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使领馆简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时期

2014-01-26 08:21李盛虎尹业光
城市地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开埠使领馆领事馆

文+李盛虎 图+尹业光

历史图片由重庆图书馆提供

重庆使领馆简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时期

A Brief History of Embassies or Consulates in Chongqing

文+李盛虎 图+尹业光

历史图片由重庆图书馆提供

“我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名义致书重庆市,以表达我对英勇的重庆市民的敬意……你们对自由事业的忠诚将永远鼓励子孙后代。”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4年亲笔信

历史上,有两次外国来渝设使领馆的高潮。

第一次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政府在重庆强行开埠,法国、日本、美国、德国等都曾来渝开设领事馆。

第二次是在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苏、英、法、加、新、澳等30余国,先后将大使馆迁驻重庆,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渝设立外事机构,重庆也由此从一座古老封闭的城市,跃升为国际名城。

如果说第一次带有屈辱的色彩,那么,第二次则象征着重庆在国际地位上的荣耀。

英文导读: It i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embassies and consulates in Chongqing from the Opium War to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开埠背景下的各国驻渝领事馆

如今在重庆已经设立领事馆的国家,都是与重庆有着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他们看中的是重庆蓬勃发展的经济。而在100多年前的清末,进入重庆的欧美列强,却多少有些不怀好意。

刚刚从第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迫切地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倾销积压已久的货物。经过1840年以来的数次侵华战争,欧美强国在中国的中东部强开了近20个通商口岸,用于倾销货物,扩大侵略。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开埠,这些市场几近饱和,为了开辟更大、更稳定的市场,列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更为广阔的西部。

地处长江上游、扼两江交汇的重庆,从宋代开始便发展成为了一座重要的商贸城市。随着清代湖广移民的大批到来,重庆凭借其便利的位置,逐渐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转口贸易城市。这样的地理优势让欧美各国垂涎欲滴,列强将重庆视为开辟西部市场的重要跳板与据点。

控制了整个长江中下游的英国首先对重庆展开了行动。1876年,中英两国在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规定“重庆府可由英国派员驻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根据这个条约,1877年,英国首任驻重庆代表贝德禄抵渝。四年后,英国政府居然破天荒地认命了贺西(中文名谢立山)为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要知道,此时英国还未在重庆设立领事馆,而没有领事馆便设领事,是严重违反国际外交惯例的。一向以绅士自居的英格兰人,为了重庆这块市场,竟然放弃了外交原则。

左右页图:至今保存在重庆地理版图上的国外使领馆、驻渝机构,并非只是一栋栋单纯的建筑,而是一段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These old buildings of former em bassy are also the remains of history.

1890年,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根据这个条约,重庆正式开埠。英国于1891年正式在重庆设立了总领事馆,负责整个四川与贵州的英国侨务。暨英国之后,法国、日本、美国、德国、葡萄牙、意大利先后在重庆设立领事馆,彼时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本主义强国都在重庆设立了外事机构。

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明确了重庆作为商埠的地位。根据这个条约,日本强迫当时的川东道将重庆南岸的王家沱开辟为租借地,重庆也因此出现了一块享有治外法权的“国中之国”。王家沱租界的开辟,使得南岸原本的滩涂荒地迅速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各种洋行、商铺云集。

强开商埠、列强设领,虽然是欧美各国对重庆侵略的结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加速了重庆近代化的过程。到上世纪初,重庆已经成为西部最重要的商贸与工业城市。19世纪20年代,中国共设八个特别市(相当于直辖市),分别为南京、上海、天津、青岛、汉口、重庆、北平、广州,重庆是其中唯一一个西部城市。这样的地位,也为抗战时期重庆的辉煌与腾飞埋下了伏笔。

抗战背景下的使馆西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到1938年,国民机构及各类机构陆续迁移至重庆,重庆因此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1938年1月19日,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奥莱斯基等由汉口乘机抵达重庆,并于1月23日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苏联成为第一个将大使馆迁驻重庆的国家。随后美国、英国、法国、波兰、比利时、荷兰、挪威、巴西、智利、古巴、捷克斯拉夫、葡萄牙、丹麦、秘鲁、瑞典、瑞士、墨西哥、芬兰等国的驻华大使、公使等,相继将大使馆迁驻重庆。抗战的八年中先后共有30余个国家在重庆成立了大使馆或公使馆,另有数十个国家与迁驻重庆的国民政府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外交关系,开展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左右页图:从开埠到抗战时期,众多欧美国家往重庆迁驻或在重庆建立了自己的使领馆,很长一段时间,重庆就是世界的中心。From the opening of Chongq ing to the Anti-Japanese Wa r, m any European and Am e rican em bassies m oved to Chongq ing o r se t up their consu la tes in Chongq ing.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概念:重庆在1938年前存在的所有外交机构均为领事馆,即各国大使馆分设在重庆的派出机构,仅仅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简单的领事事务。而1938年后,跟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的均为各国大使馆。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大使馆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全面负责两国关系。大使由国家元首任命并作为国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职责。从这个概念上讲,在中国曾经设有大使馆的城市,只有北京、南京、重庆三座。

1941年12月,伴随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在重庆成立。与此同时,美国的援华物资、援华团体陆续到达重庆,重庆继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在战后的一次世界性评选中,重庆与伦敦、华盛顿、莫斯科一道获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名城。正如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重庆市民的亲笔信中说的那样:“我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名义致书重庆市,以表达我对英勇的重庆市民的敬意……你们对自由事业的忠诚将永远鼓励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开埠使领馆领事馆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16国驻澳使领馆收到可疑包裹
论近代三都澳开埠对闽东社会的影响
刍议条约开埠与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