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高中德育活动的原点思考

2014-01-21 01:00梅广稳
关键词:德育活动农村高中反思

梅广稳

摘要:本文从农村普通高中开展的德育活动出发,分析了当下德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并对此进行反思,认为科学有效的德育应是有天、有地、有人、有心的德育。

关键词:农村高中;德育活动;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1-2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经过对农村普通高中德育活动的原点思考,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我校提出了全新的“以心为本,品质至上”的德育理念,遵循“以真心求信任,以诚心搭桥梁,以热心做工作,以爱心取真情”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心为原点,以心为终点,在有效德育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创建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这种德育理念和德育原则的形成源于对学校德育现状的思考。根据我们的观察,发现当今的德育存在如下几个误区:

德育理想的理性缺失。德育为先,但德育不是万能。我们的德育理想是要通过德育来造就一个完人,但我们的德育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完人是不可能仅仅通过学校德育制造出来的。我们认为学校德育理想要注重实际,不能过于放大学校纯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要与法制教育、依法治校相结合,要与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自觉法治。

德育目标的舍本求末。何为道德之本?是人性。人性从何养起?《礼记·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依据此得出结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并且断言“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德育必先从孝敬父母、友爱弟兄开始。一个人连父母和一奶同胞都不负责任和无情无义,你还能指望他尽忠于祖国、尽责于人民吗?而现在的德育却习惯把孝、悌两件根本大事放在后面,先讲爱国主义,其次是集体主义……结果是既没有培植起为人的根本,其他那些高尚的品德也没有了依托。

德育形式的虚假伪化。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说起来重要,干起来图热闹,忙起来可要可不要。”你能说这不是我们许多学校对学校德育的态度和学校德育所面临的尴尬现状吗?李镇西先生曾痛斥德育的形式化,称之为虚假德育,是对心灵的粗暴侵犯。我认为这种形式化的德育更是一种反德育。究其原因是,学校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或是德育生活化的表演。

由此我认为德育的原点,应该是追求有效的德育,应该是有天、有地、有人、有心的德育。

“有天”就是学校德育要给学生宽广自由的成长天空,达到学生天性的和谐发展。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将这项培育成为不可能的事。”一颗被紧紧箍紧的心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而自由的根本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者的公共理性。而这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品质需要以学校文化作为根基,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2012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11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12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endprint

“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季羡林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设立信箱、热线电话、发泄室等,及时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基地、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5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服务于校内,还延伸向了校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11月海安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心理协会理事长王益鹏率领海安县心理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观摩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暨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县内多家学校也派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对立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农村高中反思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爱国从小事做起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