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技术部分考核研究①

2014-01-22 06:03和光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脚背射门踢球

和光磊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技术部分考核研究①

和光磊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实际情况,根据体育教学训练原理和足球运动的规律,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技术部分考核进行研究。

体育教育 足球普修课 技术考核

足球普修课是面向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对体育教育专业非足球专修学生在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以及足球竞赛的组织和裁判能力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束缚,足球普修课的改革显的还不够深入、改革领域不够全面。多年来,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规定执行的。

目前,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足球普修课考核体系中,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成绩的考核基本上处于多种形式并存的实际,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了一系列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足球普修课考核系统。这些对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根据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包括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计划考核部分的调查研究,目前达到共识的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技术考核部分的内容有:颠球、运球绕杆、脚背正面射门、脚背内侧踢球。

1 颠球技术的考核研究

对颠球技术的考核主要是为了检验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球性的熟悉程度。在所调查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颠球部分的考核都是以学生颠球的数量为评判标准,各院校设置的颠球达标次数大致相同,大部分为8个,少数几个院校设置10个为达标数。颠球的考核形式也都相似,大致是脚背正面连续颠球。这种考核形式和方法较为合理,通过实践证明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对球的性能的控制能力。但是该考核方法下的结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不够精确,在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的教学大纲里,对脚背正面颠球的技术达标要求明确,有利于操作,但是没有对脚背正面颠球技术评定的具体要求。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脚背正面颠球部分的达标考试的评分标准是:8次及格,每增加1次增加分值1分,28次以上每增加1次增加分值2分,38次为满分,而对技术评定的标准和分值量化没有具体规定。在现行的足球普修课脚背正面颠球的技术评定中,大部分学校是根据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平时和考场技术表现的直观印象来评定的,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这样结果就导致“印象分”的含量过高,对学生的技术评定不够准确,有的学生采用“腱子颠球法”(单脚连续颠球)也能拿到较高的分数,任课老师明知此颠球方法并不能衡量学生球性的好坏,可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方法进行评判,多数也徒叹奈何。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相关的研究,对脚背正面颠球技术评定的量化标准可以有以下设想。

脚背正面颠球:必须是双脚脚背正面连续交替颠球;以单脚连续颠球不累计次数,其它部位可做调整但不累计次数;必须在直径3m的圈内进行,颠球高度不得超过1m。以100分为基分,连续3次用同一只脚颠球者扣减10分;颠球者出圈1次,扣减10分;颠球高度超过1m,一次扣减5分。

2 运球与射门考核研究

图1 脚背内侧踢准考试方法一

绝大部分受调查院校将运球绕杆和脚背正面射门结合在一起,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完成普修课学习后运球和射门能力。此部分考核的方式各院校设置不一,有部分院校采用运球绕过固定障距(2m)、固定直线上的障碍物若干(为5个或5个以上),然后在规定距离内脚背正面射门。也有部分院校采用绕过不同障距且,并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障碍物若干,比如有的院校将障碍物设置成固定的曲线线路,且障碍物间距有1m、2m、3m、4m,学生需按规定路线绕过这些障碍物再按规定用脚背正面射门。此种形式和方法的考核能较好的考察学生运球和射门能力,专家一致认为是普修阶段检验学生运球和射门能力的较理想方法。除了在规定范围的时间内完成运球绕杆然后脚背正面射球进门的达标成绩外,本着技评标准量化的原则,可以将运球绕杆射门考核作以下量化要求:运球绕杆必须是双脚交替进行、身体与球均不得碰杆、不得用脚内侧射门、起脚射门时不得超过规定的距离界限。以100分为基分,没有双脚交替运球者,一次扣减5分;人或球碰杆者,一次扣减10分,用脚内侧或以地滚球射门者扣减10分。

图2 脚背内侧踢准考试方法二

3 脚背内侧踢准技术的考核研究

脚背内侧踢球是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技术部分考核的重要内容。脚背内侧踢球的特点是踢球腿的摆动幅度大、摆速快、踢球力量大。另外助跑方向和支撑选位的灵活性也较大,脚触球的部位点较多,能提出多种弧线和旋转等不同性质的球。学生对脚背内侧踢球动作的掌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足球普修阶段学生足球技能掌握的好坏,是衡量学生学习提高程度和技能掌握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的也是目前各院校采用的脚背内侧踢球考核形式为:以一点为圆心,以1m、2m、3m为半径分别画三个同心圆,圆心处插一根约1.5m高并系有彩色小旗的标志杆作为踢准的目标。以25m为半径,从圆心向踢球点画一条5m长的弧线为踢球限制线。测试者将球放在限制线上,用脚背内侧踢球将球踢向同心圆,每人连踢5次,每踢入3m、2m、1m半径圈内一次,分别得5分、3分、2分(如图1)。

由于脚背内侧踢球技术动作复杂、脚法多变,学习要求学生自身素质相对较高,而普修阶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导致了学生对脚背内侧踢球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高、有低,也形成了学生在考核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实践发现,足球普修课技术部分脚背内侧踢球考核中,技术基础好的部分学生成绩很好很突出,而部分足球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达到基本达标成绩。技术好和技术差的学生面对考核时心理反差强烈。另外通过研究发现,这种以同心圆做落点区域的考核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只要把球踢向目标范围,就很可能落在规定的区域得分,其成绩的取得偶然性较大,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场的发挥,其考核结果未能反映出学生对此项技术的掌握程度。即有一定足球基础的学生其考试成绩未必比初学者高,甚至出现初学者由于临场发挥出色而得分更高的现象。从全部54学时的足球普修课教学进度来看,脚背内侧踢球的教学时数最多6~8学时,初学者不可能完全熟练地掌握脚背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而这种传统的以同心圆做落点区的脚背内侧踢远踢准的方法并不能合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变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师范大学朴哲松、孟繁斌在《体育院系足球考核方法研究》中提出新的脚背内侧考核方法,本研究认为值得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技术考核的借鉴。该方法在常规踢准、踢远测试的基础上,结合足球比赛“近则打点,远则打区”的战术原则和指导思想,将踢准的区域大小根据距离的远近划分,离踢球点近的得分区域相对较小,而且得分值较低。随着踢远距离的增加,得分区域适宜扩大,所得分值也相应增加(如图2)。

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在这种新方法的考核中成绩好于传统的同心圆考核。原因是落点的区域面积新方法大于旧方法,学生意识到经过勤学苦练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解除了他们考试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的临场发挥。而且此种方法更符合足球比赛的规律,更能反映学生的比赛和实践能力,这些应该引起从事高校足球教学人士的关注。目前,国内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脚背内侧踢球技术考核的院校极少。

[1]熊熠.普通高校足球技术考核项目标准化设置的研究[J].体育函授通讯,2002(2):42-43.

[2]杨振波.浅析足球普修课技术考核评分标准[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1):55-56.

[3]朴哲松,孟繁斌.体育院系足球考核方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6):107-112.

[4]宋伟.足球普修课术科考试评价体系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97-98.

[5]白二宏,石展望.足球专选课技评考核的量化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105-106.

G843

A

2095-2813(2014)01(a)-0036-02

和光磊(1972,12—),男,河南省孟州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脚背射门踢球
2020—2021赛季欧冠联赛切尔西队射门情况分析
踢球
脚背上的画
小议青少年男子手球队中远距离射门能力训练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脚背”在舞蹈语汇中的作用
旋风小子(4)
像梅西那样踢球
舞蹈专业学生脚背在芭蕾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