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评教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14-01-21 22:13闻宇青谭太新
关键词:完善措施问题

闻宇青+谭太新

摘要:作为教师评价的一部分,学生评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评教的效果。本文以某中学为个案,根据对部分师生的访谈情况,对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生评教;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20-1

一、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笔者认为学生评教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1.评价主体

(1)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性。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且易受课程性质、对学科的认识、学习动机以及对评价指标理解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学生对评价的消极态度。由于学生对评教的设计和操作没有发言权,评教结果也没有得到学校真正的重视。因此,他们往往会把对教师的评价看成是走过场,致使不少学生消极地参与对教师的评价。

(3)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不成熟性。中学生毕竟还处在生长期,各方面还不成熟,易冲动易偏激,易受“从众效应”的影响,对事情缺乏准确、理智的判断,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教师进行评价。

(4)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大,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一致。从访谈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报复”曾经“得罪”过自己的教师,存在因感情、心理等方面因素影响教师评价结果的情况。

2.评价客体

作为评价客体的教师是否认同学生这样一个评价主体、是否认可学生评教的信度、效度及结果,这对学生评价教师有很大的影响,毕竟学生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评价的具体操作

(1)评价表的内容设置不科学。评价内容中,有的是学生容易评价的,但有的则设置模糊,是内隐的、不易量化的。

(2)评价的方式不合理。在评价方式上一般学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式,学生被动地按教学管理部门设计好的量表,机械地选择,没有多少发言权。此外,同一张问卷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并用来评价所有学科、所有年龄段的老师,虽然方便了学校考察结果、分出等级,但却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

(3)评价结果处理不当。教学管理部门为避免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往往对考评结果缺乏综合分析,不能及时把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或者把评价结果告知年级分管领导,由他们掌握评价结果,在适当的时候与教师交流。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此外,个案学校把学生评教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这会让教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甚至让教师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完善学生评教的对策

1.学生评教的目的: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很多学校都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奖惩教师的依据之一,这样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评教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使有些教师为了“拿高分”,曲意迎合学生,对学生放任自流。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评教的作用是帮助教师查找教学问题,为教师调适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支持,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生评教的内容: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主

学生评价教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而不应该是对教师的个性、习惯、爱好、兴趣等的评价,更不应该是全方位地对教师这个“人”的评价。

3.学生评教的过程:正确引导

要想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相关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评价教师前,组织者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教观念和必要的评教能力,让他们明确学校组织评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使他们能够比较理性、平和地看待评教。

4.学生评教的样本:主动参与

我们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参与的空间与机会;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关系,使他们乐于参与;同时,在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开放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教的主动参与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5.学生评教的结果:及时反馈,合理利用

学生评教结束后,学校应全面评估评教信息,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对于评教结果不理想的教师,学校要与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学校可以把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业绩时的一个参考依据,且只对相关教师个人公开。

6.学生评教的客体:正确认识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是学生心声的真实表达,是新课程背景下张扬民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新形式。新课程强调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尊重学生,学生肯定也不会尊重教师。反之,则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果也会得到保证。endprint

摘要:作为教师评价的一部分,学生评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评教的效果。本文以某中学为个案,根据对部分师生的访谈情况,对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生评教;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20-1

一、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笔者认为学生评教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1.评价主体

(1)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性。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且易受课程性质、对学科的认识、学习动机以及对评价指标理解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学生对评价的消极态度。由于学生对评教的设计和操作没有发言权,评教结果也没有得到学校真正的重视。因此,他们往往会把对教师的评价看成是走过场,致使不少学生消极地参与对教师的评价。

(3)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不成熟性。中学生毕竟还处在生长期,各方面还不成熟,易冲动易偏激,易受“从众效应”的影响,对事情缺乏准确、理智的判断,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教师进行评价。

(4)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大,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一致。从访谈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报复”曾经“得罪”过自己的教师,存在因感情、心理等方面因素影响教师评价结果的情况。

2.评价客体

作为评价客体的教师是否认同学生这样一个评价主体、是否认可学生评教的信度、效度及结果,这对学生评价教师有很大的影响,毕竟学生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评价的具体操作

(1)评价表的内容设置不科学。评价内容中,有的是学生容易评价的,但有的则设置模糊,是内隐的、不易量化的。

(2)评价的方式不合理。在评价方式上一般学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式,学生被动地按教学管理部门设计好的量表,机械地选择,没有多少发言权。此外,同一张问卷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并用来评价所有学科、所有年龄段的老师,虽然方便了学校考察结果、分出等级,但却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

