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共享管理体系 促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

2014-01-02 22:46蔡万涛李云伏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

蔡万涛+李云伏

摘 要:条件平台建设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推动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本文探讨了基于条件平台建设、围绕院学科发展,通过建立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体系、设立共享补贴基金,来调动仪器拥有方与使用方的积极性,以促进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该共享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与完善,已逐步实现了制度化与规范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条件平台; 仪器共享;管理体系;共享基金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1.001

Promoting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Through the Share Management System

CAI Wan-tao,LI Yun-fu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North),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097,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nditions platform is the strategic focus for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This article made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ditions plat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has promoted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by establishing the share management system, setting up laboratory open-access fund,and stimulating the initiative of both the faculty and technical supporting teams. Through many year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share management system has realized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serving as a solid support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conditions platform; opening and 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open-access fund

收稿日期:2013-11-25;修订日期:2013-12-02

作者简介:蔡万涛(1980—),男,辽宁大连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李云伏(1962—),男,江苏丰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研管理和农业宏观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简称条件平台)建设已成为科研院校人才、学科和科学研究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机制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简称北京农科院)针对院内外不同需求,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积极探索共享制度和激励机制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条件平台内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1 建设思路

1.1 立足学科发展,建设条件平台

条件平台对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其建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科进展、人才培养与科研水平[2]。“十二五”以来,北京农科院立足学科发展,将条件平台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充分利用国家及北京市的科技政策,抢抓机遇、整合资源,搭建起以“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现了人才、设备、项目、平台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支撑了全院的科技创新工作。

1.2 围绕平台建设,聚集设备资源

瞄准学科国际前沿,加强条件平台建设。截止目前,北京农科院单价超过3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总数365台,总价值超过2亿元。北京农科院对大型仪器设备采用分散安置、集中管理、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建立院所两级管理体系(图1),统一的共享管理制度、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的绩效考评标准、统一的仪器购置制度。依据不同学科对实验设备的需求特点,制定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采购的仪器归入不同学科条件平台,委托平台所在单位进行具体管理,受委托单位安排固定操作服务人员,院负责部门对各单位共享工作进行年度绩效考评。

1.3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参与共享

(1) 建立仪器共享基金。2009年,北京农科院设立大型仪器共享基金,对院内仪器拥有方与使用方进行资助。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与运转需要经费支持,如果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渠道,仪器设备拥有单位易出现“仅供自用,避免对外”的局面[3-4]。为鼓励仪器拥有单位开放共享,北京农科院每年从预算经费中划拨相应资金,作为仪器设备配件、维修与保养、新功能开发、耗材支出等费用。

(2) 施行市场化收费制度。鼓励仪器拥有单位收取仪器使用费,收费额度要结合设备属性和运行成本,经过市场调研,拟定收费价格,报院主管部门审批,确定仪器收费价格。院内院外用户适度区分,院外用户为标准市场定价,院内定价为市场价格的80%。院共享基金为院内用户提供50%的使用补贴,充分调动院内单位参与仪器共享的积极性,使共享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2 共享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2.1 运行效果

自2009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共享基金,实现了多方共赢与良性互动。大型共享仪器设备登记数量,从2009年的44台,增加到2013年的226台;实际参与共享的仪器设备数量及收费金额(图2),也由2009年的21台收费5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8台收费69万元。同时,实现了院所(中心)两级管理,各单位固定了相关部门与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对仪器操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大大促进了仪器共享工作,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2.2 典型案例

北京农科院在房山琉璃河镇建立了转基因植物专用田间试验基地,委托北京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具体管理。从2010年开始,该基地正式接纳院内外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制定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基地安全管理办法》、成立了基地管理小组、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2010年,安排获农业部中间试验安全评价报告书的试验6项;2011年,安排获农业部安全批复的试验9项;2012年安排获农业部批复的试验16项;2013年,安排获农业部批复的试验25项。高标准的试验环境、先进的仪器装备,设立专项基金、规范化操作与管理,保证了试验安全,促进了基地共享,推动了科学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共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3年北京农科院组织专人对院内5家单位共享工作管理人员、12名仪器操作人员、16名仪器使用人员和20名院内职工采用访谈与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影响共享工作的制约因素如下。

