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休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科技问题研究

2014-01-02 23:03史佳林张蕾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天津

史佳林+张蕾

摘 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从生产领域的种苗培育、标准化生产,到加工流通领域的特色产品打造、包装销售、物流配送,再到休闲服务领域的体验、参与、观光、休闲,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本研究从研究休闲农业对促进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天津休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科技问题,并指出强化科技支撑对休闲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天津;休闲农业;科技问题;科技支撑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1.010

Study on the Major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Leisure Agriculture

SHI Jia-lin, ZHANG Lei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ing, from the productional area to the processing and circulative area, and also to the leisure service area, all need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first studies the important rol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developing of Tianjin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then emphatically analyses the major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ring the promoting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in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Tianjin;leisure agriculture;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收稿日期:2013-08-30;修订日期:2013-11-09

基金项目:2012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支撑引领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12ZLZLZF04400)

作者简介:史佳林(1979-),女,天津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都市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区划方面的研究。

1 天津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实践,休闲农业已成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其在全市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大,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的重要模式

随着天津以“三区”联动推动“四化”同步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多重功能的休闲农业必将成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沿海都市型休闲农业是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手段,设计农业旅游观光活动、会展服务活动、休闲体验活动、健身娱乐活动等,从更深层次解读农业的人文、科技内涵;在巩固精品生产功能基础上,不断强化区域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作用,建立起较完整的产业链、加工链、价值链,促进农业资源的集约和优化利用,使农业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而推动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升级[1]。

1.2 拓展农业功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重要举措

农业不仅直接为人类社会提供食物,为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要素,同时还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等多功能有机结合的多种功能[2]。天津发展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通过对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等农村资源条件的综合开发,为主要来自城市的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和原料供给功能向就业增收、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拓展,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

在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新形势下,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依托高效设施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满足城乡居民对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天津休闲农业发展,一方面能够为城乡居民拓展休闲度假空间,将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有机结合,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满足游客休闲需求;另一方面能进一步聚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文化、教育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广大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优化农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

1.4 保护区域自然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天津多年来一直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并提出“建设绿色天津,构筑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农业本身具有生态平衡功能,并且对城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按照“绿色、生态、循环、高效”的理念,结合绿色城市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推广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条,能够实现农业的绿色、高效、低碳发展;将农业产业提升与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美化紧密结合,通过园林式布局,能够使农业景观成为城市生态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化、净化城市空间;另外,休闲农业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必然提升民众生态环保意识,使其主动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等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均衡,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5 促进资源要素整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载体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以来,天津将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逐年加大了新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并先后出台“以宅基地换房”促进小城镇建设、以“三区”联动协调发展壮大区县经济实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土地、生态、人文、劳动力、资金等资源,使这些要素在休闲观光农业这一新兴产业上得到有效整合。另外,休闲观光农业在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近农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将城市文明、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带到农村,促进了城乡经济、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局面,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1.6 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主张,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明确要求,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为此,天津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并发布了《美丽天津建设纲要》,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美丽天津目标的重要环节。天津发展休闲农业,在田园文化方面,通过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鱼池等,让游客在摘果、采菜、赏花、垂钓中享尽田园乐趣;在山水文化方面,选择溪流、峻岭等地推出野营、探险等项目,实现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在建筑文化方面,充分利用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古井、古道、古庙等,通过修补和恢复仿古建筑,体现当地农村建筑文化艺术,组织开展观光、怀古等休闲旅游活动;在民俗文化方面,通过民间音乐、舞蹈、楹联、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使游客体验乡村文化底蕴。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促进城乡之间物质流动及人文交流,彰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从而推动美丽天津目标的实现。

2 天津休闲农业发展成就与面临的主要科技问题

2.1 休闲农业发展成就

一是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与效益逐年扩大。2011年,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覆盖全部有农业的区县,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带动就业超过20万人;2011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10万人,直接收入5亿元,综合收入15.7亿元,自2007年以来,全市共接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游客1 901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39.26亿元,年平均增幅超过30%[3]。二是休闲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多种产业形态,主要包括:以大集团、大公司投入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型产业模式;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为主的山水村落型产业模式;以村集体或村民合作组织投入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型产业模式;以一家一户投入为主的单一经济体农家院型产业模式;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的文化传承与娱乐体验型产业模式[4]。三是休闲农业区域布局趋于合理。全市10个有农业区县根据各自不同的区域位置、资源类型以及现有休闲农业景区类型和分布情况,已基本形成四类休闲农业发展区的布局雏形,并在此基础上,构建9大发展组团[5],规划出9条精品游线,打造出天津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并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四是休闲农业科技依托日益紧密。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休闲农业的引领、示范和载体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休闲农业从业者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主动寻求各类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成果,进行引进、试种试用和推广,并将这些成果打造成为独特的休闲观光产品和服务,以新奇特的内容吸引游客,从而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

