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强军之要的思想精髓

2014-01-11 20:04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国防 2014年5期
关键词:练兵军事训练当兵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张 杰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着眼从思想上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多次强调要“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军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充分继承,是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新形势下对“打仗思想”的全新概括,同时也是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当兵打仗思想是基础、带兵打仗思想是关键、练兵打仗思想是保障,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之要的思想精髓。

一、当兵打仗思想强调官兵从戎为战的战斗意志

当兵打仗、从军为战的豪情壮志,自古就为人们所称道。唐代诗人王维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名句赞颂这种精神。然而,中华民族的这一尚武报国武德目前却存有悄然失传的危险。有的部队官兵入伍价值取向不够端正,不是把献身国防作为参军的根本追求,而是把当兵作为学技术的机会、找工作的跳板,想得更多的是学些实用技术、捞些“政治本钱”,以便退伍后的发展。针对这种不良思想倾向,必须强化当兵打仗思想,大力培育从军精武的军人武德。

一是把当兵打仗作为参军入伍的根本追求。当兵的目的就是“打仗”。迈进军营的大门就是迈进战场的大门,不管自己以前在学校学的是什么专业,到了部队都必须转成同一个专业,那就是当兵打仗的专业。立志从戎的青年,要牢固树立“不想打仗就不要当兵”、“不想上战场就不要穿军装”的观念,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当好兵、怎样才能打胜仗,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上战场腿不软、拿起枪瞄得准、打敌人用劲狠的合格军人。管理征兵工作的部门,应在政治审核中着重考察应征青年对当兵打仗的态度,对于入伍动机不纯、价值取向偏颇的,一律不予征召入伍。

二是把当兵打仗作为戎马生涯的唯一主题。军旅岁月的主题就是“打仗”。军人的生存状态只有两种,就是“准备打仗”和“打仗”。要帮助官兵克服入伍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私心杂念,入伍后必须把“打仗”作为唯一主题贯穿当兵生涯的始终。要引导官兵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梦强军梦,把灿烂的青春年华融入实现强军目标的精彩实践,当一天兵就想一天打仗,自觉培养过硬的战斗作风和军人血性,使时刻准备打仗成为一种惯性思维,渗入军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是把当兵打仗作为人生旅途的不竭动力。对绝大多数官兵来说,当兵的岁月毕竟是短暂的。但是,不管身在军营还是身在地方,都应把“打仗思想”作为漫漫人生的永恒精神动力。应该看到,这些年来,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地方上各行业各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商场、职场,就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来讲,都可看成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缺少“打仗”的思想,则很难在地方上站稳脚跟、在残酷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因此,“脱下军装的战友”应把“打仗思想”当做自己在部队得到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和最强大心理优势,永远不要卸载在军营中安装的思想上的“打仗程序”,永远不要减弱在训练中锻炼出的精神上的“突击火力”,继续发扬在部队中培养出来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作风,保持“敢啃硬骨头”的英雄气概,以过硬的“打仗思想”为精神支撑,确保回到地方工作后仍能胜仗不断、捷报频传。

二、带兵打仗思想强调领导干部率部出征的制胜决心

当前,个别军队领导干部存在当“和平官”思想,“任期内带兵打仗”意识不强,极个别人在“四风”上存在问题,让官兵感觉不可信、不能跟。因此,必须强化带兵打仗思想,进一步使领导干部端正治军态度、改进领兵作风,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带得动兵、打得好仗。

一是将带兵打仗看做一种政治责任。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掌兵权、带兵权的问题,历来关系君王的安危和政权的兴亡。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掌兵权、带兵权是党赋予的,手上的调兵“虎符”、领兵“帅印”是党授予的,能不能把兵带好、能不能把兵带上战场、能不能带兵完成党交给的作战任务,不仅是一个业务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军队领导干部应始终坚持带兵打仗的正确政治方向,为党掌好兵权、带好部队、教好官兵,使人民军队永远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坚强柱石,担负起维护红色江山永不褪色的崇高政治责任。