(1)仪器操作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未被充分激发。院内设立的大型仪器共享基金,其经费性质决定了支出范围,主要用于仪器运转及维护,但不能列支仪器操作人员的绩效奖励经费。同时,有的单位未能及时针对操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奖励办法。

(2)对20名院内职工的调查结果表明,宣传工作有待于增强,组织培训有待于加强。20名院内职工分别来自于不同课题组,所有人员都愿意参与仪器共享;55%的人员不了解共享基金;40%的人员参与过仪器共享;50%的人员对作为操作服务人员有顾虑;70%的人员能正确使用仪器;80%希望参加大型仪器设备应用集中专业培训。

4 进一步促进仪器共享的思路与对策

4.1 建立仪器共享管理体系

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建立管理办法、搭建仪器信息平台[5]、统一进行绩效考评、统一购置仪器设备[3],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由科研处负责全院实验室日常管理及协调工作;所(中心)级单位固定一名仪器共享管理人员。

4.2 搭建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

分级建立管理办法或制度,院级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共享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共享补贴经费管理办法;所(中心)级单位应建立包括: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实验室成员管理规定、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等制度或办法,搭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大型仪器共享工作创造规范化制度环境[6]。

4.3 培养技术较强服务团队

对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应作为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条件平台内的大型仪器设备,安排专人管理、确定责任范围、制定激励政策、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仪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派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活动,提高操作技能,保证服务质量[7]。

4.4 营造浓厚开放共享氛围

(1)加强宣传,政策引导。北京市财政专项购买的仪器设备不是所在单位、更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既然是共有资产,仪器所在单位就具有管理责任,其他部门和个人就有权共享。在这一点上要加强宣传, 做到人人皆知, 切实破除小课题组、小部门的狭隘观念[8]。

(2)严格把关,有效购买。严格把控论证、调研、采购三关:由预购单位提交仪器购置申请,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查重与可行性论证,杜绝为某一项目购买仪器; 进行市场与用户调研,确定仪器厂家和型号是最佳选择,避免无效购买;严格按照大型仪器采购相关规定进行购买,及时完成仪器设备信息的登记[9]。

(3)奖惩结合, 机制引导。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定期对各单位仪器共享情况进行抽查,确切掌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维修率、共享率、投诉量等数据。对利用率低且未参与共享的仪器设备做出取消共享资质处理;对共享率高的仪器与服务质量好的单位进行适当奖励, 追加共享补贴经费等; 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情况作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之一[10]。

4.5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院级管理办法限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使用范围: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精密仪器专用耗材、设备升级改造、操作人员培训。所级单位应将仪器设备的收费纳入财务制度统一管理,提供合理的财务往来票据,作为单位绩效考核凭证,同时使仪器设备管理单位的收入得到有效监管,保证仪器设备使用者的费用得以合理支出。

5 结 语

围绕条件平台建设,通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高共享率、高使用率以及高标准服务来保证平台的建设质量,可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自2009年以来,北京农科院通过对建立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已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并通过院共享补贴基金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参与仪器共享的积极性。对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督促各单位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与办法,加大对操作人员的绩效奖励力度,以保证高质量的共享服务;针对应用范围较广泛的大型仪器,将组织专家集中培训;加大共享工作宣传,形成浓厚的共享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更多灵活的共享模式促进开放共享,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EB/OL].(2006-02-09).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2] 宋文生.关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以黄冈师范学院为案[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29 (2): 9-12.

[3] 杨安,欧阳奇.仪器平台资源共享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8,27(8): 147-150.

[4] 周腾蛟,史宝中,王传银.高校大型仪器共享体系的构建设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 188-191.

[5] 高居荣,李圣福,樊广华,等. 提高重点实验室开放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3):139-140.

