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ADL训练在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下床的临床研究

2014-01-26 07:13吴玉娥黄艳芳何彩霞
当代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系统化偏瘫脑梗死

吴玉娥 黄艳芳 何彩霞

系统化ADL训练在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下床的临床研究

吴玉娥 黄艳芳 何彩霞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效果。方法 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观察组进行系统化早期的ADL训练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后对ADL评价及第1次下床时间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进行系统ADL训练干预后,出院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84.39±12.75)分,第1次下床时间为(5±2)d,对照组分别为(84.39±12.75)分、(10±3)d,ADL干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ADL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同时减少了肌肉萎缩、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脑梗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下床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是指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包括运动与转移、进食、更衣、用厕、个人卫生及家务活动等,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偏瘫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当患者一侧肢体偏瘫时,偏瘫侧肢体感觉迟钝,活动不方便或无法活动,患者会自觉的或被动的被安排卧床,而长期卧床又会增加患者的依赖性,长此以往,必然会恶性循环,到最后,患者就会卧床不起,引起各类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进行系统的ADL训练是能够恢复以前生活方式的首要步骤。患者如何进行ADL训练,不仅影响患者能否早期下床活动,也影响其下床早晚的时间,并影响着患者最终的生活自理情况。神经内科自2010年开始对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化ADL训练,并进行出院后随访,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200例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且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病情稳定;伴有肢体偏瘫,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200例患者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0.5岁。观察组平均年龄(60.3±8.6)岁,男 58 例、女 42 例。对照组为(59.8±8.8)岁,男57例、女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肌力、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72h后即开始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两组在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系统的ADL训练。

1.2.1 思想观念转变 对脑梗死的每一位患者进行思想教育,告知早期进行ADL训练的重要性,告知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及自我管理的益处,并讲解之前成功的案例。

1.2.2 系统化ADL能力训练方法[3]

1.2.2.1 改良肢位的摆放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及半坐卧位交替进行。原则:肩下垫一软枕,掌心向上,呈外展外旋位,骶髂关节处垫一软垫,脚尖垂直向上,呈内收内旋状,以防足下垂。

1.2.2.2 运动与转移 (1)床上翻身:指导家属使用翻身三要素[4]为患者进行被动翻身,慢慢过渡到患者主动翻身。(2)床上坐起:最初先将患者床头摇高至15°,让患者坚持坐半小时,若无不适,再慢慢摇高至30°,逐渐过渡到90°,并逐渐延长时间至60min或增加每天坐起的次数至2~3次。然后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3)上下床训练:重点是掌握重心的转移,要求患腿负重。采用床边站立、靠墙站立及倾斜床站立等训练。(4)站立训练:站立时,护士在患侧保护,让患者身体靠床边,健手扶床栏,身体重心置于健侧,站立时间可由几秒钟逐渐至几分钟,在此基础上可练习前后摆动患肢,前摆时伸膝,踝背屈:后摆时屈膝,中跖屈。(5)步行训练:当患者能站稳10~15min而无疲劳感时即可开始步行训练。步行时可原地踏步,护士站于患侧,病人健手扶手杖,嘱患者先手杖,迈患肢,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护士辅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再迈健肢,完成一步行周期,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4]。训练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划圈步态。(6)上下台阶训练,上楼的顺序是:先健肢上,后患肢上,训练者站在患侧后方,保护及协助欢呼着重心前移。下楼梯的原则是:先患侧下,后健侧下。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置于患膝关节上方,协助完成膝关节的屈曲及迈步的动作,另一手放于健侧骨盆处,用前臂保护患侧腰部,将重心向前移动。

1.2.2.3 个人饮食与卫生训练 包括进食、穿脱衣、用厕、大小便控制、沐浴、个人卫生等训练。

1.2.2.4 以上系统化的训练 责任护士均进行个案跟踪,并与康复科治疗师进行沟通,进行方案改进。

同时,以上所有的项目训练都会配给患者以详细而简单的图片和文字方面的指引给患者私下联系时指导使用,并在每个月科室的中风课堂上给患者及家属播放科室拍摄的ADL训练录像,使患者或家属更有积极性去下床进行训练。

1.3 评价方法 用ADL量表(Barthel index,BI)来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有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如厕、移动、活动、上下楼梯等10个项目的内容,每项得分为0~15分不等,满分为100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及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第1次下床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第1次下床时间比较(±s)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接近,经ADL训练后,观察组在出院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第1次下床时间两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

组别 例数 Barthel指数评分(分) 第1次下床时间(d)入院时 出院前观察组 100 29.79±9.60 84.39±12.75a 5±2a对照组 100 29.70±9.53 50.15±9.89a 10±3a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男性的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1.4∶1,发病率正趋向年轻化[5]。随着现在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脑卒中早期治疗技术水平起了一定的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但仍有约86.5%的致残率[6-8]。如何消除和减轻患者功能上的缺陷,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何使这些生存下来的患者早日下床进行生活训练,早日投入社会,早日恢复自我照顾的能力,早期就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ADL训练是非常有必要和实用的。

在药物冶疗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等康复手段,有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早期改良肢位的摆放可避免肌肉痉挛,肢体关节的活动及肌肉主动收缩训练可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从而为后续的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基于神经系统可塑性和功能重建,生活训练能促进突触再生,实现功能代偿,使患者肢体功能以运动模式恢复[9-10]。生活训练可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肌力和身体协调。同时,机体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提供本体运动及皮肤感觉的冲动,进而使患者最有效地发挥易化作用,使康复效果最大化。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系统化ADL训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系统化ADL训练对促进脑梗死早期下床活动有重要意义,防止了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褥疮、关节挛缩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心,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了家庭负担,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潘均喜.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J].内科,2008,3(1):40-41.

[2] 钟印勤,叶美霞,伍琦,等.情志及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8-29.

[3] 南登昆,郭正成.康复医学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94-1981.

[4] 大田仁史,三好春树,主编.赵红,周宇彤,李玉玲,等译.完全图解现代照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0-159.

[5] 王宇琦.探讨住院脑卒中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409-411.(http://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08124.aspx)

[6] 石风英,鲍秀芹.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

[7] 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8] 黄小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0):135-136.

[9] 马平许,邹艳燕,朱士文,等.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66-1068.

[10] 汪玲怡.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6):471-47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ally ADL training in early amb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200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00 cases in each;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DL training method for systematic early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a bed tim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L training system intervention,the predischarge Barthel index score was (84.39 ± 12.75) points, the fi rst time of out of bed time was (5 ± 2) days,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4.39±12.75), (10 ± 3)day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was signifi 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in controlgroup under the bed time. Conclusion ADL can 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ystem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mbul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reduce muscle atrophy,pneumonia,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family.

Cerebral infarc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training; Bed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16

东莞市科技局立项(2010105150082)

广东 523945 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内科 (吴玉娥 黄艳芳 何彩霞)

猜你喜欢
系统化偏瘫脑梗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