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教学理性那扇窗

2014-01-21 06:38张玲
关键词:学习方式理性情境

张玲

摘要: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用理性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理清数学学习的主线,掌握数学学习的诀窍。

关键词:理性;情境;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74-1

随着知识的难度加深和学习节奏的加快,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挑战,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避让和抵触情绪。其实这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引导到位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候,挡住学生前进的只是薄薄一层窗户纸,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用理性的思维和技巧帮助学生渡过学习难关,促进课堂学习的效率,为学生打开通往成功的那扇窗。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引导:

一、情境设计的务实追求

基于数学情境出发的教学探究是当今数学主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一些熟悉的情境出发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开展思考活动,有效地将生活和数学对接,体现数学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现实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情境的运用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喜欢追求新奇和创意,这本是一种向上的教学观,但是很现实的是,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表演,不是为了作秀,更不是为了体现教师的意识有多么地超前,教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尽管有时候我们愿意去进行教学尝试,但是对于那些已经研究的比较透彻的内容,不妨就采用“别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的创造性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习题走向的把握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进行一些小的改变,让课堂在这些精心的引导下更高效。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情境导入中用到了俄罗斯方块的游戏,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用好了是一个闪光点,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多位学生“体验”游戏,在别人的语言提示下来平移和旋转图形,这直接导致了教学环节的时间比例失调。课后研究中,教师反思时认为课堂探究不够充分,时间略显不够,但是对于这个情境,教师本人颇为得意。其实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更多的是体验了玩的快乐,而忽视了数学学习的本职,在将近十分钟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确实被激发出来,但关注点更多的在游戏本身,所以说这样的教学导入是失败的,是不符合数学学习规律的。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应该多一些务实的态度,努力追求扎实有效能激发探究欲望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可以不让学生真正玩游戏,而用语言撩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回想玩过的游戏中有哪一种用到平移和旋转,然后出示画面,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去设定目标:将图中的形状怎样旋转和平移就能运动到合适的位置。这样的处理相比于原来的“亲力亲为”,会更有实效性,迅速引领学生接触到数学模型背后的本质问题,让学生以情境为起点和依托,开展自我探究。

二、学习基础的巧妙对接

数学不是无根之源,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基础和数学基础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而后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准确把握学情,从而可以从学生已有高度出发,多快好省地进行再出发。这样可以更好地处理学生的认知盲区,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我在一个情境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认识的几何图形,简单回顾该图形的特点,然后揭示几何图形的定义,让学生由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再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都是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标准来划分的,所以接下来的学习重点就直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上,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重点研究,顺利突破了难点。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上去是很平常的,但是背后隐藏着理性的教学智慧,我们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要追求热热闹闹的数学生活化,而是应当让学生经历自己的探索得到数学上深层次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发展思考方法和情感态度。只有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才能让“平平淡淡”转化成“真”。

三、学习方式的因材制宜

同样在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我们也要追求真真切切的效果,不要为了体现自主性就来个缺乏基础的自学,不要为了展现合作学习就让课堂成为少数优等生的“舞台”,不要纠结于探究学习而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难题面前一筹莫展。

教师设身处地的假想和置换能给数学学习带来理性和均衡,在抛出数学问题前要考虑好问题的梯度和深度,让学生在问题指引下能一步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在探索学习中感觉到希望,有明确的方向,在努力中得到各自的收获。当问题有绝对难度时,不能放任自由,而是要以智慧和巧妙的方式将坡度降低,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拐杖”,这样的处理能带给“自主探究”广泛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的数学方法进化。而合作交流的时机更应当精确控制,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用有聚力合思的作用,在学生出现灵感的苗头难以捅破时用有启迪思路的功效,当学生成竹在胸时还用就只能是作秀和浪费时间。所以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离不开教师的理性运用,再恰当的时候最正确的选择才能将各种“武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总之,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特别的节奏,教学中教师要多作思考,以学生发展为本来制定教学策略,发挥“先知”的力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上理性的烙印,扫除前行的障碍。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理性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欲望膨胀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