[6] 李鹏,王鹏.某地方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对策初探[J]. 广州化工,2012,40(9): 242-244.

[7] 钱猛, 王庆亚.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6(1):123-125.

[8] 刁叔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94-196.

[9] 叶祥盛,宗虹,张丽梅,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利用率[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78-181.

[10] 袁强,袁欲彬,赵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立法工作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41-243.

(2) 施行市场化收费制度。鼓励仪器拥有单位收取仪器使用费,收费额度要结合设备属性和运行成本,经过市场调研,拟定收费价格,报院主管部门审批,确定仪器收费价格。院内院外用户适度区分,院外用户为标准市场定价,院内定价为市场价格的80%。院共享基金为院内用户提供50%的使用补贴,充分调动院内单位参与仪器共享的积极性,使共享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2 共享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2.1 运行效果

自2009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共享基金,实现了多方共赢与良性互动。大型共享仪器设备登记数量,从2009年的44台,增加到2013年的226台;实际参与共享的仪器设备数量及收费金额(图2),也由2009年的21台收费5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8台收费69万元。同时,实现了院所(中心)两级管理,各单位固定了相关部门与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对仪器操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大大促进了仪器共享工作,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2.2 典型案例

北京农科院在房山琉璃河镇建立了转基因植物专用田间试验基地,委托北京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具体管理。从2010年开始,该基地正式接纳院内外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制定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基地安全管理办法》、成立了基地管理小组、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2010年,安排获农业部中间试验安全评价报告书的试验6项;2011年,安排获农业部安全批复的试验9项;2012年安排获农业部批复的试验16项;2013年,安排获农业部批复的试验25项。高标准的试验环境、先进的仪器装备,设立专项基金、规范化操作与管理,保证了试验安全,促进了基地共享,推动了科学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共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3年北京农科院组织专人对院内5家单位共享工作管理人员、12名仪器操作人员、16名仪器使用人员和20名院内职工采用访谈与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影响共享工作的制约因素如下。

(1)仪器操作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未被充分激发。院内设立的大型仪器共享基金,其经费性质决定了支出范围,主要用于仪器运转及维护,但不能列支仪器操作人员的绩效奖励经费。同时,有的单位未能及时针对操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奖励办法。

(2)对20名院内职工的调查结果表明,宣传工作有待于增强,组织培训有待于加强。20名院内职工分别来自于不同课题组,所有人员都愿意参与仪器共享;55%的人员不了解共享基金;40%的人员参与过仪器共享;50%的人员对作为操作服务人员有顾虑;70%的人员能正确使用仪器;80%希望参加大型仪器设备应用集中专业培训。

4 进一步促进仪器共享的思路与对策

4.1 建立仪器共享管理体系

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建立管理办法、搭建仪器信息平台[5]、统一进行绩效考评、统一购置仪器设备[3],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由科研处负责全院实验室日常管理及协调工作;所(中心)级单位固定一名仪器共享管理人员。

4.2 搭建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

分级建立管理办法或制度,院级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共享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共享补贴经费管理办法;所(中心)级单位应建立包括: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实验室成员管理规定、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等制度或办法,搭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大型仪器共享工作创造规范化制度环境[6]。

4.3 培养技术较强服务团队

对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应作为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条件平台内的大型仪器设备,安排专人管理、确定责任范围、制定激励政策、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仪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派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活动,提高操作技能,保证服务质量[7]。

4.4 营造浓厚开放共享氛围

(1)加强宣传,政策引导。北京市财政专项购买的仪器设备不是所在单位、更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既然是共有资产,仪器所在单位就具有管理责任,其他部门和个人就有权共享。在这一点上要加强宣传, 做到人人皆知, 切实破除小课题组、小部门的狭隘观念[8]。

(2)严格把关,有效购买。严格把控论证、调研、采购三关:由预购单位提交仪器购置申请,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查重与可行性论证,杜绝为某一项目购买仪器; 进行市场与用户调研,确定仪器厂家和型号是最佳选择,避免无效购买;严格按照大型仪器采购相关规定进行购买,及时完成仪器设备信息的登记[9]。

