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蔬菜家庭农场发展问题探讨

2014-01-13 08:29赵建阳杜叶红
长江蔬菜 2014年21期
关键词:劳力社会化农场

赵建阳 杜叶红

浙江省蔬菜家庭农场发展问题探讨

赵建阳 杜叶红

编者按:随着我国农村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的分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从而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导读: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劳动力数量和经济效益是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与生产水平、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对浙江蔬菜家庭农场的生产关联要素进行分析,指出蔬菜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必须实现从“人工+手工”的传统低效小农式生产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广应用“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蔬菜家庭农场生产模式,才能实现蔬菜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

1 浙江省蔬菜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于2013年首次写入了当年中央1号文件,我国创新出现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法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组成的农业经营主体格局基本形成。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经工商注册登记,依法具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独立承担民事义务,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据调研,2013年浙江省有各类蔬菜生产经营主体5 638家,其中专业合作社4 259家(占75%),生产企业437家(占8%),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942家(占17%)(表1)。

2 蔬菜家庭农场生产关联要素分析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此,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劳动力数量和经济效益是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与生产水平、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密切相关。按浙江现有蔬菜生产水平测算,蔬菜家庭农场的生产关联要素和需要达到的生产指标详见图1及表2。

表1 2013年浙江省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图1 蔬菜家庭农场要素关联及生产指标图

表2 蔬菜家庭农场所需达到的主要生产指标测算

3 蔬菜家庭农场生产模式探索

要实现上述蔬菜生产关联要素和生产指标,蔬菜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必须实现从“人工+手工”的传统低效小农式生产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同时,蔬菜生产面临的劳力荒”和“劳力贵”问题不断加剧,成为蔬菜家庭农场生产的主要障碍。蔬菜家庭农场只有加快向“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

3.1 蔬菜家庭农场要通过四个方面实行转型升级

①建立高效省工种植模式 耗费劳力较少的露地大路菜生产和产出效益较高的设施精品菜生产要科学搭配、合理安排,实现有限劳力的效益最大化。

②发展机械化种植 适合机械化操作的生产环节,尽量使用机械操作,以机械代替劳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劳力数量的依赖,使蔬菜家庭农场能以较少的劳力数量达到一定的种植规模。

③实行社会化服务 借鉴浙江省的水稻生产经验,对耕作、育苗、种植、肥水、植保等技术要求高,适于机械化操作的生产环节,要创造条件努力实行社会化服务,减少蔬菜家庭农场所需承担的部分生产操作。

④建立效益增值型产品营销方式 要发挥蔬菜家庭农场的规模优势,创新营销方式,发展产地直销、团购、配送、专卖等销售方式,实现产品的增值增效。

3.2 推广应用“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蔬菜家庭农场生产模式

①机械化生产 推广集约化育苗、耕作机械、多功能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田间搬运机械、肥水同灌设施等设施设备,使蔬菜生产的劳力替代率达到60%以上。

②社会化服务 鼓励规模化蔬菜生产主体内部率先实现耕作、种植、育苗、肥水、植保等生产环节的专业分工,并逐步推动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促进蔬菜商品化育苗生产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率高的蔬菜商品化育苗场或蔬菜生产企业的育苗车间,发展商品苗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嫁接苗生产,使蔬菜育苗走向专业化和商品化。

赵建阳,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31002,电话:13957175380,E-mail:zjvege@sina.com

杜叶红,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

2014-08-15

猜你喜欢
劳力社会化农场
农场假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农场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一号农场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