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校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014-01-21 06:39赵志兴
关键词:科技教育提升

赵志兴

摘要:促进科技进步要从课堂抓起,要从科学知识的普及做起。这一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自己的重要使命。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科学素养;科技教育;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76-1

前些天,央视播出了一个关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谈话节目。节目中穿插的一段采访录像,让我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平静:在北方的某所小学,记者问身旁一群好奇的、稚气可爱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太空中去旅游?”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知道‘天宫一号吗?”

“不知道!”孩子们面面相觑。

“知道王亚平是谁吗?”记者左顾右盼,寻找能够回答的小朋友。小朋友或者后退,或者东张西望地看着其他人。终于,有个勇敢的小男孩挤上前回答:“我们这里没有王亚平,但六年级有个叫张亚平的!”

笔者不由得联想到一篇关于北京市公务员科学素养的调查报告。据北京市科委、人事局和美兰德信息公司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首都公务员总体科技素养得分仅为60.8分,刚刚及格。近40%的公务员不知道DNA这一名词最早出自生物领域,45.9%的公务员不知道光合作用的作用。对于一些最新的知识,有所涉猎的人数就更少了。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公务员素养如此,那么其他城市呢?普通百姓又会怎样呢?

把这些问题全部归罪于学校和老师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但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我们的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和反思吗?

其实,除了上述短片中那所小学之外,又有多少所学校把科技教育当一件大事在做呢?除了课程中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外,多数学校不去另开相关课程。一般学校也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业师资力量,科技课要么不上,要么就随便让课少的老师兼着,或者就干脆让那些教学水平差,无法胜任考试学科的教师去搞。教科技的老师在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心目中往往低人一等,在评先进、职称晋升方面一般得不到重视,更别说什么“升官”了。就这样,科技课往往上成纸工课、简易电路组装课、上网课。听到上级要来检查时,就让人去读读科普杂志。要参加学生科技知识竞赛也有对策,就是抽调几个文化成绩好的学生突击背诵科技知识,往往也能获得几个奖项,而这足以应付上级的评估了。学校不当一回事,家长和学生也就更无所谓了,他们最关心的是考试成绩。

这种现象极为反常。第一,与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人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是一个“残疾人”。学生有不做“残疾人”的权利。

第二,与世界发展潮流相违背,不利于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胜取决于科技和经济。越来越多的国家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世界各国都以发展科技作为战略重点,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党的十七大在原有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发展要靠科技人才,而科技人才从哪里来?会从天上掉下来吗?科技人才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

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应作出导向性的正确决策。一是要大力培养科普师资,在职务、职称晋升时不搞歧视。据新华社报道,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日前倡议,成立专门的研究生院培养科普研究生,在公众和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科技发达的日本尚且如此,我国更应该有培养科普人才的自觉性。二是要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对科学课的安排作出更明确的、硬性的规定。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对七至九年级的科学教育要求是这样表达的:“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一般初中因要应付中考理所当然会选择括号里的课程,而对前者不予重视。三是要建立青少年科普专业化网站,或者编订合适的科普教材,把最新的科学成果、前沿的科技研究、未来科学发展趋势以及中外科研比较等知识汇编成活页文选,并及时更新内容,以改变基层教师各自为战、教无内容、消极应付的状况。四是要抓好落实工作,强化检查措施,可把科技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放到学校综合评估中去。

第二,各级学校应该把科技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对待,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学校校长要有全局观念,要有远见卓识。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三面向”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观。教育界有句名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个好学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每一个校长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抓高分数,不抓真素质(包括人的科学素质)的教育是误人子弟的教育,是毫无良知的和不负责任的教育!我相信,只要校长群体真正重视,真心实意,真抓实干,这项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三,对于教师尤其是直接的任课教师来说,一要加强业务学习,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二要勇于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提高教学吸引力。三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我们常常说,要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并且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也;要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力;走向大自然,走向博物馆,走向实验室,让他们在观察、思考、想象、分析、交流、质疑、实践之中成长,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让科学揭开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们走进科学殿堂,让我们的“接班人”占领科学的制高点,使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和梦幻般的未知领域,不再迷茫,不再束手无策,这是重要而有远见的选择!如此,则是孩子之幸、国家之幸!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教育提升
探究如何利用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
科技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科技教育中优化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