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乐人文精神在岳麓书院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2014-01-23 11:59飞张乘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5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讲坛礼乐

■席 飞张乘风

(1.2.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论礼乐人文精神在岳麓书院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席 飞1张乘风2

(1.2.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在高层建筑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城市建设更加倾向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在这种背景下,建筑物的地域差异在不断缩小,且变化的周期也在不停缩短,“文化趋同”的现象日益明显。这使得很多区域的文化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特色的城市和建筑物正渐行渐远。因此,研究地方富有特色的建筑形式,有效的探讨不同地区所反映出的建筑内涵,有利于弘扬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也有利于缓解“建筑物趋同性”[1]。其中书院是我国建筑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对其进行室内空间形态的研究,了解我国古代书院所要传达的礼乐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岳麓书院概述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群,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是由北宋时期的潭州太守朱洞创立的。而一直延用至今的名字湖南大学是在1926年更改的[2]。它的规模较大,其占地面积两万一千平方米,我们目前看到的建筑物,大多都是明清时期建造的[3]。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物不但都有其各自的特色,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建筑物并不是仅仅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依托,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体现了书院布局的礼乐人文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岳麓书院才表现出了特有的文人气质。

2 岳麓书院空间布局设计分析

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物群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集大成者,下面就岳麓书院的空间布局设计进行分析:

2.1 贯穿“左庙右学”的儒家思想

岳麓书院是我国书院建筑物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包含有所有书院大都具有的讲坛、御书楼和祭祀场所三个地方。要说岳麓书院最重要的建筑,那一定是讲坛,正因为讲坛的核心地位,所以设计时将讲坛放在了书院的正中心位置。御书楼则位于中轴线的最后,其建于地势最高的地方。从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窥见御书楼在书院中同样拥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轴线的西侧则就是以文庙为主的祭祀场所,它的主要作用是纪念孔子等先哲。这种布局是很有讲究的,它主要是根据儒家思想中的“左庙右学”的思想来安排布局而这也是我国古代书院的重要特征。

“左庙右学”实际上是儒家“礼”这一思想的延伸。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一般都能体现“礼”的文化。现代建筑中严格的空间秩序,讲究布局的对称与均衡就是对儒家“礼”的遵循。

2.2 “低调”彰显“恢宏”

从整个书院的设计风格来看,其设计非常朴实,并没有奢华之气,在结构设计上并没有采取斗拱的形式,在装饰设计上也没有进行彩绘的涂饰,这也成就了书院的独特气质,反映出了岳麓书院朴素却仍旧恢弘的气势。另外,岳麓书院封火山墙的设计使用也别具特色,再加上油漆的色彩和重点区域的装饰,使得书院有的地方具有徽派建筑的特色而有的地方又展现出湖湘建筑的风采[4]。

从整个书院的色彩使用来看,岳麓书院的建筑深受古代建筑物的影响,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使用灰瓦白墙的色彩来表现书院的朴素气质。而以文庙为核心的祭祀建筑群则在色彩使用上更加鲜艳,金瓦红墙的色彩设计表现了文庙的建筑规格,也体现了对先人的尊重。

岳麓书院的设计风格很好的诠释了“低调的奢华”这一词的含义,反对在建筑上过分突出铺张华丽的装饰效果,但却着力追求环境中内在的品位与气韵[5]。现代建筑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并非要通过“土豪金”来宣言,朴实的设计反而更能突出建筑原本的“恢弘”。

2.3 丰富的空间层次创造“神秘感”

从整个书院的空间布局来看,其十分富有层次感,魅力在空间变换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表达。整个书院采用了天井来进行穿插,同时还利用了屏风的“障”的作用,让整个书院空间生动活泼也使得各个单体建筑物显得稳重宁静。人们无论是从讲坛来到御书楼,还是从御书楼去到园林,总有一种神秘感,有一种好奇心,多走一步都会有不同的景象出现在面前。

丰富的空间层次带给人的“神秘感”总是无穷的。现代建筑若能在空间层次上赋予变换,那么小的建筑空间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3 岳麓书院核心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特色分析——以讲坛为例

3.1 讲坛室内整体布局

整个岳麓书院的建筑布局非常精致,且十分清晰,让人不得不感叹其设计的精妙。然而,岳麓书院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此,其室内空间的设计也是颇具匠心,下面就以岳麓书院的核心建筑物——讲坛为例,分析岳麓书院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岳麓书院的讲坛在进了二门之后即可见到。书院的讲坛是教学的重要地点,同时也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是书院的核心建筑物。讲坛又被称为是“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在书院以前的发展历程中其经历了8次重建和数十次的修缮。讲坛为五间单檐歇山,前出轩廊七间,总面积468m2,屋宽29.7m[6]。

■图1 讲堂整体

■图3 道南正脉匾

■图4 忠孝廉节碑

岳麓书院里面不同的单元都有各自的功能,每一个空间都是有秩序的排列,而且使用的都是同一种建筑语言,整体合一。这些特点也在讲坛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整个讲坛的布局讲究对称,除了柱子都是两侧对称设置之外,讲坛嵌入的石碑也是左右对称的,这体现了设计的和谐之美。讲坛则置于正中,正对大门,这突出了教师的地位和权威。另外,讲坛是讲学、讲会以及宣教的重要场所,需要容纳众多的师生和其他的人。所以,讲坛采用了五间建筑的设计方式,从正面来看,每两根柱子之间构成一间,讲坛面对庭院开敞,大大增加了活动的空间。这与岳麓书院广播知识的思想相符合,也突出了其兼收并蓄的特点(图1)。

