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约化对接效应分析

2013-12-30 03:38吴业东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集约化农业产业职业教育

摘要:文章在总结浙江省涉农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二者的对接效应,提出实现浙江省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对接过程中应注重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共同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业产业;集约化;对接效应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32-03

近年来,以职业教育合作组织和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代表的集约化组织发展很快,并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产业发展应以职业教育为基础。如何使浙江省农业职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对接并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农业生产管理部门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和农业产业的集约化

(一)职业教育集约化

职业教育集约化,就是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其基本策略是,将某一特定区域内分散的、不均衡的、重复的教育资源,在共同利益连接下,通过某种形式或利用某个平台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规模较大、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教育合作组织,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约效应。

近年来,浙江省及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以各级示范校、骨干校、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教育教学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职业院校的软硬件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由于院校的设立、专业的设置以及相关资源的配置均以行政管理区域为单位,因此,专业重复设置、硬件设施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适应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农类院校,在产业结构大调整背景下,他们面临极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职业院校应与时俱进,走集约化发展的办学道路。

(二)农业产业集约化

农业集约化经营取代农业粗放经营,就是由以分散农户生产为主的、自给自足式小农生产的计划经济,转向以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主体为主的、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计划经济。农业集约化经营,其生产趋于规模化、专业化,其经营趋于市场化、产业化和一体化,农业技术贡献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快速提高。

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后,生产经营主体由独立的农户逐渐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示范性生产基地(单位)和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得到逐步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世纪90年代初期,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出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各类农业合作社、示范性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主,“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组合形式并存的局面。但是,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是不平衡的。

(三)浙江省农业高职教育和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

1.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模式。浙江省涉农专业集约化组织发展可分为三种模式,它们构成三个层次:一是“专业群构建模式”,即以专业群建设为特征的教育合作组织建设。它是以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为依据,以农产品的基本属性为平台,把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投入品供应、农产品质量监控、农产品加工应用等专业(方向)与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联合,有效整合各方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服务于该行业整条产业链的新型教育合作组织。二是“中高职衔接模式”。它以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为依据,以专业纵向一体化为主线,以中高职有效衔接为平台,把某一区域内中职与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进行有效衔接,与该行业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联合,构建能够培养出符合该行业不同层次和类型岗位需求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联合体。三是“职教集团模式”,它以浙江省农业产业布局为依据,以专业资源库建设为平台,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打破院校间行政管理与区域分布界限,与该行业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联合组建教育联合体。

2.浙江省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农业内涵丰富,按生产对象可分为农、林、牧、副、渔等五大类。本文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等三大行业为目标,探讨浙江省农业集约化发展状况。由于农业各行业属性和特点不同,其集约化发展模式也有较大差异。

总体上看,浙江省养殖业和水产业集约化程度和运行效果要好于种植业。养殖业与水产业产业链条较完整,生产规模、技术贡献率、设施化面积、组织化程度,加工转化率较大、较高,产品流通渠道较完善,其典型的集约化组织为养殖基地、养殖大户和加工流通性型龙头企业。加强产品加工领域龙头企业建设,在其引领下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将是养殖业和水产业深化集约化发展的方向。

种植业内部各产业间差异较大。粮食作物生产由于政府实施基地化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在保“米袋子”工程作用下,其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机械化、标准化率在60%以上,其主要集约化组织为生产和示范基地、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创新生产技术规程、加强优良品种培育、提高生产技术贡献率和土地生产效率,将是该产业进一步集约化发展的方向。

浙江省茶产业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在“西湖龙井茶”品牌效应引领下,各地茶业纷纷崛起,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不下十余种。集加工和营销为一体的龙头企业运行模式规范,运行效果显著,对整条产业链条具有强有力的引领和拉动作用。革新生产和加工工艺、促进茶产业生态化发展,将是未来茶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花卉苗木产业是浙江省优势产业之一,其生产规模和效益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和产品经纪人(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其产品营销渠道通畅,物流配送较为完善。提高品种自育率、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将是花卉苗木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果树产业和蔬菜产业均以农户生产为主,种植大户占比较低,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其主要集约化组织为示范基地、生产基地和精品园。在政府主导下,创新农民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强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将是这两个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二、高职教育和农业产业集约化的对接效应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农业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又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二者只有在发展中相互对接和融合,才能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双方效应倍增。

