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生态化理论的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实践探究∗

2014-01-01 02:54金泽龙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生态化课程体系

金泽龙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被正式命名迄今仅30年。它以旺盛的活力,新鲜的理念,在欧美、日本教育界备受关注。它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立刻引起一批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国外有关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分歧。一种是以个体心理为研究目标的微观研究,主要研究不同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一种是以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宏观研究,着重研究文化价值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李聪明所著《教育生态学导论》将台湾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推入新的高潮。同一时期,大陆相关论著相继出现,主要有吴鼎福、诸文蔚的《教育生态学》《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和更多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体现的是教育生态学中“不同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的论著与论述,多为理论层面的宏观研究和微观层面的课堂管理研究。微观层面大都是以指向课堂教学为唯一目的,都是从一个侧面和角度对课堂管理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未涉及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全面研究。

当前,我国3000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务管理制度以及规章规则大多仍参考本科院校的原有条例,依然采取定向定内容定标准的行为规范,尤其在课程安排上统一得过死,严格实行教学的预定方案,造成大学生无法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和对知识需求的渴望探求程度选择适合的信息检索课程,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相悖,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基本上以完成学分和从众心理来“不情愿”地挑选对个人素质提高没有太大作用的“热门”课程。

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能力实践课程,是教育部对高校指引的必修课。目前,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上由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老师担任。本研究冀望参考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检索课程体系设置,探索适合不同类别高职的个性化、层次化、多元化信息检索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建立生态化信息检索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1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生态失衡

1.1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目标错位

在类型定位上,高职信息检索的培养目标呈就业导向显性,课程内涵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同时有定向性的课程结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以职业技术岗位群为依据)、培养方式(着眼培养岗位工作能力)等,是以实践强化训练为特点。它的层次定位是培养复杂程度高的技术性人才,教育包含了职业培训、职业就业和职业发展。而目前大多延续本科纯理论的信息检索教学,与职业教育目标错位。

1.2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应用性表现差

信息检索知识授课本意为内容,目标是应用实践。但据调查,当理论成为教学目标后,其检索实际能力培养就成了附属品,整体水平较差,信息检索学习花了大功夫却是学不能用,并且所学的内容与将来工作岗位严重脱钩,学不致用,故而兴趣也降低。

1.3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应试倾向严重

差别表现在学习者需求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从而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不同。高职信息检索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实践阶段。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信息检索教师被异化为检索培训师,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关于高校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现存的问题是信息检索能力逐年下降,随着生源多样化和录取学生的难度加大,大学生在应用能力要求强的信息检索课上没有完善的设备提供,单纯进行检索理论的说教,使学习信息检索的学生大部分被异化为做题机器,靠死记硬背,单纯为了获取学分,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不能直接上手。

2 多元生态化信息检索课程理论基础

生态学视野下的课程体系,是把生态学的理念渗透到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活动中,使特定专业的课程体系突破单一学科或课程的限制;把课程体系置于生态关联中,用生态思维解决课程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特定专业和培养目标而言,课程体系无疑应当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课程体系应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1 需求分析课程理论

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其定义是指通过对可能的某些内容需求者进行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其需求愿望的技术和方法。最早出现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目标情景阶段。其理论背景主要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学习者的课程开发须遵循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群体调整教学和训练学生学习3个原则,需求分析则根植于后两者。

对于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信息检索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它至少有5大重要作用:①为制定信息检索教育政策和设置课程提供依据;②为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③为信息检索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确定提供依据;④为现有信息检索课程检查和质量评估提供参考;⑤为持续信息检索课程更新内容和改进提供参考。

需求分析理论大师James D Brown认为: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中有重要地位,是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检测教学过程等一切互动的前提。

2.2 后现代主义“4R”课程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人们面对“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所带来的种种困扰,开始反思现代主义的种种弊端,并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尝试建构新的思维范式,形成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多尔教授是以后现代主义视角剖析教育(课程)问题的重要代表,在其著作《后现代课程观》中,多尔用课程的“4R”标准取代课程传统的“3R”(读、写、算)标准。多尔教授的后现代课程观“4R”理论,包括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和严密性(Rigor)等4个具体内容,涵盖了课程教育的理性含义,即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师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而非单纯机械地教授预定的知识内容。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引导我们来重新认识知识、思考知识的价值性,引导我们进行反思与批判,引导我们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我们更注重精神层面而绝非物质层次的……而这些则完全可以作为对课程教学的启示。

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应用于大学生的学习进程,就是希望大学生能够在对某些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结合特定的课程目标和计划,主动构建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通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的持续接受,传承感受,形成自己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积极面对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建构和创造文化。在这里可以说它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泰勒课程理论的“目标——行为”模式。

后现代主义倡导者布洛克认为现代学校是控制取向的,是围绕秩序理性、直线性进行组织的,成为追随知识的途径;而后现代课程则是一种迷失的机会,在这里,课程不是一个与“被找到”或“在每条路线”有关的问题,也不是一种沿着别人所规定的路线而向前的运动,而应该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布洛克认为课程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迷失的机会,而课程学习则是与迷失经历的一场交战,在交战中师生的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学习者正是在这种“交战”中获得“新生”

