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圣陶看一个时代

2014-01-13 03:51李斌
读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叶圣陶朱自清语文

李斌

商金林先生以一人之力,历时近四十年,在一位现代作家研究上深耕易耨。一九八六年出版了《叶圣陶年谱》,一九九五年出版了《叶圣陶评传》,二零零四至二零零五年出版了二百多万字的《叶圣陶年谱长编》,如今,三卷本的《叶圣陶全传》(以下简称《全传》)又与读者见面了。

商金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专业出身,叶圣陶在文学创作方面有重要贡献,这是他研究叶圣陶的最初动因,也是他最得心应手的领地。《全传》详细介绍、分析和评价了叶圣陶早期的文言小说,五四时期的文艺论文,《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等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倪焕之》以及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专集。这些分析凝聚着他多年来对叶圣陶文学作品的阅读和体悟。近年来,关于旧体诗词是否应该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在这部《全传》中,商金林对叶圣陶的旧体诗词有很多精彩分析,为我们研究现代作家的旧体诗词写作开辟了路径。此外,书中还对叶圣陶的散文、书信、日记和广告进行文学解读,丰富了我们对这些文体的认知。

叶圣陶是现代语文教育界的泰斗,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就发表了关于国文教学的论文,后来长期从事国文教学的研究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全传》详细介绍了叶圣陶主持编写的十多种大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对这些教科书的编辑思想、选目、习题设计等进行了细致分析。《全传》还仔细梳理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及现实遭际,对叶圣陶编写的《文心》、《文章例话》、《揣摩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语文辅导读物做了认真解读。《全传》通过对叶圣陶语文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度研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史。

作为编辑出版家,叶圣陶不仅是开明书店的灵魂,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创始人。开明书店是民国时期规模较大、出版理念较为成熟的出版社。商金林通过对叶圣陶的研究,勾勒出了开明书店从创办到发展壮大再到公私合营的历史线索,并由开明书店这一“个案”,让读者管窥到民国时期出版界的概貌。叶圣陶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和总编辑,该社出版的教科书,从选题、设计到编撰、审定,每一个环节,叶圣陶都“乐在其中”,事必躬亲。

叶圣陶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他以文会友,广结良缘。《全传》披露了叶圣陶与现代作家交往的一系列丰富的资料,值得关注。叶圣陶对鲁迅一直非常敬重,上海时期跟鲁迅“相濡以沫”,鲁迅逝世之后,又为鲁迅著作的出版呕心沥血。一九七六至一九七七年,年逾八旬的叶圣陶陆续审阅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著作单行本,提出了大量书面意见。叶圣陶与郭沫若的关系,书中也多处提及,其中两个历史细节尚未引起郭沫若研究者重视。一是叶圣陶主持的五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文学》课本对《我想起了陈涉吴广》这首诗进行了修改;二是“文革”结束后,人教社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征求意见本)选入了郭沫若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叶圣陶认为不宜用:“一则此题目不宜为如此随意杂凑之语,二则不合词之格律,何能谓之词。”这两则材料值得深入挖掘阐释。此外,叶圣陶与茅盾、巴金、沈从文、丁玲、浩然等知名作家在文学上的交谊,都有详细描述。《全传》是以叶圣陶的生平活动为经,以百年中国文坛的诸多大事为纬,夹叙夹议,所知者确,所见者深。

本书通过对叶圣陶日记等珍贵史料的钩稽,为抗日战争和“文革”等重大历史时期的叙说,提供了许多真实的史料。抗战时期,日寇轰炸乐山、成都等内陆腹地,同胞血肉横飞,流离失所;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兵役腐败,交通阻塞,物价飞涨,高士其等文化人贫困交加流落街头,书中的这些图景和画面,处处让人触目惊心。“文革”初期,叶圣陶被闲置起来,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只好不厌其烦地“抄书”,此外就是跟在“干校”养牛的儿子在往来信件中讨论如何养牛。

作者不仅注重叶圣陶在文学创作、教育、编辑出版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更重在写“人”,展示传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叶圣陶及其同代人虽说在学校接触的是“欧风美雨”,但他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立身处世上葆有传统士大夫的君子风范,而叶圣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者在本书“自序”中说,叶圣陶“更大的成就在‘文章’之外,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师”。因此,《全传》着重表现叶圣陶侍奉父母至孝,对待妻儿至真,跟朋友交往至诚,工作劳作至勤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叶圣陶跟现代文化名人交往甚多。他跟顾颉刚、朱自清、夏丏尊、茅盾、郑振铎、胡愈之、丰子恺、朱光潜、俞平伯、徐玉诺、吕叔湘等同辈文人学者之间关系非常融洽,这在《全传》中有生动叙述。一九二一年,叶圣陶和朱自清同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书,从此相识,并一起编辑《诗》月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诗言志辨》等名作均由叶圣陶“责编”出版。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们合作出版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和《新编开明高级国文读本》。朱自清逝世后,叶圣陶又主持出版了《朱自清文集》。一九七四年底,年过八旬的叶圣陶因俞平伯信中的一句话勾起了对这位逝世多年的好友的怀念,“焚膏赓昼”,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写成了《兰陵王·追念佩弦》。《全传》对这段友谊的描述,令人唏嘘不已。

《全传》所展示和刻画的叶圣陶,是最为丰满生动的中国现代作家形象之一,给我们奉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商金林说:“圣陶先生长长的一生中,对最广大的青年永远记住并且担负起教师的责任,对最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永远记住并且担负起编辑的责任。为了这种责任,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惜牺牲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著创作,年复一年地编辑书刊,编写教材,调查研究,诲人不倦。”通过商金林的刻画,一代师表叶圣陶更加值得我们怀念。

(《叶圣陶全传》,商金林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二零一四年版)

猜你喜欢
叶圣陶朱自清语文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朱自清的较真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