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2014-01-19 15:55张秀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水利

张秀艳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哈尔滨150001)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张秀艳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哈尔滨150001)

文章在分析构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评价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财务评价体系的基本指标,指明了构建财务评价体系的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单位实施财务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应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评系,对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评价;必要性;方法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评价是涉及水利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评价。财务评价的结果是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政改革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体系,可以检验和衡量我国水利经济发展水平,为水利工作人员提供治理评判依据。

1 构建水利单位财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水资源量和地域利用程度不同,水利建设的环境有着有较大的差别,使得水利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财务评价体系无法通过设置相关的行业基准收益率来进行评价。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水利单位亟需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体系。

当前在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①上级主管部门对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资料需求不统一;②各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统一,有的单位参照水管部门的会计制度,有的单位参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有参照企业的会计制度;③水利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财务分析不系统,经济效益评价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通常将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偿还期、财务内部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等作为财务指标,将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也称为投入产出比作为水利事业单位经济财务评价指标。但是随着水利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这一指标无法满足其经济评价的需要,因而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水利单位财务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 构建水利单位财务评价体系的指标

影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综合状况的每个指标通常只能描述某一方面的属性,仅仅计算财务比率是无法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的,需要对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综合状况进行评价,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体系不仅应当包含经济效益评价还应该将社会效益评价纳入其中[1]。

2.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评价体系可以参照财务部规定的行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社会累积率等。水利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其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经济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有效评价。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费用指标较为突出,财务经济评价指标中的资本部分通常包含固定资产折旧费、维护费和修理费。财务评价体系的经济效益指标中加入费用指标,可以减少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中的公益性项目的等额年费用,进而提高社会效益,使得水利事业单位可以在保障公益项目的前提下开展非公益性项目建设,提高其经济效益。

2.1.1 财务运行绩效状况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绩效状况通常有人均收入、公有经费占总支出比重、资产保值增值率、自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固定资产增长率等指标来体现。

其中人均收入指标是指单位员工全年人均的各项收入,这一指标说明了单位员工的事业发展能力、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公用经费占总支出比重是指单位全部经费支出中的事业发展部分比例。资产保值增值率是单位年末净资产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同年初净资产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了单位的净资产的保全性和增长性,指标越高则说明单位的权益增长越快。自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则反映了单位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和单位自筹资金的能力。固定资产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位的资金增长速度。

2.1.2 财务综合实力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综合实力通常用总收入、非财政收入总额、年末资产总额、年末净资产总额等指标反映。其中总收入通常反映单位在一年之内获得的全部经费总和,体现了单位的综合经济实力,表明了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和后劲。非财政收入总额反映了单位面向社会组织收入的能力。年末资产总额则是单位拥有各项资产价值的总和,反映了水利单位的发展条件和规模。年末净资产总额是单位全部净资产的价值总和,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等。

2.1.3 单位财务风险状况

水利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财务风险,为保证财产的安全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自由资产余额占年末存款比重、总收支比例和潜在支付能力等指标代表。其中资产负债率是单位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例,反映了水利事业单位利用各类债权人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自有资金月占年末存款比重,反映了单位货币资金中通过分配累积或提取形成的净资产数量,可支配的自有资金越多则财务风险就越小。总收支比例反映了水利事业单位当年收入有多少用于当年的支出,反映了单位收入中的消耗和累积。潜在支付能力则反映了水利事业单位年末速动资产在偿还负债后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及维持周转的能力。