3 多元生态化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建构

高职信息检索教育虽是一门能力基础课,但最终还是为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服务。教授学生应对将来职业发展的信息检索需求,应对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在信息检索方面的具体要求。鉴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现象,我们认为信息检索课程的教育应该在多元生态化情境下应用后现代主义“4R”课程理论,考虑国内各省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和所在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所有制、建设投入等特点,建立和完善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协同创新教师与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参与性,对课程设置安排和课程管理实施全程开放性和互动性,使“教”与“学”得以和谐统一,从而促进课程改革。

同时,可以将与信息检索课程相关的各种知识、内容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讲究“兼容、动态、良性”,切实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整体,将生态学原理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形成灵活协调、动态平衡”的宗旨贯穿于高职信息检索生态化课程体系,形成合理合情的学习课时、学分比例的协调机制,由学校根据本校的学科专业、学生水平及发展目标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建立一个动态化的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涵盖3类信息检索课程:通用信息检索、专门用途信息检索和通识知识信息检索。

3.1 多元生态化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论述,“各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信息检索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设置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信息检索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信息检索阶段与专业信息检索阶段。基础信息检索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专业信息检索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专业信息检索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专业信息检索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高职信息检索课程设置方式。专业信息检索课是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设置应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沃恩认为应该根据需求分析信息,遵循反思的折衷主义和后现代课程理论,建立多元化的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

3.2 多元生态化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评估体系

信息检索课程的评估体系应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以形成性评估为主,适当融入真实性评估的元素。课程的信息检索水平考试力图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在测试内容上则要改以测试信息检索理论知识为主为以测试信息检索实践能力为主。评估体系体现在能力上,阶梯如下(图1):基础信息检索应用能力阶段;职场信息检索通用能力阶段;各行业信息检索阶段;专业信息检索阶段。

图1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

4 多元生态化信息检索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主要有3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经历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程序;二是从中专、职业高中、技校升入高职的学生;三是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要录取一定比例的外省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和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等。高职院校还有独立自主招生等方式。现在的“招生方式多元必然带来生源多元、需求多元,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教育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4.1 信息检索课程实施分类培养

高职信息检索教学要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和“底层共享,中层分层,高层自选”分类培养形式。“分层教学”改革政策的核心是以就业、创业、升学为学习目标,以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为基本学习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职业发展,通过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各二级学院的生源状况存在差别,学生的学习条件不同,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要求也不同。高职信息检索教学应因地制宜、因二级学院制宜和因学生制宜,切忌“一刀切”。各二级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对信息检索的“相关度”确定信息检索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高职信息检索教学的要求应该是多元、多层次的,基本可以分为4个层次:基准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学校教务处应协调各二级学院的信息检索教学,突出的特色是:高职信息检索教学是职高及中职信息检索教学的延续,信息检索教学应能和中职阶段的信息检索教学有机衔接,与应用型本科信息检索教学等适当协调,为高职学生选择不同的职业路径提供条件,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4.2 多元生态课堂的三阶段实践

多元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学习,无论身处学习、生活、交流等何种情境下,都能使自己本身感受知识的巨大能量和充实知识后对个人素质的提升以及生命的感悟。学生和教师在这样多生态课堂的氛围中完成“领受——领悟——提升”这一宗旨,将这个基本流程协同进行,体现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有机整体状况,这既是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也有利于学生个体、老师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

多元生态化关联中的动态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也是非常重要和可行的。其动态表现为“教学时空调整”“大课堂联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组合”“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流程顺畅”等教学要素的按教学需要主动协同调整,使“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更加完善。

多元生态化关联中开发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也需与时俱进。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4.3 引入慕课和网络公开课模式

所谓“慕课”MOOCs(Massive Od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在慕课模式下,当代传统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

慕课是由世界的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在线免费的由精英大学提供的网络课程,开辟了学生求知进步的新平台。学校规定,相关二级学院的学生在通过基础阶段的信息检索学习测试之后,在行业信息检索学习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提交书面慕课学习申请,明确网上选修的课程名称、性质和作业形式,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后获得的学分能得到学校的承认,学分相当于学生在选课系统中选修的公共素质选修课程学分。除了慕课,公开课中的许多人文素质类课程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比如哈佛的“公正”和耶鲁大学的“幸福课”等。学校开放的态度与慕课教学本身就是多元生态课程系统改革实践的最佳阐释。

5 结语

作为教育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体系,教育生态学开启了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设置的新视窗。教育生态学强调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构建生态课堂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高职信息检索的教学要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信息检索实用能力为主线,为各专业后续的专业信息检索课程奠定基础。高职信息检索课程设置需要努力构建一个各类因子平衡协同发展、内外部环境民主、开放、和谐的多元生态化系统,使得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和专业发展及学校的长足进步。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基本要求》[R].2000.

[2]陈莉萍.专门用途信息检索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李红.高校文献检索课的现状及未来走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5):22,130.

[4]冯志军.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探析[J].湖南教育,2003.

[5]黄忠敬.后现代课程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

[6]卢小玲.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实施及其启示[J].情报杂志,2005(6):111-113.

[7]王镭.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情报,2006(1):148-150,153.

[8]胡慧贤.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4):78-80.

[9]于树胜.文献检索课程问题设计与教学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75-79.

[10]杨福来.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的现状与实践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236-237.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生态化课程体系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