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4-01-26 06:59熊华波张荣洋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3期
关键词:林农经营经济

张 亮,车 勇,饶 丰,熊华波,张荣洋

(1.京山县林业局,湖北 荆州 431800; 2.湖北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湖北 十堰 442100;3.阳光凯迪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5)

京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张 亮1,车 勇2,饶 丰2,熊华波3,张荣洋1

(1.京山县林业局,湖北 荆州 431800; 2.湖北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湖北 十堰 442100;3.阳光凯迪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5)

通过对2013年京山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及典型进行全面调研,阐述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京山县当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应如何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京山县

1 京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 发展模式及规模

为及时、全面掌握京山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对全县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截至2013年7月初,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 702 hm2,按照经营模式分为:林畜模式687.3 hm2、林粮模式425.8 hm2、林油模式346.8 hm2、林禽模式110.7 hm2、林蜂模式21.3 hm2、林药模式20.67 hm2、林苗模式70.3 hm2、林菌模式11.3 hm2、及林花模式8 hm2。林下种、养殖主要分布在杨集镇、雁门口镇、石龙镇、孙桥镇和虎爪山林场,涉及林下种、养殖户177户。

1.2 典型发展模式

1.2.1 林畜模式

在所有经营模式中,林畜模式经营面积最大,为687.3 hm2,占全县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的40.4%。其中经营效果显著、发展规模较大的基地有曹武镇民主村雨台山基地。该基地位于曹武镇民主村雨台山,总经营面积12 hm2,2002年签定的荒山荒地承包合同,定植杨树15 000多株,建猪舍5栋,挖鱼塘0.67 hm2,发展立体农业,实行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目前年出栏生猪400头,年获利20万元。

1.2.2 林粮模式

林粮模式经营面积为425.8 hm2,占全县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的25.0%。其中经济效益显著、发展规模较大的在罗店镇。2012年,该镇村民承包了4 hm2已进入衰退期的板栗林,投入资金4万元进行改造,经过机械翻耕,于2013年年初全部栽上了三年生红叶石楠,植树标准达到了横竖成行、整齐化一,成活率达95%以上。为了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树行间套种了经济作物西瓜。红叶石楠的树苗因同时得到了西瓜种植时的精心抚育和充足的肥料供应,而生长旺盛,树苗和西瓜双丰收,满山的西瓜收获后,除去种子、化肥、人工等开支2万元,预计净收益可过4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1.2.3 林油模式

林油模式经营面积为346.8 hm2,占全县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的20.4%。其中经济效益显著、发展规模较大的有: ①曹武镇村民,2012年对速生杨树林进行了改造,产值60多万元,2013年重新定植绿化树种对节白蜡和红叶石楠,在树行中套种套种花生12.5hm2,年创产值达到了26万。②宋河镇荣万店鹰翅坡林下种植基地,2012年,一次性投资25万元发展花卉苗木,栽植树种红叶石楠、桂花,在林下套种了花生,当年收获带壳花生3万多kg,纯收入7万元;2013年扩充栽植面积4.67 hm2,栽植品种女贞、桂花、红花紫薇等,同年4月又从河南引进花生种2750kg,发展林下种植,年总收入达31.5万元,纯收入13.5万元。

1.2.4 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经营面积为110.73 hm2,,占全县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的6.5%,林禽模式虽然发展的面积不大,但规模和收益都比较突出,给经营农户带来的较好的经济效益。林禽模式中饲养的家禽主要为土鸡,经营农户经过多年的摸索基本都形成了一套种植和养殖模式,如“树养鸡、鸡肥树”的立体种养经验,上层为绿化大树,下层为畜禽养殖的复合型种养模式。其中经济效益显著、发展规模较大的有: ①京山县春雨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场,该养殖场位于新市镇南部山区,林地总面积272.9 hm2,2011年该公司在马尾松林下喂养土鸡 5000只,获利10万元;2012年喂养土鸡8000只获利16万元;2013年喂养土鸡8 000只,长势良好、经济效益可观。②石龙镇业主自有山林80 hm2,一方面,业主大胆创新种植模式,引进优势品种,改良现有树种,大面积栽植油桃、栾树、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另一方面,又发展畜禽养殖,个人筹资23万多元建鸡场,林下散养土鸡6 000只,目前已近入产蛋期,预计年可产蛋22.5 t,可创收7万~12万元,成为石龙村有名的林下养殖致富带头人。③钱场镇经营的立农孔雀园,养殖养殖规模从2009年的2000只扩大到10000多只,是全省最大的孔雀养殖基地。林地养殖既能给孔雀提供一个栖身之地,又能给杨树提供农家肥,一举两得。经过近4年的发展,以生态立体种养结合,公司摸索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孵化养殖技术,公司规模最高峰时存栏孔雀近万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种苗、肉雀和标本等孔雀产品目前在全国十几个省市供不应求。

