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4-01-02 23:17张巧利杨霞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设施农业天津科技

张巧利+杨霞

摘 要:天津市自2007年以来开始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在掌握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科技支撑设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强调从品种、技术、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科技;设施农业;天津

中图分类号:S6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1.018

Path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in Tianjin

ZHANG Qiao-li,YANG Xia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Since 2007,Tianjin began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Tianjin facilitie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have been mastered.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It can rely on varieties,technology,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facilities agriculture;Tianjin

收稿日期:2013-11-04;修订日期:2013-11-26

基金项目:天津市农委项目(201105020);天津农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1S02)

作者简介:张巧利(1979—),男,山东巨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

2007年天津市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4412”工程,设施农业建设正成为全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1]。通过几年的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如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科技研发与转化、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2-3]。同时不可否认,天津的设施农业发展还存在着起步晚、区域化不明显、产业化落后、规模化不足、效益产值偏低、特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4-7]。发展设施农业仍旧是当前天津市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项头等大事,是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设施农业生产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因此,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依托科技进步,用现代的要素(如良种、肥料、农药、灌溉、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信息技术等)来替代传统要素,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出量大、质优的健康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笔者总结了天津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就科技支撑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了几条路径。

1 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设施农业起步晚

寿光设施农业自1989年建造第一栋冬暖大棚,实现冬季北方种植喜温果菜的奇迹,至今已走过24年的发展历史,起步早、发展快,抓住了机遇,现在已进入成熟阶段,竞争力强。天津市2006年年底种植业设施面积是寿光1996年种植业设施面积的67%,起步比寿光晚了10多年。纵观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有竞争力的设施农业产区,其快速发展阶段基本都在1995年前后,个别在2000年以前。

1.2 区域化不明显

设施农业发达地区区域化布局明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乡、专业村比比皆是。1996年寿光平均每个乡镇1.2万个棚室,设施连片,种植一两个蔬菜,区域性突出。天津市区域化不明显,除西青当城、水高庄一带大中棚比较集中外,其他区县设施连片区域较少,大部分连片区大棚不过百亩,温室几十亩,而且种植蔬菜种类繁多,专业化不强,区域性差,资源利用率不高。

1.3 产业化落后

天津各类蔬菜产业化服务组织共计230余家,而寿光将近1.8万个,产品销售到国内218个城市,出口20多个国家,天津市蔬菜产业化发展明显不足,设施农业发展所需配套支撑薄弱。

1.4 规模化不足

山东设施蔬菜栽培面积66.67 万hm2,约占全国保护地面积的35%,产值占全省蔬菜总产值的70%,寿光设施蔬菜占种植业产值的78.9%。天津2005年底蔬菜面积6.23万hm2,总产量542.7万t,产值55.6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47%。目前天津设施蔬菜栽培面积2.61 万hm2,占全市菜田总面积的40%,占山东施蔬菜栽培面积的4%,设施农业规模相对较低。

1.5 效益产值偏低

山东日光温室种植果菜类蔬菜,黄瓜产量12万~18万kg·hm-2,番茄产量12万~15万kg·hm-2,每茬效益可达30万元·hm-2,一般蔬菜日光温室纯效益为15万~18万元·hm-2,中小拱棚种植出口蔬菜效益可达12万~15万元·hm-2,比一般种植普通蔬菜的农户效益增加15%~20%。天津在设施蔬菜生产中,以生产效益较低的塑料大棚和中小棚为主,面积占68%,年效益仅9万~18万元·hm-2;温室面积占38%,年效益平均15万~22.5万元·hm-2,仅相当于山东的单茬水平。温室80%以上为简易的1~3代温室,冬季只能生产一些耐寒蔬菜,果菜类基本靠外地调运。

1.6 特色不足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最大贡献是独创了日光温室的栽培模式,我国种植蔬菜的日光温室面积居世界第一,解决了北方冬春蔬菜的市场供应问题,越冬茬日光温室栽培果菜也成了效益最高的茬口。而大中小塑料大棚效益相比较差,北方设施发达地区主流设施类型明确,以温室为主流类型的产区较多,如寿光主要是日光温室产区,山东大部分县市也是温室类型,辽宁凌原、海城、瓦房店,这些地区温室面积占设施面积80%以上,也有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产区,如青县大棚黄瓜5 333 hm2,主流类型也超过80%。天津设施农业类型多样,温室、大棚、中小棚的比例约为4∶2∶4,特色不突出,自设施农业启动以来,由于缺乏规划,发展现状未体现出明显改变趋势。

2 科技支撑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的路径

2.1 加大设施专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研发力度

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是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天津在引进设施专用新品种方面要有新突破。要着眼于国际先进水平,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引进一批适合本市设施农业生产,而且顺应国际和国内高端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促进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以解决当前本市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品种老化、抗病丰产性差、品种类型单调、不耐贮运等问题。同时建立起新品种引进生产跟踪管理体制,为下一步的技术推广提供有效决策支撑。

2.2 努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应用

按照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指导思想,围绕设施农业建设,在配套技术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施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加大绿色、有机生产技术示范应用,重点引进一批生物、物理及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克服障碍性天气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2.3 加强新型设施建造技术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引进推广力度

本市各蔬菜主产区受气候、地理、市场、茬口安排、种植习惯等方面因素影响,在设施的选型与建造上各有不同,而且长期以来都是由当地农民自发发展,随意性很强,缺乏科学规范。针对上述情况,应积极开展同本市周边地区在设施建造方面的交流,确定各地适宜的设施建造类型,规范相关技术参数,加大新型建材及替代型建材的研发引进力度,提高设施性能,降低建设成本。

2.4 大力推广设施配套机械化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设施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提高设施机械化生产水平,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应重点推广卷帘机、小型旋耕机、水肥一体化、卷膜机、育苗播种机、臭氧防治机、微波助长仪、热风炉、补光灯等设施专用设备和技术,提高菜农的劳动生产率。

2.5 提升设施农业技术体系服务能力

强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能力[8]。大力加强设施农业主产区县、乡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能力建设,明确服务职责,落实责任制。在全市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地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集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大批设施农业科技示范户。

2.6 拓展技术服务手段,提高技术覆盖面

面对天津市设施农业的迅猛增长,促使我们必须要提升农业服务的社会化水平,通过加大对菜农的科技培训、信息的快速传递、产前产后的技术延伸等多种手段来服务农民,最终达到“增效富民”的目的。首先政府应鼓励各区县建立起符合本地区发展的设施生产示范区,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以典型引路的方式传授给广大农民。另外,各级技术部门在发挥自己职能的基础上,要积极开拓多种渠道以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在传统的技术服务,如科技下乡、开办技术培训班、田间地头指导、技术现场会、编印通俗读本等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话、电脑及电视三位一体的功能,覆盖更大宣传范围[9-10]。

参考文献:

[1]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N].天津日报,2007-08-07(1).

[2] 黄学群,李瑾,宋建辉.天津设施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659-663.

[3] 王健,王树恩.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农机化,2012(1):44-47,34.

[4] 陆文龙,信丽媛,宋治文,等.天津设施种植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73-477.

[5] 仇继东.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设想与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5-9.

[6] 巩前文,孙国兴.天津市设施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23-26.

[7] 霍文娟,赵恒,尹川,等.天津市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6):11-13.

[8] 徐文华,周汝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413-415.

[9] 王晓蓉,李凤菊,詹嘉放,等. 都市型设施农业农民对合作社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2(8):899-902.

[10] 胡敏.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河南农业科学,2013(8):194-196,200.

猜你喜欢
设施农业天津科技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SWOT分析
浅谈设施农业蜜蜂授粉管理技术
天津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