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斗转何时还四季轮回大道真
——浅论《西游记》时令诗的艺术性

2014-01-28 07:45赵佳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名作欣赏 2014年24期
关键词:西游记诗词

⊙赵佳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星移斗转何时还四季轮回大道真
——浅论《西游记》时令诗的艺术性

⊙赵佳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关于中国古典小说中嵌入诗词的现象,古而有之,诗文并存是我国古代小说一个典型的艺术特色。《西游记》中的许多诗词,艺术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黄昏夜晚、四季时令诗形式简练,意蕴深刻,富含玄理,但也有情景不相容的弊端,作者这种随性的创作态度反映了玩世的创作宗旨,将戏言寓诸幻笔,使《西游记》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

《西游记》时令诗意蕴玄理弊端玩世

《西游记》百回本中存在着大量的诗词歌赋、骈文韵语,或长或短,不一而足,这许许多多的诗歌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在人物出场或打斗前往往自述家世生平、武器来历,战斗时铺叙打斗场面,这类诗词,极尽渲染之能事,前后重复,铺张罗列落入俗套;其二,谈玄讲道之诗,枯燥呆板,单纯的义理阐发并没有与故事氛围及人物情感良好的契合,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其三,写景抒情诗通常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也是全书最出彩的诗歌组成部分,从这类诗中可以看到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这其中确有一部分是因为作者受传统创作习惯的影响要为小说增添诗体美、和谐感而做的点缀,无关作品主旨及人物性格,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其可有可无,否定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只有分门别类、细加赏析,才能领会《西游记》诗词中的精华所在。下面主要以作品中描写时令的诗词为例对其诗歌艺术性加以探讨。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上夜宿晓行,风餐渴饮,历经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共一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八日。在艰苦跋涉中作者也用诗词赋予了作品时间历程上的变化。

一、景中含情韵味长

1.不同于对山川丛林、仙洞魔窟、城池庵院的大段铺排繁丽描写,时令诗大多短小精悍,或是律诗绝句,或是词曲,绝少辞赋。如:

竹敲残月落,鸡唱晓云生。(十三,101)①

和风吹柳绿,细雨点花红。(附录,66)

乾坤墨染就,宇宙靛装成。(三十三,264)

这些都是文中诗句,并不是完整的一首诗,反而是最具有艺术色彩的,对仗工整,形式优美。“敲”“唱”两个字将夜晚将尽、白日又来的情景形象地用夜风敲竹和拂晓鸡鸣表现出来。“和风对细雨,柳绿对花红”,仅用十个字就将暮春之景展现在眼前。对于天黑的描写,更是用墨染、靛装两个词,既写出了天的颜色,又写出了天的辽阔深邃。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纨扇,橙香金弹丛。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二十三,179)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西游记》中比较好的写景诗。此时正值九秋时节,万物肃杀,枫叶将山装扮成一片红色,黄菊在晚风里飘摇,寒蝉已老,蟋蟀哀愁,一片感伤。然而颈联的“荷破”与“橙香”又告诉我们晚秋是一个矛盾的时节,既是残败的,又是收获的。最后点点大雁排远空激发出读者内心切切思乡情,感之堕泪。从这首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唐僧西行路上的复杂心情,取经的心是坚定不移的,但是面对未知的困苦又难免焦急,希望及早取得真经、重返故乡,暗合诗中所描绘的秋季矛盾之景,同时也照应了“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的回目。景写情,情关景,韵致流溢,意境深厚。

2.有一些诗将前人诗词意境融入其中,如“淡云欲雪满天浮,朔风骤,牵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十四,112)、“衲衣容易寒”(五十九,459)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杜甫的《佳人》“天寒翠袖薄”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很多诗是直接化用前人名句,如“风袅炉烟清道院,蝴蝶梦中人不见。月移花影上栏杆,星光乱”(九,77)出自王安石《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白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十三,101)引自著名的《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万壑争流,千崖竞秀”(十七,133)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其中还有两首黄昏诗,从“十里长亭无客走”写到“一轮明月满乾坤”,从“十字街灯光灿烂”写到“一轮明月上东方”,虽然内容上有相似的部分,但体裁不尽相同,同时作为使用旧习惯的游戏体也契合作品的游戏主旨,在文中很是恰当。

这些诗不仅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也反映出作者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成熟的表达技巧,是《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里最富有意境的诗篇。