1.2.5 林苗模式

林苗模式经营面积为70.3 hm2,占全县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的4.1%。其中经济效益显著、发展规模较大的有三阳镇经营农户,2010年购买了该村鸦雀岭板栗基地4 hm2,并对该基地进行了低产、低效林改造,2011年春全部栽植绿化苗木桂花、红叶石楠、茶花等十万株,林地多层次套种,逐渐把绿化苗木基地变了上层栽植红叶石楠,下层为栾树、紫薇、樟树、板栗、木瓜、红叶石楠等幼苗的复合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苗木基地的经济效益,为该镇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1.2.6 其他模式

在京山县还有林蜂、林药、林苗、林菌及林花等其他经营模式61.3 hm2。比较有特色有: ①林花模式,1998年水峡口村引进国有虎爪山林场油茶育苗技术和优良的接穗,在马尾松林下套种嫁接的茶花,目前抚育嫁接茶花的规模已达100万株,并且长势良好,于2012年底打造的茶花源风景区,已开始营业,反映良好。②绿林镇高枧村的林药模式,2012年在自留山板栗地中套种植了0.67 hm22年生中药材苍术,创年产1000~1500kg/667m2,按市场价10元/ kg计算,纯利润15万元/hm2左右,前景可观。

1.3 发展成效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京山县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使林业经济增长取得一定突破,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全县林下经济总投入3 901.579万元,总收入5 188.138万元,利润为1297.959万元,实现林业、养殖业双增长。京山县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解决林业效益周期长的问题,还能拓宽林农增收渠道,对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认识,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部分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引导、扶持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二是有的农户持观望态度,自立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只能利益共享,但不愿风险共担[3];三是政府扶持资金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和必要的政策,造成林农不能放开手做,不敢突破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信心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4]。

2.2 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目前京山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 702.4 hm2,仅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01%,绝大部分林地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像北部山区的杨集、绿林和三阳等镇,林下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林下种、养殖大户不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是由于林下种、养户经济实力不强,承受风险能力弱,有的还不能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不能形成全面开花的优势,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5]。

2.3 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不高

一是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全县林下经济经营较好的都是从外面回来的创业人员,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前有过系统地学习和参观,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数林农只是“跟风”和“想当然”地在林下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没有技术含量、没有迎合市场需求[6];二是在种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林下种植方面,林农大多数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无土栽培等一些新型科学种植技术掌握不够。因此,林下经济迫切需要信息利用、市场营销、科技服务、财务核算、经济合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在目前条件下林农根本无法给高素质的各类型人才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很难吸引和招聘他们。

2.4 管护不到位,林上部分受损

主要是针对林下养殖模式。表现为鸡、鸭等禽类对林木,尤其是对幼苗接近地面部分的啄食,造成幼苗大量损失;猪、羊等畜类对苗木根部的翻拱,若不及时加强管护,会对林上部分的成年树或苗木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林农的主要经营对象是林上部分的苗木或大树,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而发展林下经济;另外一方面,若林下养殖会影响到林上部分的收益,很多林农只好缩减林下养殖的规模,甚至就此作罢,不再发展林下经济。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林下与林上部分的协调发展,也是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临的一个难题。

2.5 产品低端,发展水平有限

目前京山县的林下经济产品,大多数都是直接出售原材料,附加值不高。如绿林镇林下套种苍术、三阳镇林下套种桔梗、杨集镇林下养蜂,这些中药材和蜂蜜产品都未经加工直接出售,林农的经营没能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对林产品的深度加工、包装,对提高林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等更宽的经营渠道,开展得比较少;另外,由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很多林产品缺乏有效地的多功能开发,产业链条较短,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限[7]。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在全县范围内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相关政策,真正把引导、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出成效。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抓出高效示范点,积极组织林农去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找出差距,增强信心,从而激发企业和林农的发展热情[8]。

