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高考时代

2014-01-02 22:23刘倩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董子刘杰录取率

刘倩

片名:青春派

导演:刘杰

主演:董子健/秦海璐/咏梅

类型:剧情/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泰戈尔的诗歌、毕业照、iPhone手机、租房、老妈陪读、高考后变卖课本、复读、表白、暗恋,这些都是《青春派》里的高考生活呈现。整个青春的故事由高考这个事件带出来,没有撕试卷的发泄、没有喝酒的毕业狂欢,没有组织打群架的小混混,没有远大的理想,有的是在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事实面前,高考生的“爱恨情愁”。所以,在影片伊始,成功在全班同学面前高调示爱的男主角,面对班主任要爆炸的眼神,以一句“我毕业了”牵着女同学的手在众人前划过,暂时忘掉了“高考”这个动名词。

在考试阶段分神做了爱做的事,通常就会成为被淘汰者,这是高考的“规矩”。男主角诞生在一个本该无落榜的高三重点班,在这样的尖子班中,男主角遭到了家长、老师的“棒打鸳鸯”,失恋,失魂落魄,在高考中交了白卷,只写下了他表白的女主角的名字,结果是片中的高考故事,就诞生在复读之中。

复读的模式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题、考试、发考卷、念名次、男主角再次来到的尖子班承担起了这个模式化呈现的重任,男主角高考的动力,却依附在了已经考上重点大学的女主角那里。显然,高考前和高考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青春派》在这两个世界的呈现上通过女主角的时髦着装和单调校服的对比,划出了一条视觉分界线。

根据各省份对外公布的高考人数来看,2013年的高考人数达到900万人左右。以《青春派》高考的发生地北京为例,根据《北京日报》的数据统计,“2013年北京市共有72736人报名,预计录取率在80%左右”。回想1977年,全国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8%。随着高校增多,高考竞争的残酷性从1977年开始逐年递减,一直到1999年,才达到了56%这个过半的录取率。随着90年代初许多专科院校升级为大本院校开始,中专生、大专生渐渐消失,大学生从三十多年前的弥足珍贵变为了常态,当下,拿到本科学历,成为进入社会的门槛。

新时代的考生们选择更多,可以出国,可以考艺术类高校,当然,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复读这个行为依然存在。在《青春派》中饰演男主角的董子健,是适龄高考生,在片中他将高考生的状态饰演得很生动,不过生活中的他却没有走高考这座独木桥,“我会出国念大学,可能是因为初中读的国际学校有关,能够习惯国外的教育”。《青春派》里的演员们都是适龄的北京高考生,受2013年的北京高考卷子难度降低的影响,他们都取得了600分以上的成绩。其中一位演员为了不影响高考,在拍戏时的课堂场景上,真是在做自己的高中作业,在拍完戏的模拟考试中,名次还往前提了几名。

以往高考在中国银幕上的呈现,质疑或是批判,都不可能通过中国的审查制度。《青春派》是刘杰的第一部商业片,他没有想去和某种教育制度抗衡。“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这是片中高三班主任的台词,这种调侃式训语,算是给中国的教育制度致敬。在刘杰看来,青春期的恋情,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只是青春期的恋情放在了高考生的阶段,就有“早恋”之嫌,中国的银幕上从来没有如此正面大胆地讲述过早恋的故事,男同学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对心仪的女生表白,更是一种银幕意识形态的突破。为此,刘杰改动了数次剧本和片名,但是这种“早恋有助高考”的价值观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能提倡的,在中国银幕对高考呈现的禁忌之下,这份露骨的爱情被改动了,最终没能成正果;变相地,银幕上可以接受没有明说的“暗恋”,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在片尾打出的高考成绩中,男主角和暗恋的女孩,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这是导演为年轻的爱在银幕上和观众见面,巧妙打出的一个擦边球。

摘自《南都娱乐周刊》

猜你喜欢
董子刘杰录取率
Yb:CaF2–YF3 transparent ceramics ultrafast laser at dual gain lines
太饿的董子皓
李梅梅、刘杰作品
DIGITIZING THE OROQEN
6所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降低
董子健: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探子
董子亮治疗肝脾不和型泄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