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生活在有思维含量的历史课堂里

2014-01-02 21:56张小岩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郑成功闪光历史

张小岩

如果课堂只是传授知识,那是低层次的课堂,课堂应成为学生发展思维、增长能力的场所。教师既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注重课堂的思维含量,带领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纵横驰骋。

学生为何联想不到?

历史课堂教学中,通常要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但创设的情境往往很生动,学生的回答却常常踩不上点儿,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美国的独立》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学生围绕“印花税”组织了一场小话剧。学生的表演很精彩,随后我提出:“英国殖民者在北美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造成什么危害?”举手的却寥寥无几,与刚才的热烈气氛形成强烈反差。

我认识到我提出的问题有些突兀,与小话剧情境联系不大。我对这一环节进行调整,将问题换成:①如果你是北美殖民地的一员,面对英国殖民者的这一政策,你有何感受?你可能会做出什么?是反抗、抱怨、沉默还是忍耐?为什么?②英国殖民者的政策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起到什么作用?③战争打响了,你是大陆军的一员,当年你饱受“印花税”的痛苦,你的装备不好,缺乏粮食、弹药,面对装备精良的英国殖民军,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显然对这些问题更感兴趣,很快变得活跃起来……

从无人应答到小手林立,课堂呈现的绝不仅仅只是温度的变化,它也带给我们真切的思考:新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知识系统,而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资源。它虽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向,但没有僵硬的教学程序和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或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史料,揣摩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历史情节,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体验、反思,加深对“独立”、“自由”价值的理解。这样既注意到了知识的导向性,同时也觉察到它的跳跃性,进而适度“补白”,在顺利实现学生迁移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为何不能保持“温度”?

有些课堂时常冷场。其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是教师心中只有标准答案。当学生的答案与眼中、心中的答案相距甚远时,教师就急于找下一个同学回答。在这找来找去的过程中,先前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了,后面的学生畏缩情绪产生了,课堂温度也就下降了。因此,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温度,教师就必须捕捉、顺应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成分,定格、放大学生回答中的精彩,进而由学生的一点闪光引发学生的全面闪光,由一个学生闪光引发全体学生闪光。

在讲述清朝派军队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时,有学生突然冒出一句“可耻”,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因势利导,设计了思考题:①请提出问题的同学阐明郑成功后代“可耻”的原因。② 请同学们讨论:台湾的归顺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该归顺还是拼死抵抗,为什么?③怎样评价郑成功后代的归清之举?

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这时郑氏政权已成割据政权,台湾面临着被外国侵略的危险,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有利于台湾的开发、祖国海防的巩固、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郑成功后代归清是明智之举。这样的调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必全盘否定,“一棒子打死”,而是审时度势,合理分析,在学生的不合理中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回答中的合理,这样不仅使全班同学共同沐浴了一场思维的洗礼,更重要的是,引申合理成分、寻找闪光点的做法传递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学生感受到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走向成功的信心。

注重课堂的思维含量,彰显的是课堂价值取向的变化,它带来的是学生更为深入、实际的思考。教师只有不断积淀教育素养,才能在课堂看似寻常处敏锐地发现教育契机,进而酝酿出课堂上的精彩。

猜你喜欢
郑成功闪光历史
学郑成功 我真成功
闪光的枝条
新历史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闪光的“老战士”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情报工作
郑成功的黑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