3.2 扩宽融资渠道

林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突破资金瓶颈制约,一是应采取“多渠道注水”的办法,寻求各方融资发展;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典型示范户、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资金奖励和扶持;三是充分发挥社会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融资;四是要主动对接银信部门,充分整合资源,统筹安排资金,进一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全面推进森林政策性保险工作,帮助广大林农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9]。

3.3 加大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京山县林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探索性和试验性,导致大多数农户或林农等待观望。因此,要扶持好典型,抓好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在典型带动方面,培训一批有丰富林下种养经验、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大户作为典型,示范带动林下经济发展[10];二是采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作机制规范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县级示范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11];三是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应定期召开全县林下经济合作组织经验交流会,组织相互学习、交流和研讨,用典型的现身说法,加大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辐射带动作用。

3.4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林下经济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走规范化、标识化发展之路。一是针对林畜、林禽、林菌、林苗、林蜂、林药、林粮等多种经营模式,分别进行指导与帮扶,促使其在规范有序的生产中不断壮大;二是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走科技兴林的道路,这是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在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与服务机制。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12]。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3.5 不断完善管护措施

发展林下经济,就必须不断完善管护措施,正确处理好林下与林上部分的协调发展,解决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疑虑和后顾之忧。一是拿塑料环套住鸡的嘴尖或者“断喙”,减少对幼苗的啄食;二是对大树或苗木胸径以下部分捆绑筒状塑料,以保护树体完好;三是可以在树体表面涮一层石灰。通过不断完善管护措施,努力探寻“管护”与“发展”之间契合点,实现资源管护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双赢。

3.6 打造林下经济品牌

鼓励企业对原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打造林下知名经济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林农创收。一是开发本土特色产品,统一产品标准、生产、包装、注册、营销,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展销会、订货会、网上推介等活动,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展产品销路;二是引导各地培育壮大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精品产业。三是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大技术保障力度。

4 结语

京山县国土面积3 520 km,林地面积1 679.18 km,有林地面积1 463.957 km,森林覆盖率45.13%,林木绿化率48.28%。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目前京山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广先进技术、不断完善管护措施,打造林下经济知名品牌,促进林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实践证明,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新思路新模式,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业,推行林下种、养殖生产模式将成为京山县林业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1] 胡万良, 谭学仁, 丁磊, 等. 辽宁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J].辽宁林业科技, 2011(6): 43-45.

[2] 徐春永, 邹黎曙, 杨彦伶, 等. 湖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 2013(2): 61-63, 77.

[3] 李雄光, 陈波, 王廷廷. 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 2012(6): 32-33, 49.

[4] 陈国斌,刘恩吴,冯本俊,等.海南昌江县七叉镇林下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J].热带林业,2012,40(2):47-48,19.

[5] 鹿伦跃. 肥西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9): 148-149, 153.

[6] 吴蒙.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17): 151-152.

[7] 祝友春.五峰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 2012(2): 55-57.

[8] 刘丽萍. 神龙架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 2011(4): 58-59, 70.

[9] 赖庆圭,谢琴.湖南省炎陵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35-37.

[10] 闫榜泽,牛文梅, 方军超.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20): 190-191.

[11] 韦立权.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 2012, 41(3): 260-264.

[12] 何响风.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3): 36-37, 40.

TheDevelopmentSituationandSuggestionofForest-under-EconomyinJingshan

ZHANG Liang1,CHE Yong2,RAO Feng2,XIONG Huabo3,ZHANG Rongyang1

(1.Forestry Bureau of Jingshan,Jingzhou 431800,Hubei,China;2. The minotaur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service in hubei, Shiyan 442100, Hubei,China;3. Kaidi Sunshine Bio-Energy Investment Limited Company, Wuhan 430075,Hubei,China)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ypical achievement of Jingshan county in 2013, this paper elaborat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forest-under-economy development,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st-under-economy development in Jingshan county,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forest-under-economy;developm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Jingshan county

2014 — 07 — 18

2014 — 07 — 22

张亮(1986 — ),女,湖北天门市人,工程师,从事营造林生产和林业产业科教工作。

F 326.27

B

1003 — 6075(2014)03 — 0012 — 04

猜你喜欢
林农经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