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空间环境体验设计探究

2014-01-25 09:00李小彤徐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10期
关键词:馆舍藏书图书馆

■李小彤徐 雷

(1.2.南京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图书馆空间环境体验设计探究

■李小彤1徐 雷2

(1.2.南京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序言:

目前,“体验设计”已经涉足于旅游业、娱乐休闲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被称为“文献信息中心”、“城市起居室”、“市民文化中心”的图书馆建筑已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体验式学习”将成为一种影响未来教育形式的学习方式在图书馆中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1 藏书文化与图书馆

1.1 藏书文化

我国的藏书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河图》、《洛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都是远古文献的名称。从周永年《儒藏说》“书籍者,所以载道纪事,益人神智者也”[1]。中我们也可以窥视古人对藏书文化的重视。可以这么说,藏书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并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说:“中国的藏书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就包含着它的灿烂文化”[2]。古代“藏书楼”的兴起正是适应了藏书文化的需要。古代藏书楼主要分私人藏书、官吏藏书、寺院藏书及书院藏书。其实际功用主要是保存文化典籍和促进学术发展。但是,我国的图书馆确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3]。

1.2 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

在古代,无论是私家藏书还是官吏寺院藏书楼等都是封闭的,即使是对外开放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主要功用是“以藏为主”,“以用为辅”。私人藏书楼的空间功能分区较为简单纯粹,藏书区与阅览区,两者毗邻。藏书楼的空间布局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以官吏、寺院藏书楼最为突出。如奎文阁整个建筑布局表现为方整、规则、对称。突出体现儒家的“求正思想”。

表1

近代以来,图书馆空间环境有了新的内容。图书馆除了阅读与藏书功能外,馆舍内还举行公开演讲会、读书会、故事会、音乐会、图书宣传等活动。图书馆藏书方式也从纸质载体拓展为声像、缩微、机读文献、光盘电子书目等多样化载体。相应的藏书空间与阅览空间也更加开放与灵活。

现代图书馆在功能组织上异质功能交叉渗透,同质功能整体融合,各功能通过空间流线紧密结合。在空间形态上突破了传统的几何模块式,实体形态更加多样化,空间更加灵活与可持续发展。如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图书馆(图1)。所有的功能空间并置、漂浮、穿插在一个共享空间之中。在这个自由空间里,你可以坐着下棋、躺着阅读,非常自由愉快的打发休闲时间。又如意大利卡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包含了艺术展览、图书馆、会议厅、零售等功能。整个建筑呈现“流体式”形态。空间界面被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非线性体系,以比特语言呈现给人们一种动态流畅的视觉体验感受。(图2)

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用户对其功能需求发展的过程。然而,用户对于传统图书馆冰冷的人馆对话是没有兴趣的,新生代用户对图书馆在功能上、服务方式上、空间形态上、技术创新上、环境美化上,都有了更高的需求。人们体验感伴随着图书馆的转型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如今,图书馆的这种体验环境特征愈加明显。可以这么说,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体验式”的。并且这种体验式空间环境旨在唤起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与激发用户阅读的美好回忆(表1)。

2 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 诺曼(Donald Norman)提出和推广。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读者在图书馆空间中进行各种功能活动、信息交流和享受一系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一种感受即美好的学习体验。一些读者也参与到馆舍空间环境的设计与改善的整个过程中去,目的就是为了使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更符合用户的需求,更贴近用户。此外,还有读者志愿参与到图书馆服务管理的队伍,体验馆舍生活。

■图1 西雅图图书馆空间功能图底关系■图2 意大利卡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图3 以色列海法大学图书馆“上海之窗”■图4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音乐图书馆■图5 西雅图图书馆空间导视设计■图6 爱丁堡大学Virtual space