二、景理相融佛法深

诗词在表现艺术性的同时也具有感发人的力量,通过现实中的物象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情思或哲理,如第三十六回唐僧师徒扫除金银角大王之难后,借宿在乌鸡国宝林寺,因感清光皎洁,玉宇深沉,对月吟诵,“咏月”诗即是对回目的“劈破旁门见月明”的解释。

“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皓魄即月,乃心性,明心见性;当空是指不起心不动念;山河摇影指一切世界相的波动现象;十分全,就是一法不漏。“琼楼玉宇清光满”,比喻万事万物洒满月光,清净光明彻照。“冰鉴银盘爽气旋”,冰鉴、银盘依然指月,指本性清净的光明,见到本性的光明;爽气旋,通达理事,感应交道。“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此时此刻境界明了,清新明智。“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更像是说远离人世间的繁华,似有孤独感,但下一句又说只有在悠闲寂静之处才能修心定性,安稳自眠,比喻要耐得寂寞,禅心不动摇。

随后是悟空、沙僧、八戒的三首说月诗,将日精月华道家修炼之法,配合自然即是佛法的义理,同时点明富贵贫贱的因果报应是前世身口意三业现行,并不离道德评判标准,所以佛、道、儒三家会在一处才是天真自然。对于八戒的“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李卓吾先生评:“直说因果乃大乘之言,非玄门小小修炼已也。”

另外在其他回目中也有通过诗句来暗示故事发展走向,从而彰显佛法无边的例子,如五十三回描写“几处园林花放蕊,阳回大地柳芽新”的早春之景,直点本回到女儿国情节,春喻色,开卷的春心荡漾暗伏后文的风月之事。而第十六回写观音禅院奉茶“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虽不是写景,却用景写茶色茶香,唐僧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因世间凡物而心动,犯了佛家的不装饰打扮的戒律,而后这些都预示了后文会因斗富致祸,袈裟被盗。

三、弊端

虽然《西游记》中有像“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这种僧人月夜入定的淡泊清净与清幽寂静的夜色相得益彰的诗歌,但大部分是情景相割裂的。诗歌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不仅自身要有艺术上的独创性,更要与小说的故事情节及现实逻辑性相契合,协调不好就会造成两者不兼容,影响小说的魅力,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1.形式上的陈陈相因,描写上的叙述套路。如:

“三阳转运,万物生辉。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四十四,347)

屡屡套用,兴趣全无。

描写早春“柳眼初开”“道旁杨柳舒青眼”“柳眼满堤青”,描写秋尽冬初“霜凋红叶千林瘦”“霜凋红叶林林瘦”,描写夜空“八极迥无尘”“玉宇无尘”。另外如“六街关户牖,三市闭门庭”“三市六街无客走”“六街三市人烟静”这些词放在任何地方皆可使用,毫无特色新意。

2.脱离情境,随意描写。如:

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

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二,13)

此时是子时前后,也就是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之间,怎么能看到大雁飞过?

再如:

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

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

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六十四,497)

这首诗描写的是八百里荆棘岭中的一块空地,其中“荒烟”“废丘”“人迹少”都表现出环境是荒郊野外,但颔联中,“白鹤深岁月,绿芜自春秋”又给人一种高洁、雅致幽静的感觉,如临仙境。颈联“竹摇青”“鸟弄馀音”颇类似南海观音落伽山“紫竹林摇曳,白鹦哥飞鸣”的意境,哪里有悟空说的“此地少吉多凶”,审美趣味和叙事环境并不相容。

对于《西游记》中的诗歌,读者更多的是关注其隐含的佛理玄理,而忽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认为作者吴承恩不善诗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表现。鲁迅说:“时不过出于作者的游戏。”胡适也认为其是一部“玩世不恭的作品”,“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作者的创作态度是滑稽的,对于诗歌更是信手拈来,完全不考虑是否合乎标准,诗中充斥着口语、俗语、顺口溜,一会儿五字四句,一会儿七字八句,完全不像诗的样子,是一种自由体,随心所致。也正是这样的诗才与嬉笑怒骂的文字格调相匹配,显得浑然一体。如果《西游记》的诗词写得像《红楼梦》那样精美细致、内涵深厚,妖精也读过四书五经,也会作诗,只怕会让人笑掉大牙吧,这样不伦不类的作品怎么称得上是名著,怎么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最受大家喜爱、老少咸宜的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呢!

①(明)吴成恩:《新评新校西游记》,梁归智评校,三晋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括号里的数字指回数、页码,如(一,12)指第一回第十二页。

[1]梅新林,崔小敬编.20世纪西游记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牛贵琥.略谈古代通俗小说中诗词之弊端[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作者:赵佳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西游记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