3.2 讲坛室内装饰细节

3.2.1 牌匾

走进讲坛,里面挂有三块大匾,分别写着“实事求是”、“学达性天”以及“道南正脉”。1917年,湖南工专开始在岳麓书院办学,校长宾步程亲手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的出现有很深的的背景,当时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在发生变革且是我国文化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人们对现有的教育制度持有很多的批评和猜疑。在这种背景下,校长宾步程写下“实事求是”,并将其作为校训,其目的就是为了告诫学子们做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同志在1916至1919年期间曾三次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匾额对他的思想形成应该产生过较大影响。如今,“实事求是”成为了人民乃至是国家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讲坛里挂持着这样一块牌匾,一方面是反映了书院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也向人们表达了学习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心态,这与讲坛这一建筑物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

“学达性天”匾额则大有来头,它是清朝皇帝康熙御赐的,这块牌匾反映出了以后书院的教学思想。“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这种思想含有非常浓厚的程朱理学特色。在其看来,人之所以是善良的,是因为天道赋予了人善良的本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人的善良之性催发出来,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康熙之所以要赐这块牌匾,目的就是要让学子们努力学习理学,提升自身的修养。如今讲坛里仍挂着这块牌匾,可以让人们看到岳麓书院的历史,看到它的辉煌。虽然如今人们早已不再坚持学习程朱理学,但是这块牌匾可以催生人们善良的天性,这是与讲坛的作用相符合的(图2)。

“道南正脉”位于讲坛的最里面,是乾隆皇帝所赐。这四个大字体现了岳麓书院传播的是理学南传的正统思想。讲坛挂此牌匾能够让人知道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使人们对书院肃然起敬(图3)。

3.2.2 讲坛

讲坛位于讲坛的正中间位置,高大约为一米。讲坛呈长方形,是老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有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两位大师,当年两位大师在此论讲,不分伯仲。正因为如此才设立两把椅子,意思是张栻和朱熹平起平坐。在古代,学生是不可以坐在凳子上的,而是自己带着蒲团,甚至可以坐在地上,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重,与此同时也很好地表现出了教师的威严。在讲坛的后边设置有一个木制的屏风,上面雕刻着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和书院的一些指导思想,古代岳麓书院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培养了无数的人才。而将讲坛设于空间的正中间,能够突出古代教师的地位,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这种设计无疑是一举两得。

3.2.3 对联

对联是岳麓书院讲坛中的重点之一,里面的对联一部分表达了先人的伟大志向,另一部分则是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总的来说,这些对联都反映出了儒家思想,让人尊重伦理道德。这也是清代时期,岳麓书院的办学宗旨。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精髓,在书院中张挂对联,不仅能够体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人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到很多人生哲理。这正是书院办学的初衷。

3.2.4 石碑

讲坛里有四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每块高达213厘米,宽为131厘米,每个字高169厘米,宽122厘米,这种单个刻在碑石上的字在国内是非常罕见,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而正因为这四个大字,讲坛也被人们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也一直是岳麓书院的校训,告诫学子们要本分做人,正直,孝顺。在讲坛里看到这四个大字,必定会让人醍醐灌顶,给人以极大的警示:在讲坛除了教授知识外,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孝敬父母,廉洁忠诚的人。这再次反映出了岳麓书院的礼乐人物精神,也有效的表现出了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图4)。

4 结论

岳麓书院的室内设计形态很好地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在强调伦理秩序的同时也讲解和乐精神。其次,岳麓书院还向人展示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人们实事求是,按照规律做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另外,书院的设计还考虑将自然之理与人伦道德联系起来,强调自然环境的感染力,寓教育于环境之中。最后岳麓书院的室内设计还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在牌匾,柱联,石碑上很好地表现了出来[7],从而达成了建筑物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结果。因此总体看来,岳麓书院的设计十分灵活,含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我们在分析岳麓书院室内设计文化内涵从而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保护传统建筑并使之与城市现代建筑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

此外,传承传统文化,应用传统要素,要把握其核心,才能设计出有特色、符合当代人审美取向的设计[8]。现代建筑应当汲取岳麓书院礼乐人文室内设计的长处,将建筑学、美学、儒家文化思想结合起来融入到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实践中以达到对审美主体的“满足”,以及儒家严格的“礼乐”布局。

(责任编辑:贺 辉)

[1](美)卡斯腾哈里斯,申嘉等译.建筑的伦理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杨慎初编著.《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第26页.

[3]杨慎初,蔡道聲,蔡凌.中国建筑艺术全集(10)书院建筑[M].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石逸.杨凡.湖湘地域性格在岳麓书院中的体现[J].2009.

[5]刘冠.《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式内涵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第23页.

[6]江怀.岳麓书院:古老的学术圣殿[J].档案时空.2004,(10).

[7]吴家炜.李海波.为空间锦上添花——谈室内空间陈设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06).

[8]陈静.论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01).

Discuss the Ritual Human Spirit Embodied in the Interior Design of Yuelu Academy

Xi Fei1& Zhang Chengfeng2

本文探究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从书院的整体空间布局,讲坛为主的室内空间设计入手,分析在其空间设计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证实了礼乐人文精神对岳麓书院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影响的推断。进而更加有利于弘扬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缓解“建筑物趋同性”,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产生启发。

礼乐人文精神;书院空间;讲坛

This paper explores one of the China's four Academy of Yuelu Academy's interior design features and analyses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which implied in its space design.It is confirmed the inference that ritual human spiri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terior design of Yuelu Academy. Thus more conducive to promote the culture of China's ancient construction, and ease the "building convergence".It also can produced inspiration for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Ritual Human Spirit; Academy Space; Auditorium

TS664.01;TU238

A

1006-8260(2014)05-0026-02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讲坛礼乐
岳麓书院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父母讲坛”:为学校教育推开“另一扇窗”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