2.1 空间体验性的符号语义

当你置身在图书馆,空间消费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列菲弗尔所说:“我们有的是符号的消费和消费的符号”。图书馆体验的符号意义指向文化、形象、品牌、消费等的象征意义。当人们在图书馆读书之余学习获得诸如购书消费、印刷服务消费、餐饮休闲娱乐消费等一系列额外体验时,所有的物质符号与非物质符号碰撞汇聚。梅洛 庞蒂说过:“如果没有体验,科学符号就无任何意义”。

2.2 图书馆空间环境的设计体验

2.2.1 图书馆空间环境初步体验

(1)元功能体验

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的元功能就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并提升用户的环境体验。图书馆用户空间包括表空间、book-stack访问空间、循环空间、氛围反光空间。目前,很多图书馆在书库中为用户提供了专门的阅览桌,一般而言,这种阅览桌在公共图书馆占到10-20%,在学术图书馆占到25-50%,在城市图书馆占50-70%,在特殊的研究图书馆则更多[4]。馆舍内还开辟了除阅读以外的诸如用户讨论、社交往来、学术会议、影视欣赏等共享空间,提供数字加工、DIY制作的创意空间,以及展览展示空间。通过多元化的功能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此外,图书馆将馆舍服务与品牌联系在一起,提升馆舍形象同时弘扬馆舍文化。被誉为“上海之窗”的上海图书馆就是通过境外图书馆及藏书机构捐赠由国内出版的中国外文图书,让更多海外朋友感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扩大体验用户范围的。(图3)

(2)感官体验

图书馆室内空间的尺度感、顶面、地面、墙面等界面的实体构件处理,直接将艺术与技术的美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切都是用户的感官体验。传统图书馆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铁架书库,书桌呆板,整个空间犹如一个冰冷的灰盒子。然而,如今的图书馆正从“身体验”逐渐趋向于“心体验”。近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的一所音乐图书馆对外开放了。200多平方米的欣赏区内设有15座旋转沙发,每个沙发前都配置一套CD机和耳机设备,读者可从自助唱片架选取CD碟片欣赏。目前,该馆馆藏592张原版CD碟片,涉及交响乐、民乐等多种类型,大多为国内外大师的经典之作。读者可凭借书证到馆内免费查找、聆听音乐资料。(图4)图书馆还为了扩大用户的感官体验做了很多探索。如西雅图公共图书馆里趣味、醒目、人性化的空间导视设计。让你置身在如此大的空间里不会迷路了。(图5)

(3)体验品牌服务

还记得蝴蝶牌缝纫机吗?那是60后、70后的美好记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很多人以为“蝴蝶”已经消失了。然而,当走进上海的一些老品牌店时,笔者发现它们不仅还活着,而且“飞”得很美。缝纫机厂重新定位——把用于缝缝补补的缝纫机变成创意的工具和玩具,把原来的老缝纫机店变成“商店+教室”等模式的体验店,引来了一大批“蝴蝶粉丝”。人们在店内进行培训,学习缝纫机的用法,重温60、70年代的怀旧时光。类似于这样的传统企业还有很多。如中华牌铅笔,在传承原有特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铅笔的高技术和时尚元素,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打响自己的品牌,深受用户的喜爱。这些传统企业并没有在转型中消失,相反散发着新的光景。它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汇聚点,重塑自己品牌形象,跳出产品本身找到新空间,创造新需求,赢得了广大的消费市场。图书馆如今正经历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既跟上时代步伐,又不失传统韵味。“品牌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场所精神体验

为什么有的图书馆建筑,当人们看见它的时候时候会油然产生一种崇敬感,甚至是刚进入入口区的时候那种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就会被激发出来?这一切都是体验主体——用户在图书馆空间环境中精神升华得到的场所精神体验。这种场所精神体验是用户在图书馆内得到物质享受后的一种精神回归。甚至对馆舍流连忘返,与馆舍融为一体,沉醉于知识的海洋中。

