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语文教学复杂化的?

2014-01-02 22:01韩中凌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造字小语识字

韩中凌

忝列评委,赤峰市青功赛上连听23节课,既有参赛课,也有往届优秀选手的展示课。听完后感慨颇多,不吐不快。

从事小语教学12年,小语教研10年(天哪,我已经是个22年教龄的老教师了),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深切地感觉到语文教学越来越复杂,语文学习越来越艰苦,语文考试越来越神秘,语文教师越来越茫然。新课标及修订版的课标试行多年,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从未停止;而事实上,这些课与十年、二十年前的课相比,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作为语文教师,一直在学习,在改革,同时又一直被诟病,被批判。我们疲于奔命,疲于追风的劳累后,真的该思考一些问题。

刚毕业时听本校一位名师上课,她上的是识字教学。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那根小小的教鞭,舞得出神入化:这样一按,那样一提,向左向右,敲一下两下,均是不同的指令,学生或说偏旁,或说部首,或组词,或造句,或男生读,或女生读。整节课,她犹如乐队指挥,潇洒漂亮地指挥了独唱、轮唱与大合唱。我等初出茅庐的小老师们,真心崇拜,不知何时才能修炼出如此漂亮的课来。课后她却极谦逊地说:“我只会教低段,高段从来没教过。”

原来,语文教学是要分低、中、高段的,语文老师如铁路警察,真的会各管一段,直至退休的。一个“不见森林”的老师,大概就会把自己这个年段,尽可能细化、深化。

比如,识字教学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对要求会认的字,只要在语言环境中读准确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掰开了,切碎了,逐字分析给学生。还有,近年兴起的“科学识字”“字理识字”,向学生讲解造字理据,构形原理,阐释形、义关系,追踪造字的原始意思,了解字形、字义的变化过程等,更是识字教学的复杂化。不少汉字的字形即便死记硬背也不难,若要追究造字原意则不易,因为在演变过程中,尤其是楷体字,特别是简化字,已经笔画化、符号化,成为整体记号字,形义完全失去联系。我们若非要溯源,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非但不能理解、接受,甚至还会陷入“不说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境地。

再如,此次多为第二课时,生字词在第一课时解决,但99%的老师第一个教学环节会复习生字词。哪怕找读、开火车读,都读得极为顺畅,也要走此过场。然后是说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才真正开始进入本课时的教学。这五六分钟的时间,是专门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意思是“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很完整”。放在平时,我想老师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同样,复杂的课件,精美的音乐,印发的资料,迂回的引导,原因大多如此。殊不知,“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语言学家张志公语),在复杂中迷失了自己。

语文老师们难道不知道越复杂越辛苦?我想,他们多是为了迎合听课者的评价,就像学生在猜老师需要什么样的回答一样。那么,是不是有太多的专家、非专家,甚至路人甲、路人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求全责备,才迫使他们追求形式上的尽善尽美,催生出各种理念的“花枝招展”呢?

有人说“语文教学要简约,而不简单”。听起来,像句漂亮的广告词。

罗素说:“我只会做两件事,一、做简单的事;二、把复杂的事变简单。”

古人说,大道至简。

简,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我希望会有那样一天,我们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崔峦老师语)

猜你喜欢
造字小语识字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心灵小语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