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展望

2014-01-23 04:21王云龙
中国马铃薯 2014年3期
关键词:种薯黑龙江省马铃薯

王云龙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产业开发

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展望

王云龙*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近年来,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详述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潜力和主要问题,明确下步主要任务,并为推动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马铃薯;产业;现状;展望

黑龙江省是北方一季作物马铃薯主产区,是国家重要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约占黑龙江省农作物总面积的2%。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扶持下,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稳定

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马铃薯面积稳步增长,种薯、加工薯种植面积实现四连增,尽管遭受低温、春涝、秋洪灾等不利影响,2013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仍然达到28.7万hm2,比2010年增加4.2万hm2,年均增长5.5%,其中种薯生产面积5万hm2,比2010年增加1.5万hm2,年均增长12.6%;加工薯生产面积13.3万hm2,比2010年增加3.7万hm2,年均增长11.5%。全省0.7万hm2以上马铃薯生产大县发展到13个,比2010年增加5个,种植面积占黑龙江省马铃薯总面积的80%以上。

1.2 产业结构合理

进入“十二五”后,黑龙江省把打造特色马铃薯产业作为农业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举全省之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全省马铃薯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生产基地逐渐向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黑河、大兴安岭等优势区域集中,产业化经营迅猛发展,科研育种体系不断完善,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乡土经纪人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以多种形式服务组织为依托、农贸市场为骨干,集市、外销和出口为补充的流通网络。2013年黑龙江省经营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3个,比2010年增加148个。

1.3 科技创新加快

马铃薯新技术开发应用取得新进展,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新技术集成配套、品种选育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2013年生产微型薯近20 000万粒,比2010年增加9743万粒,全省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近60%,比2010年提高30%。大垄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作业等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稳步提高。2013年黑龙江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达到10个,占生产数量的95%以上。马铃薯大垄栽培面积近20万hm2,比2010年增加10万hm2;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4%,比2010年提高9%。

1.4 加工能力提升

通过对原有生产企业升级改造,并采取注资、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省内相继建成投产一批规模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省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到1 486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9家,分别比2010年增加32家和15家。原料薯年加工能力达到596万t,比2010年增长24%,精淀粉加工能力由“十五”期间3万t增加到30万t,增长10倍,年产休闲食品5万t。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冷冻薯条、各类薯片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占加工总量的35%,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马铃薯产品已达到4类20多个品种,其中精制淀粉和变性淀粉等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北大荒、嵩天、奈伦、港进以及丽雪前5强生产企业马铃薯加工产品产量占全省总产量40%以上,占精加工产品总量的90%以上。

1.5 市场销售活跃

2011年全省马铃薯产业推进会提出,加快转变马铃薯产业发展理念由抓生产向抓营销促生产转变,各级政府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财政、铁路等部门在资金、专列运力给予大力支持,主产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主动与市场对接,变坐等收购为主动营销。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销售日益活跃,外埠市场占有量逐年增加,销售区域由2010年的8个省市,拓展到2013年的22个省市区,其中福建种薯市场占有率达80%,比2010年提高50个百分点。2011~2013年,在全国销售市场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累计外销马铃薯443.4万t,占全部销售量的58.4%,实现了产销有效对接。

2 马铃薯产业分析与展望

2.1 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

一是种植优势。黑龙江省属冷凉气候,降水量、有效积温、无霜期等都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特别是7、8月份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干物质积累。目前全国马铃薯平均单产水平为1.1 t,黑龙江省正常年份平均单产已经达到1.7 t左右,最高单产达到3 t以上;黑龙江省土质肥沃,耕层深厚,生态环境优良,化肥农药施用量少,适合发展绿色有机马铃薯种植,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马铃薯病毒传播媒介少,种薯退化慢,有利于脱毒种薯繁育。

二是耕地优势。马铃薯对轮作要求标准高,最佳轮作年限为4年,种植1公顷马铃薯需有4公顷耕地才能进行合理轮作,黑龙江省适合种植马铃薯的耕地有600多万公顷,完全有条件进行合理轮作,支撑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工优势。目前,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年加工5 000 t精淀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9家,黑龙江省精淀粉加工能力达到30万t,占全国的1∕4。

四是科研优势。黑龙江省设有国家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和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库,科研支撑基础坚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省级科研院校及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等地方科研单位的研发、生产力量雄厚,具备马铃薯脱毒、检测和脱毒苗、微型薯繁育能力。克新系列、东农系列等29个自主研发优良品种,广泛应用于生产,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以上。

2.2 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低。生产用种混杂,专用品种少;农机农艺结合欠位,适用高性能农机具数量少;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建设滞后,70%以上的地块缺少排灌设备,具有排灌条件的旱涝保收田不到总面积的30%,抗灾能力差。

二是组织经营程度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经营马铃薯面积仅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23.8%。马铃薯生产基本是以一家一户独立经营为主,生产资金投入分散,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产业难以形成整体规模,质量效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是欠缺专业市场。目前黑龙江省13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仅有1家,且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对生产经营活动调节和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四是品牌培育滞后。黑龙江省仅有大兴安岭、讷河、克山等县(市)马铃薯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拥有“丽雪”、“北大荒”、“嵩天”等为数不多的著名商标,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五是贮藏调控能力弱。储藏设施简陋,标准窖(库)少,贮藏量小,储藏损失率达10%左右,难以实现窖储调控、错时销售、增加收入目标。