2.2.2 图书馆空间环境体验延伸

体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互动性”。随着信息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技术也在图书馆空间中或得一席之地。用户不仅能阅读纸质书籍,还能通过电子书、多媒体触摸屏、网站等信息技术进行无纸化阅读。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用户可以戴上专用手套触摸古籍,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浏览整个馆舍。在国外,一些图书馆更是将图书馆虚拟空间搬进了校舍、搬进了家里。如英国爱丁堡大学在学校与城市图书馆间创建了图书馆第二空间(Virtual space)。(图6)提供用户幻灯片演示、讨论、3D交互式学习,旨在满足信息需求的学生[5]。此外,图书馆还通过一系列诸如微博、掌上图书馆、网络培训课等互动交流平台实现零距离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无载体传播,数位化存储,自助化服务拓展了人们在馆舍空间的体验内容,将自己的服务范围拓展延伸至馆外服务。

2.3 让“绿色”走进图书馆

为了让图书馆空间充满了生机,一些图书馆建筑设计师将自然要素融入了图书馆空间环境,这些自然要素通常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图书馆空间环境不仅包括对自然生态的把握,关注空间的环境效益。还包括人文生态理念的拓展[6]、资源优化使用。设计手段采用采光、通风的舒适性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地取材。整体提升空间品质以及促进环境友好型馆舍的建设从而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

3 图书馆空间体验环境构建原则

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对体验设计定义为: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那么图书馆空间环境的体验设计原则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体验——即Design Experience。将图书馆空间的商品作为道具,提供的服务作为舞台,环境作为布景。目前,很多图书馆设计都让用户参与其中,使消费者个体主观得到最大记录展现后,获得设计的最佳取向[7]。让用户学习体验化、生活体验化、交流互动体验化。从而让用户在馆舍消费时间的同时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

4 总结

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归根结底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将“体验式设计”带入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中,目的在于将其与人机工程、环境美学、技术艺术等学科领域相结合。通过人的“感觉需求”、“交互需求”、“情感需求”、“自我需求”及“社会需求”等各方面的需求来将用户情感融入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中,从而脱离冰冷的人馆对话。如今,我国图书馆的新馆建设与旧馆改建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仅为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与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责任编辑:贺 辉)

[1](明)胡应麟等著.经籍会通[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05.

[2]王纯.从奎文阁藏书楼看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J].图书馆建设2001,05:116,2001,05:116-117.

[3]吴晞.从藏书楼到图书馆[M].北京:书目文化出版社,1996.

[4]Brian Edwards. Libraries and Learning Resource Centres [M]. Butterworth-Heinemann,2009.04

[5]Denise Cote;Robin Ashford;Beth Kraemer;Diane Nahl[J].Journal of Library Innovation,2012.20-47.

[6]沈洪玉.家具设计的生态观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1.

[7]范伟.形态创新的空间表达[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4(158),P22-23.

The Experience Design of Library Space Environment

Li Xiaotong1& Xu Lei2

研究图书馆空间环境与体验设计相结合,一方面是跳出单方面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范畴,站在艺术设计的角度思考;另一方面是跳出单纯的图书馆学研究。课题以“用户体验需求导致图书馆空间环境的一系列新变化”为主线,寻求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新思维和表达方式。旨在拓展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基础上为用户营造一种良好的体验式学习环境。

图书馆;空间环境;用户需求;体验

The research of library space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design .On the one hand is outside the category of unilateral library building design which standing in the art design perspective; on the other hand is out of pure research of Library science. The research on "user experience demand leads to a series of new changes of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library" as the main line, and find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library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The foundation aims to expand the library building space environmen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for the user to create an experience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Library; Space Environment; User Demand; Experience

TS664.01;TU238+.2

A

1006-8260(2014)10-0018-02

201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YSA001)

猜你喜欢
馆舍藏书图书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炎热夏季观赏羊驼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技术
5月13日起去浙江图书馆不用再线上预约
江西省图书馆新馆2019年开放藏书千万册
图书馆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去图书馆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