(3)评价结果处理不当。教学管理部门为避免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往往对考评结果缺乏综合分析,不能及时把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或者把评价结果告知年级分管领导,由他们掌握评价结果,在适当的时候与教师交流。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此外,个案学校把学生评教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这会让教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甚至让教师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完善学生评教的对策

1.学生评教的目的: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很多学校都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奖惩教师的依据之一,这样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评教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使有些教师为了“拿高分”,曲意迎合学生,对学生放任自流。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评教的作用是帮助教师查找教学问题,为教师调适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支持,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生评教的内容: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主

学生评价教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而不应该是对教师的个性、习惯、爱好、兴趣等的评价,更不应该是全方位地对教师这个“人”的评价。

3.学生评教的过程:正确引导

要想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相关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评价教师前,组织者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教观念和必要的评教能力,让他们明确学校组织评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使他们能够比较理性、平和地看待评教。

4.学生评教的样本:主动参与

我们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参与的空间与机会;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关系,使他们乐于参与;同时,在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开放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教的主动参与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5.学生评教的结果:及时反馈,合理利用

学生评教结束后,学校应全面评估评教信息,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对于评教结果不理想的教师,学校要与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学校可以把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业绩时的一个参考依据,且只对相关教师个人公开。

6.学生评教的客体:正确认识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是学生心声的真实表达,是新课程背景下张扬民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新形式。新课程强调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尊重学生,学生肯定也不会尊重教师。反之,则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果也会得到保证。endprint

摘要:作为教师评价的一部分,学生评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评教的效果。本文以某中学为个案,根据对部分师生的访谈情况,对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生评教;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20-1

一、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笔者认为学生评教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1.评价主体

(1)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性。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且易受课程性质、对学科的认识、学习动机以及对评价指标理解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学生对评价的消极态度。由于学生对评教的设计和操作没有发言权,评教结果也没有得到学校真正的重视。因此,他们往往会把对教师的评价看成是走过场,致使不少学生消极地参与对教师的评价。

(3)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不成熟性。中学生毕竟还处在生长期,各方面还不成熟,易冲动易偏激,易受“从众效应”的影响,对事情缺乏准确、理智的判断,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教师进行评价。

(4)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大,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一致。从访谈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报复”曾经“得罪”过自己的教师,存在因感情、心理等方面因素影响教师评价结果的情况。

2.评价客体

作为评价客体的教师是否认同学生这样一个评价主体、是否认可学生评教的信度、效度及结果,这对学生评价教师有很大的影响,毕竟学生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评价的具体操作

(1)评价表的内容设置不科学。评价内容中,有的是学生容易评价的,但有的则设置模糊,是内隐的、不易量化的。

(2)评价的方式不合理。在评价方式上一般学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式,学生被动地按教学管理部门设计好的量表,机械地选择,没有多少发言权。此外,同一张问卷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并用来评价所有学科、所有年龄段的老师,虽然方便了学校考察结果、分出等级,但却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

(3)评价结果处理不当。教学管理部门为避免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往往对考评结果缺乏综合分析,不能及时把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或者把评价结果告知年级分管领导,由他们掌握评价结果,在适当的时候与教师交流。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此外,个案学校把学生评教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这会让教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甚至让教师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完善学生评教的对策

1.学生评教的目的: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很多学校都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奖惩教师的依据之一,这样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评教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使有些教师为了“拿高分”,曲意迎合学生,对学生放任自流。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评教的作用是帮助教师查找教学问题,为教师调适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支持,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生评教的内容: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主

学生评价教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而不应该是对教师的个性、习惯、爱好、兴趣等的评价,更不应该是全方位地对教师这个“人”的评价。

3.学生评教的过程:正确引导

要想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相关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评价教师前,组织者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教观念和必要的评教能力,让他们明确学校组织评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使他们能够比较理性、平和地看待评教。

4.学生评教的样本:主动参与

我们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参与的空间与机会;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关系,使他们乐于参与;同时,在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开放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教的主动参与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5.学生评教的结果:及时反馈,合理利用

学生评教结束后,学校应全面评估评教信息,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对于评教结果不理想的教师,学校要与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学校可以把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业绩时的一个参考依据,且只对相关教师个人公开。

6.学生评教的客体:正确认识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是学生心声的真实表达,是新课程背景下张扬民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新形式。新课程强调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尊重学生,学生肯定也不会尊重教师。反之,则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果也会得到保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完善措施问题
浅谈激励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谈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探讨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
避开“问题”银行股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