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初中英语阅读之美

2014-01-21 06:36李萍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初中英语

李萍

摘要: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手段,也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但相当多的初中生还没有掌握英语阅读的兴趣和方法。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和手段去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66-2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手段,也是英语学习的目的。它能使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并促进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提高学习者对英语的兴趣。阅读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基础和前提。

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英语阅读的兴趣,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部分教师对于英语阅读的观点还不正确,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甚至在讲解学生平时所做的阅读理解时,一些教师根本就不去分析和讲解语篇,而是从题目入手,告诉学生答案在哪里,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英语阅读就是为了做题,而做英语阅读题是不用去理解语篇,分析语篇,只要根据题目到语篇中去寻找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阅读能力非但不会有任何提高,随着阅读题难度的加深,还会逐渐产生厌恶之感,对于英语教学的损害可想而知。

2.中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很多老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推荐适合的英文读物,更不会特意地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施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目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练习册为主,其中的阅读部分又多是截取的语篇,趣味性和逻辑性都不强。学生很少能接触到趣味性强,文笔优美的文章,许多深受学生喜爱的读物也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培养英语阅读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内阅读要合理选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阅读不仅仅是做题,但很多学生接触英语阅读是从老师布置的阅读理解练习题和考试题开始的,而阅读类的练习题也是不能避免的。那么作为阅读训练的一大部分,课内阅读的材料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尽量选择趣味性强的,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难度控制上,既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使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控制好生词量。国外对母语为英语的读者的研究表明:对一个学生来说,阅读材料的生词平均不宜超过总词数的1%,即使学生阅读高于其三个年级的材料时,生词也保持在2%左右。那么,对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材料的生词以不超过总词数的5%为宜。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坚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文章应由短到长;生词量由少到多;句子结构由简到繁;内容由简单易懂到内容丰富,体现文化背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课内阅读量受时间的限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更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首先,在班级图书角中,应该有英文读物的存在,教师可推荐书目,或者动员学生和家长的力量,把适合的英文图书报刊等等存放在班里,让学生自己管理,鼓励学生借阅,这样可以给阅读提供基础。

其次,可以推荐阅读。初一年级的学生相对词汇量较少,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一些简短的英文笑话,甚至可以是熟悉的童话故事等等。如果一时找不到较好的课外书,可以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到网上去找类似的英文文章,让学生在寻找中去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然后通过4人小组的活动模式,让学生交流阅读,然后评比出最优秀文章,在全班进行展示,通过竞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促使进一步的阅读。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初二,初三的同学词汇量要相对多一些,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一些现实意义较强的文章,如新闻,诗歌,电影台词,著名人物的演讲稿等等,让学生阅读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文章,让学生去体会英文的魅力,通过阅读去接触厚重的英国历史和灿烂的美国文化。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四、夯实基础,鼓励学生扩大词汇量,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文化背景

词汇量是中国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瓶颈”,在阅读的初中级阶段,这一点特别明显,初中学生词汇量有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因为某个关键性的词不认识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理解。现行牛津版教材容纳了大量的单词、短语、句型、习惯用语等等,我们要把它利用起来,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整理,使之整体化、系统化,并从中找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去领会掌握,并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反馈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救,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平时的阅读中鼓励学生查阅生词,资料等等,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可以进行摘录,也可以直接在书中批注,并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从多个途径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文化背景。厚积薄发,逐渐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在学生的实际运用中进行指导,进行反复训练,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如:

a.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b.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篇文章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试着找出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态度和意图。把握作者的思想、未严明的态度和意向,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联想和判断是正确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三类词:褒义词(positive)、贬义词(negative)和中性词(neutral)。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用词倾向,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采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