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2014-01-21 15:39王莉莉
关键词:创新能力

王莉莉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拓展领域;激发动力;培养素养;创新能力;激发美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95-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新时代实际上是信息时代的天然的伴随物。”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走向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现代化教育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下面我将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历,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拓展语文的学习领域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时间、空间,甚至课堂主体方面都将被引向更为宽泛的领域。在这个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1.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极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真是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2.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可为师,人人亦学生。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泾渭分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以后,学生通过网络,便可以很快捷地进入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接受各种语文老师甚至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同时,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授给他人,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这样的双重身份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大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快乐。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它需要一定的教育影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1.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1)活用“电脑”语言。

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练使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觉得……”、“我会……”、“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究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于互动性,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社区内的使用者,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在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渗透美育

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渲染气氛,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触动学生理智、改善认知行为方面具有微妙的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语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崭新领域。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我们一定能够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为语文教学增添新的光彩。假信息技术之石,定能攻语文教学之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双创背景下高职公共课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试论服务科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基于AHP原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例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