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丰富绘本教学

2014-01-21 15:38张冬利
关键词:情节焦点细节

张冬利

摘要:开展绘本阅读就是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让他们在形象感知、语言品味、情感共鸣、心灵升华上有所提升。在实践中,我发现引领孩子“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落脚点,因为“说”是孩子理解绘本内容,内化所学知识的一种表现方式。

关键词:说;封面;情节;细节;焦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91-2

一本好的绘本,不仅仅是用轻松幽默的文字讲述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她以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富有童趣的画面来讲述故事的。我们开展绘本阅读就是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让他们在形象感知、语言品味、情感共鸣、心灵升华上有所提升。在实践中,我发现引领孩子“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落脚点,因为“说”是孩子理解绘本内容,内化所学知识的一种表现方式。记得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孩子说的能力,让孩子的思维在说的过程中扩展,在说的过程中迸发难得的想象力与创新火花。下面我就举例说说自己是如何根植于“说”这一落脚点的。

一、说“封面” 找寻文本之脉

绘本的封面一般是由书名和故事情节的插图构成的,它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可以让孩子根据封面这个信号进行猜测,推想故事的内容,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有些封面包含的讯息虽然有点模糊,但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孩子就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猜测,从而理解封面的内涵,预言书中的故事。

在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学中,我先出示了老鼠的课件:“今天,老师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看,故事的主人是谁呀?”然后,我出示封面并讲述:“鼠小弟家门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了好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等到孩子们数完苹果后,我就引导孩子根据封面进行猜测:“看到这些苹果,鼠小弟会想什么呢?”“鼠小弟想吃苹果。”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怎么知道他想吃苹果呢?”我追问。“因为苹果太香了。”“因为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树上的苹果。”“因为他的手指放在嘴巴上。”孩子们的反应好快。“那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我再一次追问。“鼠小弟吃不到苹果的。”“树太高了,鼠小弟太小了。”“树太直了,鼠小弟爬不上去的。”孩子们的回答十分果断。“鼠小弟好想吃苹果,那你们猜猜鼠小弟会想什么办法吃到苹果呢?”当我再一次抛出“球”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等孩子们猜测后,我才请他们从书中找答案。这样的阅前有疑,不但能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能引导他们在“说”中找寻文本的主脉络。

二、揣“情节” 拨动心灵之弦

有些绘本的情节生动、语言优美,一旦文本的情与孩子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因此我们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要善于捕捉文本情节的“动情台”,以拨动孩子的心灵之弦。

《逃家小兔》是借用兔子形象以游戏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的,绘本里每一张图画都是故事,内涵就飘散在这图文并茂的薄薄的绘本中。这故事写的是小兔子变成了各种不同的角色,想逃离妈妈的怀抱,而妈妈则紧追不舍,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宝宝回家,图书中把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画得既写实又浪漫。在阅读此绘本时,我先让孩子仔细观察图书,猜猜兔宝宝与兔妈妈在想什么,说说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达到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最后,我还请家长参与,让大家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

三、议“细节” 挖掘未尽之处

图画书的画面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一个又一个谜团般有趣的细节,值得慢慢读、细细品,在潜心品读中揣摩细节传递的丰富信息,领略作者的独具匠心。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孩子发现细节、关注细节、探讨细节,触摸人物特殊心灵的脉动,品味人文的意蕴。

在绘本《我永远爱你》教学中,第8页的画面是阿力和乔乔在用枕头打仗。我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哪个是阿力,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们观察后都说穿着黄衣服红裤子的是阿力。我马上追问:“阿力做早餐时穿的是蓝色睡衣,为什么现在穿着黄衣服红裤子呢?”这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阿力换了衣服,另一种认为是图画错了。待孩子们猜测后,我出示了阿力和妈妈相拥抱的画面让他们欣赏,孩子们没有发表异议,认为图书本来就这么画的。

假如只是学到此境,我觉得孩子们的收获还是肤浅的。为此,我抓住这个细节的“生长点”,启迪孩子发散开去,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分析,把文中的衣服事件引申到一般的生活现象。

可见,绘本中那些丰富多彩的画面、扣人心弦的细节就像一对对隐形的翅膀,她蕴涵着语言与思维的张力,她可以成就意蕴的博大与深远。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引领孩子通过各种方式去探寻、去挖掘。因为孩子一旦捕捉到了细节,就进入了文本的“命脉”,就为他们深入领略文本的真意开启了窗口,为他们心灵的释放、情智的喷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谈“焦点” 品味人文之魅

人有灵魂,绘本也有灵魂,绘本的灵魂就是绘本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她是绘本的拐杖,是绘本的主干,许多作者都喜欢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点题艺术,这一点题就像一束光源的聚焦点,揭示了绘本的主题,这就给我们破解绘本、分析绘本提供了方便。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点睛之笔,并借助她作为照亮绘本的焦点,用她作为切入点来分析绘本,感悟文本的魅力。

《我的幸运一天》讲述的是一只猪因敲错了门而撞进了饥饿的狐狸家,狐狸为了饱餐一顿,而一味地答应小猪的各种请求,结果狐狸累倒了,小猪却幸运地逃回了家。在故事的开头,饥饿狐狸抓到小猪后神气地说:“这真是我幸运的一天。”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幸运肯定是属于狐狸的。但故事出乎意料的结局,令大家悬挂的心放了下来,聪明的小猪说:“啊,这真是我幸运的一天。”让大家明白幸运的一天原来是属于小猪的。这两句话就是绘本的灵魂,是绘本的点睛之笔,它具有点题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设计:“狐狸面对送上门来的肥肉,它大声叫到:“啊,这真是我幸运的一天!这一天,它真的幸运吗?为什么?”然后引导孩子仔细阅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大胆对话。最后,历经险情的小猪为什么说:“啊,这真是我幸运的一天?”“幸运”两字值得我们引导孩子细细地琢磨:为什么狐狸与小猪都说这真是我幸运的一天,到底谁是幸运的?在针对“幸运”两字的探讨中,孩子们纷纷说着自己的感受,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另外,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续编绘本故事的结尾,为孩子的阅读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线”,这条旅游线有一定的目的地,但是在走向目的地的路途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孩子们在驰骋于“想象空间”中也能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

总之,每一个文本都是有灵性的,面对每一本图书,引领孩子进入的方式很多,但不管老师采取什么通道,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借助一个个问题、一个个悬念,来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在“说”中将主题向纵深发展,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多元发展。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做了,才能让孩子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悟生命的真谛。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节焦点细节
焦点
“两会”焦点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细节取胜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彩世界
焦点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