二是将带兵打仗看做一种使命担当。领导干部好比雁群中的“领头雁”,如果带兵打仗的决心不坚定、信心不充足,就会使部队成为一盘散沙,形不成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军队领导干部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手握重兵、发号施令的领率者,带兵的意识强不强、打仗的本领精不精,关系官兵的生死、部队的存亡,甚至关系战争的胜败。要自觉增强“头雁”意识,挑起作为领导干部既沉重又光荣的“领军人”担子,真正挥好“指挥棒”、撑起“中军帐”、当好“领头雁”,努力成为带领官兵冲锋陷阵、决战决胜的优秀领率人。

三是将带兵打仗当做一种人格修炼。军队中的指挥关系,固然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依据的。但从战争实践中可以看出,带兵人的人格吸引力、影响力,在作战指挥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军队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人格修炼,树立好自己在官兵心目中的带兵人形象,自觉抵制“四风”的侵蚀,增强官兵对自己的信任感、依赖感、追随感,逐渐形成一种比行政命令作用更强、影响更深、持续更久的凝聚力、号召力、领导力,用人格魅力把官兵团结在自己身边,确保和军一心、共克强敌。

三、练兵打仗思想强调蓄力待发的胜战观念

《孙子兵法》中讲“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阐明了战前的练兵备战对于打赢战争的重要作用。目前,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一些官兵对练兵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对“保安全”与“出战斗力”之间关系的理解出现偏差,习惯于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证表面上的“无事故”,危不施训、险不练兵,随意降低训练标准。为此,必须强化练兵打仗思想,努力形成真打实练的鲜明导向。

一是使练兵打仗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能量源点。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训练越扎实、练兵越科学、增能点找得越准、能量积蓄越充足,打赢战争的几率也就越大。要始终坚持军事训练在部队日常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每一个训练科目当做一点一滴积蓄战斗能量的渐进过程,使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各种资源向练兵打仗聚焦。要纠正被动依赖装备性能提高、经费增加、人员增多提高作战能力的惰性思维,主动依靠军事训练产生的聚能、增能、蓄能效应,汇聚打赢战争的核心动能,努力形成蓄力待发、势不可挡的战斗能量比较优势。

二是使练兵打仗成为破除和平积习的祛病良方。官兵的思想阵地,练兵打仗思想不去占领,和平麻痹思想就会滋生。要帮助官兵主动用“打仗思想”拨开障眼的“和平迷雾”,使官兵深刻认识到“任期内不打仗”可能会“任期内一打就垮”、“打仗轮不上我”可能会“轮上我必败”、“当和平兵”可能会“吃败仗失去和平”。要引导官兵用打仗的标准审视战备训练工作,自觉提高练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绷准备打仗这根“弦”、睁大警惕敌情这只“眼”、捏紧提升战力这只“拳”,切实改变紧不起来的训风、实不起来的演风、严不起来的考风,使练兵打仗思想成为彻底清除和平积习的“消毒剂”,给部队存在的和平麻痹思想“细菌”来个“大扫除”。

三是使练兵打仗成为保护官兵生命的护身铠甲。平时军事训练抓得越严,战时官兵生命安全就越有保障。应深刻认识到,对军事训练不负责任就是对官兵生命最大的不负责任,“消极保安全”从来都保不住“战场上的安全”,在训练场上教给官兵杀敌的本领就是传授给他们战场上最好的生存技能,真正把军事训练上升到爱护官兵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使练兵中生成的防护力在战时成为官兵身上最坚固的“铠甲”,最大限度地确保官兵在作战中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练兵军事训练当兵
练兵比武砺精兵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雪野练兵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当兵为了啥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思政课,课堂怎样“萌”起来——因为课前“大练兵”
当兵爽不爽
孙武练兵
当兵咱咋就当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