(3)奖惩结合, 机制引导。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定期对各单位仪器共享情况进行抽查,确切掌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维修率、共享率、投诉量等数据。对利用率低且未参与共享的仪器设备做出取消共享资质处理;对共享率高的仪器与服务质量好的单位进行适当奖励, 追加共享补贴经费等; 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情况作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之一[10]。

4.5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院级管理办法限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使用范围: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精密仪器专用耗材、设备升级改造、操作人员培训。所级单位应将仪器设备的收费纳入财务制度统一管理,提供合理的财务往来票据,作为单位绩效考核凭证,同时使仪器设备管理单位的收入得到有效监管,保证仪器设备使用者的费用得以合理支出。

5 结 语

围绕条件平台建设,通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高共享率、高使用率以及高标准服务来保证平台的建设质量,可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自2009年以来,北京农科院通过对建立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已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并通过院共享补贴基金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参与仪器共享的积极性。对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督促各单位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与办法,加大对操作人员的绩效奖励力度,以保证高质量的共享服务;针对应用范围较广泛的大型仪器,将组织专家集中培训;加大共享工作宣传,形成浓厚的共享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更多灵活的共享模式促进开放共享,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EB/OL].(2006-02-09).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2] 宋文生.关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以黄冈师范学院为案[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29 (2): 9-12.

[3] 杨安,欧阳奇.仪器平台资源共享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8,27(8): 147-150.

[4] 周腾蛟,史宝中,王传银.高校大型仪器共享体系的构建设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 188-191.

[5] 高居荣,李圣福,樊广华,等. 提高重点实验室开放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3):139-140.

[6] 李鹏,王鹏.某地方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对策初探[J]. 广州化工,2012,40(9): 242-244.

[7] 钱猛, 王庆亚.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6(1):123-125.

[8] 刁叔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94-196.

[9] 叶祥盛,宗虹,张丽梅,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利用率[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78-181.

[10] 袁强,袁欲彬,赵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立法工作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41-243.

(2) 施行市场化收费制度。鼓励仪器拥有单位收取仪器使用费,收费额度要结合设备属性和运行成本,经过市场调研,拟定收费价格,报院主管部门审批,确定仪器收费价格。院内院外用户适度区分,院外用户为标准市场定价,院内定价为市场价格的80%。院共享基金为院内用户提供50%的使用补贴,充分调动院内单位参与仪器共享的积极性,使共享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2 共享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2.1 运行效果

自2009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共享基金,实现了多方共赢与良性互动。大型共享仪器设备登记数量,从2009年的44台,增加到2013年的226台;实际参与共享的仪器设备数量及收费金额(图2),也由2009年的21台收费5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8台收费69万元。同时,实现了院所(中心)两级管理,各单位固定了相关部门与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对仪器操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大大促进了仪器共享工作,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2.2 典型案例

北京农科院在房山琉璃河镇建立了转基因植物专用田间试验基地,委托北京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具体管理。从2010年开始,该基地正式接纳院内外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制定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基地安全管理办法》、成立了基地管理小组、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2010年,安排获农业部中间试验安全评价报告书的试验6项;2011年,安排获农业部安全批复的试验9项;2012年安排获农业部批复的试验16项;2013年,安排获农业部批复的试验25项。高标准的试验环境、先进的仪器装备,设立专项基金、规范化操作与管理,保证了试验安全,促进了基地共享,推动了科学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共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3年北京农科院组织专人对院内5家单位共享工作管理人员、12名仪器操作人员、16名仪器使用人员和20名院内职工采用访谈与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影响共享工作的制约因素如下。

(1)仪器操作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未被充分激发。院内设立的大型仪器共享基金,其经费性质决定了支出范围,主要用于仪器运转及维护,但不能列支仪器操作人员的绩效奖励经费。同时,有的单位未能及时针对操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奖励办法。

