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陈寅恪

2014-01-02 22:10崔鹤同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陈寅恪清华大学

崔鹤同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次年6月,36岁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和中山大学。

陈寅恪有个习惯,他上课必定是身着长衫,收拾得一丝不苟,显得庄重而神圣。他讲授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蓝布包裹着的。这是对知识的崇拜和敬畏。

1948年,内战在北方展开,时任岭南大学校长的陈序经邀请陈寅恪南下广州任教。他授课的内容本是30年来滚瓜烂熟的,但他仍旧重新备课。尽管当时他已双目失明。他曾多次对女儿说过,即使每年开设同以前一样的课程,每届讲授内容都必须有更新,加入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发现,绝不能一成不变。

他曾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陈寅恪是说一不二的人,这使他很累,也使他了不起。

陈寅恪讲课,不管是教室站满了人,还是只有一个人,总是一视同仁,是以古代书院的精神授课的,师生之间以学问道义相期。后来成为陈寅恪助手的胡守为,清晰地记得,有一天一堂课他是唯一的学生。当他来到陈宅时,陈寅恪正在工作。胡守为来后,先生挪步到楼上,下楼时,竟郑重地换了一身装束:长袍。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的胡守为说:“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这就是为人师表啊!”

情况往往是,慕名而来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听课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但只要是从国学研究院毕业的学生,都是大家,其中有语言学家王力、敦煌学家姜亮夫、历史学家谢国桢、考古学家徐中舒、文献学家蒋天枢,还有刘节、胡守为、刘适……难怪,他被尊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胡适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记中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堪为人师,垂范后世,陈寅恪是也!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陈寅恪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大学的精魂——重温《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