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2014-01-03 02:09周璐丁志婕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农化工业化甘肃省

周璐 丁志婕

【摘要】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界,城市化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1998年的世界银行年会上预言,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分别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自从1978年以后,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性的社会结构变革就在中国世大地展开,这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问题是甘肃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已经成为国家以及地方的共识。

【关键字】甘肃省 城市化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73-01

一、城市化的驱动力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化的历史始终是由农业发展来推动的。农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粮食、副食品及工业原料。二是,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三是,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市场。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其他条件:一是,工业化要求生产走向集聚,工业集聚创造了城市。工业化所要求的原料、劳动力的不断集聚,直接导致了城市化的发生。二是,企业出于“集聚经济效益”的考虑越来越集中于城市,扩大了城市的规模。三是,工业在自身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总之,工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天然地承担了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的使命。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随着工业化的实现,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作用不断减弱,而第三产业的作用却同益明显,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服务行业,由此促进了城市住房、购物、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能吸纳大量的劳动者就业,加速城市化的进程,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甘肃省城市化的发展的现状

(1)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明显强化

2010年占全省土地面积80.94%、占全省人口69.14%的12个地级中心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完成全省生产总值的87.1 8%、固定资产投资的89.2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9.12%,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明显的带动作用。

(2)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提高。交通状况继续改善。城市年末实有道路面积为4413万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25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89平方米,比2002年提高3.76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长度为2316公里,比2002年提高6.41公里: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76标台,增加1.95标台。供水供气能力增强。用水普及率92.33%,比2002年提高34.96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达到65.29%,提高39.2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现代通讯日益普及。城市2010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270.21万户,比2002年增长2.67倍:拥有固定电话用户数为429.14万户,比2002年增长1.42倍。

(3)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产业聚集程度提高,聚集效应显现。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2010年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6.96%、53.58%和39.46%,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呈逐年增加之势,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12.34元,比1978年的407.53元增长了23.57倍,年均增长11.67%。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6%: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7.04平方米,2002年增加10.65平方米。

三、甘肃省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化水平低,地区差异大

甘肃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且区域差异大。从城市化水平看,2007年甘肃省城市化31.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国倒数第三,且比2005年的名次后退一位。区域差异大,2007年城市化率最高的嘉峪关市为88.81%,比城镇化率较低的武威、定西分别高67、70个百分点,而且天水市、庆阳市、定西市的城市化率比05年分别下降4.9、0.82、0.82个百分点。

2.城市化发展步伐滞后于非农化

从全省社会结构看,城市化发展步伐滞后于非农化,二者的协调程度有待进一步改善。2007年,国民经济的非农业化程度达到85.7%,而从业人员的非农化程度仅为37.34%,人口的非农化程度则更低,仅为31.59%。较高的经济非农化程度与较低的从业、人口的非农化程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梯度差,使整个经济社会表现出前工业化社会的突出特征。甘肃省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与城市化率之比为1.18:1(城市化率为1),表明城市化发展步伐滞后于非农化,二者的协调程度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一)创新制度,深化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人口城市化进程。

通过创新户籍、劳动用工、土地制度,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政策保障。应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和外地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公平竞争的就业政策。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加快建立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通过完善供给制约和需求引导相结合的供地机制,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健全土地市场机制,提高耕地占用成本,保护耕地。

(二)通过深化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改革城市住房制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在小城镇建房购房的房地产政策,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提供廉租住房,并允许已经迁居小城镇的农民保留原有的承包地。使“离土离村”的农民买得起、住得起。深化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进城农民真正享受市民待遇。使他们不仅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各种权利,而且与城镇居民同样享有在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为主体,

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农化工业化甘肃省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通知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