财务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需要按照月度考核的制度进行,并且严格按照同行业的平均值制定评价指标,实行百分考核制和综合评分,并且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通过完善经济指标体系提高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从而实现水利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2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水利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是指对水利项目的公益性服务效益的评价,是反应各环节的一系列互有联系互为补充的评价指标的集合。社会效益评价和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有些不同,经济效益评价有明确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但是社会效益评价缺乏可靠的评价标准,内容较为广泛,通常包含定性和定量两部分。定量指标的设计需要参考我国《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准则》的相关规定,按照年度对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考核。这些指标中需要根据单位的财务资料和货币时间价值来获取年费用,由水利项目收益区统计调查资料对年效益进行认定。水利主观部门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历史资料开展水利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年初时制定单位的发展计划,年末时制定下一年度的水利单位发展计划,并且进行本年度的社会效益考核与评价,考核结果上报给上级部门作为水利项目建设依据。定性指标通常用文字描述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好坏和程度,如水旱灾害、社会经济情况、文化教育、就业效果、生态环境、水质等,具体见图1。

图1 水利事业单位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通过制定水利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可以充分发挥水利单位的功能,加强对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降低年度费用,控制建设投资,进而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 构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

3.1 构建财务评价体系的步骤

3.1.1 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目标,分析水利事业单位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确定影响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地域范围通常是项目建设所在的地区、县及周边地区;时间范围通常是项目的寿命期和预测可能影响的时间。

3.1.2 确定评价指标

根据财务评价的目标和范围,选择适合的评价指标,通常包含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指标。如上文所指出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在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后需要根据各类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权重,通常采用德尔菲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

3.1.3 确定评价基准

确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后,需要根据以确定的财务评价目标进一步收集财务数据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并作为评价基准。

3.1.4 按照预期目标对水利单位进行财务评价

计算水利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的可定量的指标,对不能定量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和总结。

3.2 财务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对于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评价方法通常有常见对各种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之外还有利益群体分析法、公众参与法、AHP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常见方法。

利益群体分析法是根据水利单位的项目主要目标和涉及的主要利益群体,分析不同利益群体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公众参与法是通过利益相关群体的协商、参与决策过程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参与机制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AHP法是将定性指标定量化从而反映各项社会指标对项目的重要程度。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到对事物和系统的判别中,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分析,根据评价指标做出综合评价。

4 实施水利单位财务评价体系的建议

4.1 加强经济效益评价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需要建立健全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实现单位财务管理的公开化和公正化,同时处理好财务管理与水利项目之间的关系,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审计监察制度,强化对水利单位的资金控制。实现水利项目资金的全过程会计核算,建立健全水利单位的资金申请拨付制度。构建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为单位的财务支出和决策提供相应数据依据,实现单位的财务信息数据的对接。此外,对于水利事业单位而言,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轻财务管理中工程建设的思想,重视财务管理,用客观真实的财务数据反映工程建设的进度,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在工程建设投资上的效益。

4.2 强化社会效益评价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能够促进单位的财务管理完善和整体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上重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服务性功能,强化财务部门的服务意识,改变水利单位争投资、基建,公益性服务项目无标准的状态。加强水利单位设施的管理,延长使用寿命,节省水利建设的投资和费用,使得财务管理促进水利单位的发展。

4.3 财务评价体系构建需重视水电调峰优势和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评价中应使得水电在不同峰、基荷情况下的价格有所体现。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应该根据水文的随机性制定较为合理的价格机制,如分时水价。汛期采用低水价鼓励用户用水,非汛期时提高水价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4.4 制定相关协议文件增强体系的实施性

水利事业单位中的项目多为社会公益性,投资多来自国家拨款,但水利单位的投资应该是中央和地方受益者,在财务分析时应对建设和资金的筹措方案进行分析并辅以必要的承诺文件和供销协议,以保证项目建成后的财政收入保障,降低财务风险。

5 总结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涉及面较广且政策性较强,在当前水利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构建财务评价体系对水利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客观统一的财务评价体系,提升水利单位的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可以客观衡量水利单位的经济发展促进水利单位的发展。

[1]童亮.浅谈水利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0(27):248-249.

F275

B

1007-7596(2014)05-0205-03

2014-03-18

张秀艳(1973-),女,黑龙江绥化人,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水利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好刊社会效益高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