系,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没有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立法是普通教育立法体系的附属部分,导致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缺失,职业教育的一些政策性规定,没有实际的、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借鉴

职业教育在西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德国被当作复兴经济的“秘密武器”,在日本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柱石”。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规模、政府和社会重视程度、自身体系的完善程度等方面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颁布了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案《莫雷尔赠地法案》,又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乔治—埃尔法》、《国防职业教育法案》、《职业教育法》、《职业前途教育》和《职业培训合作法》,使得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德国职业教育早在1869年就颁布了《强迫职业补习教育法》,其《工业法典》、《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是西方国家中比较严密和详细的职业教育法规。日本拥有《工厂法》,其后有《工厂法施行令》、《职业介绍法》、《教育基本法》、《职业安定法》、《产业教育振兴法》、《职业训练法》和《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一整套法律法规。

(二)建立完备的管理体制,保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美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联邦政府引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重心在地方的管理体制和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英国职业教育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澳大利亚具有健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及培训体系与标准的制定。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工业部门、雇主组织等通力合作,职业教育不再是教育管理部门独有的领地,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等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的管理和决策。

(三)办学形式多样化,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融合

美国工商界参与公立职业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直接购买培训,即给予经费补偿或特定项目培训,公司与学校根据合同确定提供培训,并按协议收付费用。德国有“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成功范例;所谓“双元制”就是政府与企业二者的结合,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日本的职业教育主要采用产学合作的模式,采取社会化的多渠道的职业训练投资模式,产业部门、企业取代政府作为职业训练的投资主体,而政府投资为辅助形式。

(四)构建合理的办学层次,培养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

发到国家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趋势明显,加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德国明确职业教育要向普通教育阶段渗透和延伸,要求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加强职业指导,全面地、多途径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日本的职业高中除必修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相应的选修科目学习。

(五)灵活的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结合

美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学生“应知、应会”为原则,课程教学内容从职业需要出发来安排,基础理论教学相对宽泛而浅显,技术实践教学则强调实用性,突出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的,即科学地分析职业性质与需求,以此来设置专业,使其能够覆盖相当数量的社会职业;目前的专业设置更注重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政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所培训的职业进行重新界定;专业设置口径较宽,下设许多专业方向,可以使适应性和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呈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特点,注重课程改革,加强基础课程、跨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确立和课程选修制度建设,注重课程建设的国际化。

(六)投入大量资金,兴办职业教育

美国的《产业教育振兴法》核心内容就是规定了政府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财政援助政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而新西兰政府的投入则高达70%。

(七)培训良好的师资,奠定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发达国家极为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师资的专职化和培养培训的正规化,有着健全的培养体系和稳定的来源。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宏观上“三个统一”、微观上“三个多样性”和制度上“三个保证”的路径选择。

(一)宏观上做到“三个统一”

1.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应该加强责任感、使命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保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在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可操作的职业教育法是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真正需要。对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职业也应该制定不同的具体规章,以便各地的职业教育学校有所依从,从而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化打下基础。

2.统一负责指导协调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机构,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指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我国应尽快建立这样的统一机构对我国不同部委、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职业教育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管理,以磨合我国职业教育各层次间、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间、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出现的不和谐、不协调,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衡作用。

3.统一企业用工的劳动准入制度,以适应职业教育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制约就业者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是确保劳动者素质提高和职业教育长久不衰的根本措施。

(二)微观上实现“三个多样性”

1.要实现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办学形式上,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办学模式。

2.要实现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多样性。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大量应用,要求生产者具有更高深的知识和更现代化的技术,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延伸和发展;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建立多样化的职业教育结构,在普通学校加强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加强普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最终实现“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加强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建设,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3.要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性。面对社会高科技化、信息化、学习化、竞争跨国化等趋势,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人格的完善发展为目标,注重多样性,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实施综合化、模块化,建立“多元整合”课程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教育计划、教学大纲要相对统一;教材要“一纲多本”;在课程内容上,要采取知识、技能、态度三要素多重、多种组合的综合化策略;在课程实施上,采取弹性选课制、学分制,并在教学上实施个性化教育。

(三)制度上提供“三个保证”

1.要提供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保证。政府有责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奉行“谁用人谁投入”这一占有教育成果与分担教育成本相对等的公平原则,调动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要提供职业教育发展的师资保证。师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保证师资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解决职业教师队伍稳定,要以高等学校为主要依托,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和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网络,逐步完善师资的培养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3.要提供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保证。积极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解决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保证就业。

参考文献:

[1]邓国光,黄珍珍.职业教育分层次办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87—89.

[2]白当伟.比较优势与中国的职业教育[J].教育评论,2003,(1):24—27.

[3]周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7,(9):4—9.

[4]杨生斌,韩青蚕.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判断、分析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7,(3):9—11.

[5]姚志华.中等职业教育应具备的两个立足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7,(5):48—50.

[6]张宁.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9,(2):97—102.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2012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YB201215)]

[唐燕: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路径选择职业教育
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方法探析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