(2)对20名院内职工的调查结果表明,宣传工作有待于增强,组织培训有待于加强。20名院内职工分别来自于不同课题组,所有人员都愿意参与仪器共享;55%的人员不了解共享基金;40%的人员参与过仪器共享;50%的人员对作为操作服务人员有顾虑;70%的人员能正确使用仪器;80%希望参加大型仪器设备应用集中专业培训。

4 进一步促进仪器共享的思路与对策

4.1 建立仪器共享管理体系

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建立管理办法、搭建仪器信息平台[5]、统一进行绩效考评、统一购置仪器设备[3],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由科研处负责全院实验室日常管理及协调工作;所(中心)级单位固定一名仪器共享管理人员。

4.2 搭建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

分级建立管理办法或制度,院级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共享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共享补贴经费管理办法;所(中心)级单位应建立包括: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实验室成员管理规定、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等制度或办法,搭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大型仪器共享工作创造规范化制度环境[6]。

4.3 培养技术较强服务团队

对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应作为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条件平台内的大型仪器设备,安排专人管理、确定责任范围、制定激励政策、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仪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派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活动,提高操作技能,保证服务质量[7]。

4.4 营造浓厚开放共享氛围

(1)加强宣传,政策引导。北京市财政专项购买的仪器设备不是所在单位、更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既然是共有资产,仪器所在单位就具有管理责任,其他部门和个人就有权共享。在这一点上要加强宣传, 做到人人皆知, 切实破除小课题组、小部门的狭隘观念[8]。

(2)严格把关,有效购买。严格把控论证、调研、采购三关:由预购单位提交仪器购置申请,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查重与可行性论证,杜绝为某一项目购买仪器; 进行市场与用户调研,确定仪器厂家和型号是最佳选择,避免无效购买;严格按照大型仪器采购相关规定进行购买,及时完成仪器设备信息的登记[9]。

(3)奖惩结合, 机制引导。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定期对各单位仪器共享情况进行抽查,确切掌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维修率、共享率、投诉量等数据。对利用率低且未参与共享的仪器设备做出取消共享资质处理;对共享率高的仪器与服务质量好的单位进行适当奖励, 追加共享补贴经费等; 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情况作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之一[10]。

4.5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院级管理办法限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使用范围: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精密仪器专用耗材、设备升级改造、操作人员培训。所级单位应将仪器设备的收费纳入财务制度统一管理,提供合理的财务往来票据,作为单位绩效考核凭证,同时使仪器设备管理单位的收入得到有效监管,保证仪器设备使用者的费用得以合理支出。

5 结 语

围绕条件平台建设,通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高共享率、高使用率以及高标准服务来保证平台的建设质量,可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自2009年以来,北京农科院通过对建立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已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并通过院共享补贴基金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参与仪器共享的积极性。对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督促各单位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与办法,加大对操作人员的绩效奖励力度,以保证高质量的共享服务;针对应用范围较广泛的大型仪器,将组织专家集中培训;加大共享工作宣传,形成浓厚的共享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更多灵活的共享模式促进开放共享,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EB/OL].(2006-02-09).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2] 宋文生.关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以黄冈师范学院为案[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29 (2): 9-12.

[3] 杨安,欧阳奇.仪器平台资源共享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8,27(8): 147-150.

[4] 周腾蛟,史宝中,王传银.高校大型仪器共享体系的构建设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 188-191.

[5] 高居荣,李圣福,樊广华,等. 提高重点实验室开放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3):139-140.

[6] 李鹏,王鹏.某地方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对策初探[J]. 广州化工,2012,40(9): 242-244.

[7] 钱猛, 王庆亚.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6(1):123-125.

[8] 刁叔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94-196.

[9] 叶祥盛,宗虹,张丽梅,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利用率[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78-181.

[10] 袁强,袁欲彬,赵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立法工作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41-243.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基于信息化的CMMI软件研发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构建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构建“四点一线”的项目预算管理体系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