(一)产业发展模式对接,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

1.农业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是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资源的集聚和优化,使得职业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组合势在必行。利用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资源集聚与优化,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和要素与农业产业体系和要素的对接和良性互动,使农业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2.农业职业教育集约化和农业产业集约化在产业上的相互对接和融合,使二者的教育资源得到更高程度的集聚和优化,有利于降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成本,促进校企合作方式由单独学校(单独专业)与个别企业之间的双边合作,转向两个集约化组织之间的多边、多向、集团式合作。另外,集团整体实力和信誉使得校企合作的可靠性大大增强。

3.农业高职教育和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是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己任的。二者的对接,不是简单的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而是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是区域农业职业教育结构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对接。这样的对接能够推进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产业带建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为加快区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二)技术开发与应用对接,有效提高科技贡献率

具有产、学、研结合整体优势的农业高职教育集约化经营,与技术集约化的农业集约化经营,二者的联合与对接,可以使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需求与职业教育合作组织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从而保证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研究成果的转换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节约科研成本,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密切二者联合体的战略同盟关系,巩固和发展新型的产学研关系。

(三)共建、共享信息平台,有效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主体形成联合体后,其共建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由两个系统间的传递变为系统内的交流,信息的准确率、利用率以及信息的融和性将大幅度提高。由于信息交流和利用率的提高,职业教育集约化主体跟踪产业发展变化动态的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的标准与产业人才需求规格的无缝对接将成为可能;农业产业集约化主体可以及时掌握农业产业科技、人才、资料、设施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并通过自身的整合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四)搭建人力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提高人才培养与使用效率

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的有机联合,能够实现校企人才互补,促进人才提升与共享。一方面,农业教育集约化组织为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为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选派高技能员工作兼职于有关院校,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并接收院校专任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有助于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践证明,二者的人才对接,对于提高校企双方人员的素质、促进校企双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二者对接效应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虽然在实现职业教育为农业产业服务方面获得了_定的成果,在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二者协调发展、联合体组织规范化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好二者协调发展问题

职业教育和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是否协调,是决定二者联合体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目前,浙江省职业教育和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两个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同,政府在集约化发展方面对两个产业支持的力度不同,二者的协调度存在失衡,浙江省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要高于职业教育集约化程度。因此,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要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在进一步融合校内、校际教育资源和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推进与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的对接,实现共赢。

(二)解决好联合体规范化管理问题

为了达到有效对接,应加强联合体运行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两个集约化组织的联合体应在组织方面相互渗透,在制度方面相互制约,在制定发展规划、建设目标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统一认识,协同一致,共同搭建对接平台,并对合作过程实施共同管理。目前,浙江省政府虽然分别出台了支持两个集约化组织的政策,以及鼓励有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政策,但保障联合体有效运行的措施尚显不足。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统一,协调一致方面进一步做出努力。

(三)解决好联合体品牌化运作

在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中,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作为产学研结合的联合体的农业职业教育集约化组织同样要发展品牌教育。目前,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联合运作方式刚刚起步,离品牌化运作还有较大距离。笔者相信,经过双方的合作、互补和相互渗透,完全可以尽快形成联合体的品牌化效应。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wenku.baidu.com/vlew137a4941da811443…2012-08-25.

[2]章建新.职教国区虚拟式运行的实践及其改善[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52—54.

[3]吴业东.职业教育涉农专业深化产教结合的策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5):51—53.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高校)研究课题“浙江省农业产业与职业教育互动与协同发展研究”(编号:SCG324);中国职教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项目“浙江省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中的农业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编号:570421)]

[吴业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园艺作物生产研究]

猜你喜欢
集约化农业产业职业教育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基于SDN的IP RAN网络智能路由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