2.2 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科技问题

2.2.1 休闲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休闲产品以农产品和观光服务产品为核心,其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决定着休闲农业产品体系的质量水平。目前,由于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在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发展高水平、绿色安全化的休闲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应加强科技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引领支撑作用,采用设施农业技术、有机生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保鲜储运技术等,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可控性与可追溯性,并严格控制投入品使用和整个加工流通过程,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2.2.2 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针对休闲农业科技领域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科研服务机构从事休闲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服务,急缺适于休闲农业精品生产、农产创意品加工以及观光采摘等更多需求的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6]。同时,休闲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以及与之配套的科技培训体系均未得到完善及有效整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应用于休闲农业的空间十分广阔[7]。

2.2.3 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较快,游客人数逐年增加,游客对于休闲农业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与日俱增,尤其对于休闲农业经营过程中能否提供优质服务更为关注。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大多为农民自发建设,从业经营者多数是当地农民,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服务技能相对较差,运用科技手段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急需相关服务技能培训和服务监督管理,不断规范餐饮、住宿、休闲等相关经营活动,并在相关领域引入电子信息化管理手段,全方位提升休闲服务水平。

2.2.4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人才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等一系列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目前,休闲农业领域的科技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经营项目主要依赖自然景观资源和一些农业设施,从业人员主体多为农民,不仅缺少直接为休闲农业项目提供研发服务的科技人才,而且缺少熟悉农业项目经营管理并能策划主题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保障休闲农业项目正常经营活动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

2.2.5 低碳环保发展意识有待深化 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低碳环保发展方式不容忽视。目前,由于科技水平、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休闲农业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废弃物处理设施短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尚未推广应用等,使大量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先进技术仍需进一步融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来,使得更多农业资源和新型能源能得到更加高效地开发利用,为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证和不竭动力[8]。

3 强化科技支撑对休闲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从生产领域的种苗培育、标准化生产,到加工流通领域的特色产品打造、包装销售、物流配送,再到休闲服务领域的体验、参与、观光、休闲,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9]。因此,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新型物流技术的应用、现代营销技术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建设以及科技培训的实施,均为休闲农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科技进步对于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突破农业资源刚性约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天津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约束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耕地短缺、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科技进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开发节水、节地、节能、节材技术和绿色农业技术,形成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体系,推进农业向生态化、安全化方向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自然资源的刚性约束,同时促进新型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休闲农业发展依托农业生产,因此,只有农业获得发展空间,休闲农业才能够立足成长,由此可见,科技进步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3.2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科技进步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的使用提高了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用。同时,科技进步还可促进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农业综合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也促进了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科技进步运用到休闲农业领域,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模式转变,由此提升休闲农业在整个农业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3.3 提供先进管理模式与手段,带动休闲农业产业效益提升

科技进步为现代农业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快捷、科学的技术手段与管理工具,能够对农业,特别是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各环节进行资源整合、信息管理、质量监测、流通监督和服务监管,从而使产业有序运行。与此同时,采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手段,还能够实现休闲农业与市场信息的有效对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使管理由盲目性、随意性向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转变,从而保障休闲农业经营活动高效健康进行,带动整个产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3.4 改变农业发展思路与生产方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科技进步为传统农业带来了理念和思路上的巨大变革,农业生产得以由一种资源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优美、清洁、绿色的生态空间才能吸引游客休闲观光度假。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农业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开发了多重系列的生态保护技术、生态修复技术、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可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低碳生产生活技术等[10],这些技术应用到休闲农业发展中,能够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最终促进以休闲农业带动生态环境改善,以生态环境改善推动休闲农业升级的良好发展局面。

3.5 改变农业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从业者就业增收

技术进步可以促使农业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旦被农民掌握,必将引起农民思想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休闲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城乡要素的交流融合,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依托科技进步,使休闲农业的这一目标能够更加快捷地实现,特别是休闲农业从业者,能够更快地掌握市场信息、更有效地为游客提供服务,从而提升自我经营水平,实现就业增收和改善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史佳林,张蕾,贾凤伶.天津休闲农业区域类型划分与发展前景展望[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58-61.

[2] 贾凤伶,李瑾,黄学群,等.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93-97.

[3] 李文喜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天津农村,2013(1-2):8.

[4] 张蕾,史佳林,张明亮.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63-67.

[5] 李建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3):83-86.

[6] 史佳林,张蕾,贾凤伶.天津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及重点区域规划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59-62.

[7] 刘会想,李瑾,孙国兴.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创新思路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14-17.

[8] 贾凤伶,刘会想.天津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1):17-21.

[9] 宁淼,邹秀萍,叶文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102-106.

[10] 刘勇,张郁.低碳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2):75-79.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战“疫”必胜!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天津之眼》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天津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