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2014-01-24 03:36邱跃芝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7期
关键词:岩土灾害措施

邱跃芝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邱跃芝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今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事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岩土技术的不断发展解决了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但是岩土工程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工程质量不合格、建筑成本逐渐增加以及地质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等等,这就在根本上制约了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岩土工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岩土工程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已经组织了多个方面的学者对岩土工程灾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木工程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正是在介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主要危害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从而为岩土工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简介

岩土工程是指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岩土的开挖与加固有关的工程,而地质灾害通常是指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而在本文中地质灾害主要是指与岩土工程施工与开发过程中有关的地质灾害。

目前,地质灾害频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岩土工程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每年由于岩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0亿以上,因此找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通过管理水平上的提高减少岩土地质灾害的损失就成了目前岩土工程事业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分类、危害以及形城的主要原因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分类。岩土工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由自然原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第二,由人为原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其中有自然原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又被称为不可转移性自然灾害,不会因为社会等人为原因发生任何的更改;而第二类灾害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类灾害的产生通常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变得频发,造成的损失也会逐渐增大。

目前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以及地面变形等,这些灾害的产生通常会有一定的关联性,一种灾害通常会引起其他自然灾害的产生,因此在岩土工程灾害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关联性灾害的防治。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目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与频繁,对于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岩土工程引发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强灾害性,一旦发生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由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企业的施工工期得不到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企业有时还需要对原有的施工计划进行重新规划,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的主要危害因素。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离不开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地区原本生态环境脆弱,极易遭到破坏而发生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而频繁的施工、对植被的破坏就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速率。由于开发岩土,原有的地质结构失衡,从而极易发生崩塌、地震灾害。目前,不合理的人为操作已经成为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如何制定合理的灾害预警机制以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已经成为岩土工程法阵的关键。

三、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一)通过植树造林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原因是由于施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承受不起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因此,只有加强植树造林工作,通过生物性措施不断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才能在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各个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大面积退耕还湖、还林、封山育林等等,只有预防措施到位,由岩土工程所引发的的自然灾害才会明显减少。

(二)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水平。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存在着明显的前兆,如滑坡发生前期,井水会突然干涸、地面会出现大面积的位移与裂缝等,通过对这些前兆的有效观察,及时制定合理的预警措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同时要不断引进现代灾害监测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与遥感系统的结合,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充分的定位、时刻观察地层的移动情况,通过遥感系统对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进行充分的调查,通过两者数据的有效结合就能对某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以及其危害程度大小作出精确的统计,从而制定合理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要减少地质灾害对环境以及企业的危害,除了有效地防治与检测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工程的建设工作,通过对护坡工程、拦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通过不断的加固地层和施工工程,提高施工的进度与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四)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所谓适当的避让措施,就是在不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的情况下,对工程的施工的地点以及时间进行细微的调整,例如,在雨天应尽量停止作业,并在适当时候加强对工程的加固工作。同时制定合理的灾害转移方案,采取就近转移的原则对施工人员与相关的居民进行转移工作,从而减轻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搬迁以及适当的避让措施已经成为我国规避岩土地质灾害的主要手段。

[1]雷林.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3(15):134-135.

[2]徐丹,曲海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223.

[3]王克峰,胡旭峰.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87-88.

[4]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3(12):150-151.

[5]任蓓蓓.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平武至文县段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D].长安大学,2012.

F407

A

10.13612/j.cnki.cntp.2014.07.155

猜你喜欢
岩土灾害措施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