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的曲折和未来弘扬之路

2014-01-24 07:27申俊龙
中国药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中医学西医

毕 波,申俊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备受推崇。现代医学自19世纪进入我国以来,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在服务人民健康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对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1],使中医的发展之路缓慢曲折。探索在现代医学主导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发展道路,是目前所有中医人的心愿。笔者就目前中医发展道路中的曲折和困难进行总结,并对新的发展道路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中医发展之路的曲折

1.1 新形势下中医创新力缺乏

自20世纪以来,中医药不仅是理论上继承乏力,同时创新力严重不足,出现了中医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现象。很多中医研究机构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仍局限于整理现有的资料层面上,极少有自己的想法和著作。中医学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其研究方法比较传统和守旧,是以自然哲学方法作出有关人体及其疾病规律的理解和解释,仅仅依赖经典的疾病诊疗理论来施治。学术继承的困顿、断层直接造成了中医人才的流失和缺乏,且学术水平普遍偏低。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很多中医院基本西医化,在院内大力发展西医,对中医完全不重视[2],几乎不引进中医人才,长此以往,中医院的中医面临崩溃边缘。而西医院的中医科也是艰难维持,更别提发展。中医药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中医诊疗理论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1.2 中医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和系统

中医自问世以来,其学术的继承和发扬主要靠师传、自学等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势必会造成中医人的思想局限,很难有突破性进展。而中医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百家齐鸣”,医家各承家技,秘不可传,造成了一些实践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成为了阻碍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中医教育很少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基本上套用现代医学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禁锢于课堂,传授固定的中医内容,完全摆脱甚至是违背了中医需要长期实践、摸索并形成自己思想的理念。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何种教育模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医学相比传统中医中药的特殊性在于有严谨的逻辑和具体的实施流程,而中医的教育体制因照搬而教学成果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导致总体水平较低。正是此差异,应促使我们去探索中医文化教育的新模式。从新时期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医教育的规模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教学质量反而是历史的最低点。尽管用规范化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无以计数的中医学子,但仍无法改变中医发展的曲折和正面临的困境。

1.3 中医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随着世界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论是西医院还是中医院,都紧跟最新的医学发展脚步,然而中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影响重心也偏向于西医,甚至很多中医医师基本放弃了中医治疗手段,完全西化。同时,中医医师中西医通学通用、受西医理论的影响较深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西化的情况日渐严重,过度的西化只能是西医无法提高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现代中医也同样无法帮助患者。学术纯熟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医人越来越少,中医治疗所体现的效果无法真实体现中医真正的实力,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会越来越低。现代医学技术确实先进,人们普遍相信西医的医师,使得中医发展严重受限,中医的发展也就缺乏了生命力,进入恶性循环。

1.4 舆论压力导致中医发展受限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医特有的韵味和沉淀,为人们的健康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组织及媒体对中医的偏见日益加重,他们信奉西医,在不了解中医实质的情况下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是谎言,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应当取消中医。大众不支持中医,媒体的误导,让中医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发展严重受限,因此“中医废存”百年之争影响到了中医学发展[3],且近百余年来中医的劣势一直延续下来,更导致人们对中医的认识迷茫。

2 探索弘扬与发展中医之路

2.1 复兴并创新中医,让大众了解中医

应加大中国中医文化复兴的力度和高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为中医正名,使社会大众能重视中医文化并逐渐接受中医。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所在,才能改变以往局限单纯的西医思想,才会逐渐相信中医、使用中医。创新中医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墨守中医成规的同时,摒弃糟粕,提炼精华[4],让中医在保持原有底蕴和能力的基础上体现出创新力和活力。同时,要强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中医医院、中医科等强化中医文化的存在,借鉴现代医学的成功之处,量身订制一套新的中医创新思路,与网络、传统媒介相联系,大力发展中医。

2.2 制订科学的中医教育模式

目前,中医教学模式基本与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相同,毫无特色,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抹杀了中医的特色[5]。学生们根据特定的教材理解中医、消化中医,这就褪去了中医的精髓和光华。因此必须制订科学、合理、适合中医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延长中医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时间,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并了解中医,在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尽量多安排临床教学;鉴于中医比西医更需要积累实践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故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形成一定的特色,摆脱目前中医教学的刻板和一致性;在参照西医的基础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中医的教学提供便利。

2.3 培养有特色的中医人才

制订科学的教育模式是为了培养有特色的中医人才,这样才能为中医的发展复兴带来动力和活力。新时期的环境下,对中医有兴趣并坚持的人才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当今教育模式过于保守和无创新力,且古时中医的培养模式在现今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存在,所以对于发现有中医潜能的人才,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这样不但有助于他们对中医的兴趣,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培养具有中医个性化特征的中医临床人才。

2.4 提高中医治疗的疗效

中医以往在治疗慢性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对于很多西医无法确诊仅依靠试探性治疗的疾病采用中医可以收到奇效,这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即使无法用现代医学技术诊断患者的疾病,但带有哲学思维的中医辨证论治还是能有效解决患者的痛苦。近年来,中医教学的失败,人才培养的缺乏,能够娴熟运用并弘扬中医的医师极度缺乏,很多医师在采用中医治疗时往往依葫芦画瓢,完全抛弃了辨证、阴阳等思维,习惯用西医模式来运用中医,使得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就急剧下降,导致患者对中医的失望和不信任。年轻中医医师不关注经典[6],仅依赖课堂上的知识生搬硬套,往往适得其反,不但不能弘扬中医,更是对中医文化的一种亵渎。

2.5 中西医联合,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在发展道路上可借鉴西医成功的经验,摒弃门户之见[7],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来弥补各自的不足和缺点,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可通过媒介告诉大众中医是科学的,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的成果,尽管有部分人无法理解,但依然要强调中医的实用性、科学性及合理存在性,不仅要保护,还要发展、弘扬它。探索弘扬中医,需要打破常规,善于和现代医学结合,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促进中医发展。从事中医事业的医务人员,应当做到西医要懂、中医要精、中西并用,造福百姓[8]。

2.6 政府要大力扶持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中医复兴的最初阶段,国家务必要大力支持,如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在全国范围内弘扬中医文化,加大和加深大众对中医的认可度,使中医逐步实现由国家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

3 结语

中医学对人体本身、人体科学本身及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独特和卓越的见解,悠久的历史沉淀和实践验证了中医学是一门符合自然科学和唯物辨证法基本规律的医学科学。中医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史密不可分,是哲学勾勒出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中医学正是在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和引导下,长期发展和积累,反复总结前人的思想和经验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古代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而得出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的大力发展使得中医凸显疲软,发展缓慢,继承发扬的力度不够。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使我们认识到,要尽快建立起中医的评价标准体系,认真地思考其优势和劣势,努力发扬优势,中医才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继承前人,弘扬中医文化,为国人健康作出贡献。

[1]李致重.中医要发展必须过三关[J].中国软科学,2009(1):8-14.

[2]吴滨江.中医手法传承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2,7(6):524 - 526.

[3]曹洪欣.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3 - 5.

[4]朱征明.当前发展中医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2):1 - 4.

[5]中 英,张英娟.探讨知识管理在中医传承发展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2,31(16):316.

[6]梁华龙 .中医是如何被边缘化的[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 -8.

[7]韩茹宇,杜文东.从中医药类高校生的人格特征看中医的发展[J].医学综述,2011,17(16):2 517 - 2 520.

[8]马朝晖,邓 彦.新中华医学——中医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看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6):972 - 975.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中医学西医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