六是加工带动能力弱。黑龙江省马铃薯加工企业1 500余家,其中小企业、小作坊占95%以上,而加工能力仅占30%。小企业、小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并与龙头企业争原料、争市场,导致个别年份、个别地区大型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3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建议

3.1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认真挖掘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正视问题与不足,因地制宜做好马铃薯产业工作,对于优化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为此要明确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打造优质种薯产销大省。发挥黑龙江省种薯生产条件优越,品质佳、退化慢、高抗病等优势,面向南方冬种区和省内及周边省区,大力发展优质种薯生产,适当增加外销。

二是打造鲜食商品薯产销大省。坚持均衡供应、扩大外销的原则,稳定增加鲜食马铃薯生产面积,满足省内外市场消费需求。

三是打造马铃薯加工业大省。重点改造升级和发展规模加工龙头企业,推动省内现有大型企业和地方加工厂(坊)扩大生产规模,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加产品种类和数量,实现加工增值。

3.2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3.2.1 开拓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是抓好省内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在交通便利、商品量大、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域、辐射带动力强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完善标准化储藏设施建设,将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打造以大型马铃薯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中小型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产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

二是抓好外埠市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走出去”等方式大搞招商引资,建立省外、国外营销网络,开拓马铃薯消费市场。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继续采取开通货运专列等措施,解决马铃薯运输瓶颈问题,畅通外销运输渠道,提高马铃薯市场竞争力。

三是抓好农民营销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村马铃薯流通合作组织,重点培育代表农民自身利益的专业合作社和营销队伍,改变以往坐等客商收购的做法,主动与终端市场对接,以销定产,减少中间环节,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3.2.2 培育龙头,发展精深加工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马铃薯主产区和集散地,通过招商引资、改组改造、联营联合等形式,培育大型加工企业,扶持效益好、带动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马铃薯产业集群,提升马铃薯加工业整体实力。

二是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引导和扶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推动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加工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搞好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产品商标注册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按照“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产品,做精做专一批优势产品,升级换代一批传统产品”的思路,努力打造一批黑龙江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同时加强马铃薯产业和产品的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3.2.3 合理布局,加强基地建设

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与生产基地建设,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联合发展稳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带动,引导生产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由兼业向专业化转变,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的“种用、加工型、鲜食”三大马铃薯生产基地。

3.2.4 开发种薯,完善繁育体系

一是加强种薯扩繁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三级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层级协调、功能健全的完整网络。重点支持省内现有科研院所完善设施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建立脱毒种苗改良中心,扩大种苗和微型薯生产数量,为各级种薯繁育企业、农民合作社提供优质的种苗、微型薯和技术服务。

二是加强种薯扩繁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提高扩繁产量和质量,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鼓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参与种薯扩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种薯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种薯质量监管。严格执行种薯生产、经营行为许可制度,加强日常监管、质量抽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发挥省内专业质量检测机构作用,建立从脱毒苗、微型薯、原种到生产用种的全代系质量监控制度和种薯质量追溯制度。

3.2.5 深入挖潜,加快科技创新

以省和主产地区农业科研院所、扩繁单位、加工企业为核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构建马铃薯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在种薯高效快繁、病毒快速检测、专用薯高产栽培、病虫害监测防控、保鲜贮藏和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搞好种薯攻关。加强高产高抗、优质专用新品种引进和选育,搞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尽快培育出一批适合黑龙江省气候特点、优质、高产、抗逆的马铃薯新品种。

二是普及先进技术。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和优质专用品种、大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贮藏等增产、节本、增效技术,增加生产科技含量。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供全程咨询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基层技术人员服务生产和农户科技种田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

3.2.6 强化领导,扶持产业发展

一是落实目标责任。把发展马铃薯产业列入“三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出台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支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搞活市场营销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现有资金和项目作用,在原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组建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储藏设施建设上等给予必要倾斜,支持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搞好金融服务。完善农民小额信贷机制,支持农民资金互助社建设,加大金融资本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满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会讯

◆2014年欧洲马铃薯大会将于2014年9月3~4日在德国汉诺威北部Bockerode农场举行。

◆2014年7月28~31日中国马铃薯农场主大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召开,同时举办“2014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发展论坛”。

◆2014年7月20~23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举行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同时进行的有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贸易洽谈会。

(摘自《中国薯网》)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NG Yunlong*
(Heilongjiang Economic Crop Technical Guidance Station,Harbin,Heilongjiang 150090,China)

In recent years,potato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evelops rapidly,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pillar for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is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income.The current status of potato industry was introduced,then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and major problems of the potato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and the main task of the next step was made clear.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tokeepsustainedandhealthydevelopmentofpotatoindustry.

potato;industry;situation;prospect

S532

B

1672-3635(2014)03-0185-04

2014-04-01

王云龙(1977-),男,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王云龙,E-mail:zgk7777@163.com。

猜你喜欢
种薯黑龙江省马铃薯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贵州马铃薯种薯体系构建与发展思考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