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人人都是班干部”

2014-01-02 22:14盛会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官本位服务者班干部

盛会

一个班42个小学生,却有50个班干部,除了大家熟悉的班长、组长、课代表,还有关长、门长、领读员……武汉市洪山区楚才小学五(3)班班主任老师程菊娥笑称人人都是班干部。除了楚才小学外,武珞路小学、珞狮路小学等学校,2013年也出现“全民班干部”的情况,“柜子小护士”“领读小百灵”“电机小子”……各种班干部的“官衔”千奇百怪。“这些班干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干部,叫管理员更合适,是一种责任岗位,是为同学和班级服务的。”楚才小学校长李楚雄解释说。(2013年10月14日《京华时报》)

应当说,“人人都是班干部”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尝试,因为班干部的增多,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为每个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舞台,让每个学生找到了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感悟岗位责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还可以营造一种“人人平等”氛围,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同时还是“被管理者”,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分量”和“责任”,感受到服务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更重要的是成功地转换了角色,“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避免了消极情绪的滋长。所有这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形成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是班干部”在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的现实社会里,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且不说将琐碎的班务拆分到如此地步,完全分割了工作的自然性、流畅性,权属划分如此刻板,也会造成“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习惯思维,况且每个职位背后隐藏的权力逻辑,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权力意识”。要知道,每个工作都有一个“官名”,名曰“服务员”,实质仍是班干部的无限延伸。这种“官”念如果不加正确引导,极易造成学生对官衔的攀比,让孩子从小就误入“当官管人威风”、“当官有好处”的歧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等级意识”,加重官本位思想的泛滥。

基于此,对“人人都是班干部”现象,我们必须辩证看待。一方面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特点,通过人人有职务,实现人人有事做,通过人人都做班干部,使学生在关爱他人、服务集体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不妨把“委员、队长”等头衔去掉,统统变成班级、同学的服务者,这样也避免了满足孩子们小官瘾而设置多重职位的嫌疑。同时,还要从制度层面消除竞争班干部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对学生不论好坏一视同仁,使班干部岗位作为有限的“学生干部锻炼平台”,对每一个人都保持平等开放,做到权力“人人有份”,责任“人人担当”。

猜你喜欢
官本位服务者班干部
复杂通信设备内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做全球冶炼企业的高端服务者
——上海善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晗访谈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高校去行政化才能根治科研“官本位”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