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意境解析
——读庐山高

2014-01-28 07:20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2011级1班641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沈周文人画庐山

杨 玲 (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2011级1班 641000)

山水画最初只是作为配景存在,后以独立形式展现自身韵味,演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审美的进步,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融洽。接下来我们一同去感受《庐山高》的质朴含蓄、幽深蕴藉的诗画妙境。

一、《庐山高》图

《庐山高》为明代画家沈周所作。长轴,纸本。沈周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用《庐山高》为他的老师陈宽贺70大寿。以山之高誉恩师崇高的学闻道德,五老峰古松象征万古长青,以喻老师延年益寿。

二、作者简介

沈周,明代画家,字启男,号怀特海翁,玉田卫生等,吴门画派的领导者。小时候,沈周画从家学,后拜学问渊博的陈宽为师,学习诗文,他的诗风如其人,平易自然。后向赵同鲁学习临摹和古画鉴赏。不惑之年开始作大画,用笔沉着老练。故沈周在画风上可分为早年的细沈和晚年的粗沈,这种画风的多变成就了其颇高的艺术造诣。

沈周以北方独有的遒劲浑厚之气,表现南方青山秀水。而粗笔山水的厚重率真写意性意识的自觉使南北宗融为一体,使文人画摆脱了光的冷逸,避世而走向世俗,在现实生活的一花一草中找到了真情,为自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在明的发展变化做出了时代贡献。这些,我们可以从沈周画上的题跋和多变的题材画风可以得到证实。沈周除善作山水也喜花鸟,花鸟师法宋人,改工丽为雅逸,花卉擅长没骨法,多写身边亲历所见,生气盎然,有一种从容优游的寄托在里边。自作有《卧游图册》册,画作用笔随意但不轻慢,墨彩透亮,这都是沈周随和性情的一个反映。沈周的画是在明初浙派,院体派随着明社会的变化逐渐式衰的状况下崛起的具有士大夫气质的文人画。而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一以贯之的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画境界,故沈周作为开时代风气的巨匠,其绘画抱负当然有对意境的惨淡经营。所以我们要解析像《庐山高》这样的杰作,当然也离不开对意境的探讨。

三、山水画意境解析

(一)意境概述

读“意境”二字,便不自觉地想到诗歌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韵味。绘画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第三语言,作品之中自然存在对意境相同的阐述。我以为,绘画也和文字相似,都需要融入自我情感,融入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达到无我的状态。谓之人与自然和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意愿与物景结合,让画面有吸引观赏者的神韵,引发观者自我联想,去发现属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个美的意境所谓洗尽陈辜,独存孤迥。

(二)诗意之美

从《论画品》中可以领悟到绘画本就是诗歌无声的再现。这样的内涵们还可以从王维的一些雪景、寒林中体会到。所以诗画之间的渊源从古至今都没有间断过。再如《庐山高》作者沈周,不仅是画家也是诗文书法家,他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表达对恩师的崇敬之情。其作《东庄图册》诗画浑然一体,更吸引着读者穿越历朝各代,忘却繁琐世事去追求回归田园山水的安宁祥和。作为“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也同属文人画,沈周与王维的画风有不谋而合的奇缘。诗意是山水画品头论足之要点。有丰富诗意的绘画方能引人入胜成为绘画史之明星,成为传承中华思想文化的典范。

(三)笔墨之美

中国传统书画用具笔、墨、纸、砚等陪伴山水画由来久远,而笔、墨作为山水画特有的一种语言体系在随文化进步的同时也越发成熟起来。宋元时期诸家就以勾、皴、点、染五个相关程式表现联想中的山石树木。形成一套从技法到观念上完整的笔墨体系,确定了水墨写实山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崇高地位且开宋元明清之风气。比如对文人画做出重要贡献的文人画家倪瓒就强调以草草逸笔写胸中之意气,对笔墨的追求成了元明清以来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特点。典型代表就是晚期的董其昌,他是中国绘画史上,笔墨之集大成者。其余的如吴镇好作圆点、渐江的勾法清旷瘦劲、石溪苍莽的擦、龚贤幽深的染积等。而沈周在《庐山高》近景处绘一人迎瀑布远望,人虽小,却有画龙添睛的点题的韵味。又用浅绛笔法幻化了王蒙的解索皴和牛毛皴,近远山石采用不同皴法,用笔精细稳健,充满强烈的节奏感。中景的山峦用折带皴,精巧细致的皴笔和素雅的墨色,展示出山崖的险峻与灵秀。左侧的山崖先勾后皴,色墨较浓,为了突显苍郁幽深,故用焦墨密点。墨色浓淡相宜,虚实共存,黑白相间,给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平和怡悦的氛围。我们作画时可用心体擦,借物写心,借传统笔墨来抒发内心满怀情思。

(四)氛围之美

自古人们便把山水看做大气磅礴之物。观赏时需要一定的距离,站在合适位置才能一览山水的宏大气势。这不仅告诉我们如何欣赏青山碧水,也指作者需营造雄浑苍茫的山水画。《林泉高致》有讲,从山下往上仰视山体叫“高远法”,从山前看山后的风景叫“深远法”,由近景看到远景叫“平远法”即“三远法”。譬如《庐山高》,画家用利用全景式构图,以高远法布局画面,长山复岭、层峦叠嶂、茂林远树、葱郁苍茫,气势宏大,结构严谨。近景以古松石块丰富画面。山中庐山瀑布成为了画面中心,两崖壁之间建一木桥,既联系山石又破瀑布宣泄线条的单调。山石皴擦自然形成具有向内的动势纹理和中心的山岗岸壁相对,略有碰撞上升之感产生。近景向上生长的松树和群峰势态一致,高耸直上,近、中、远三景一脉相承巧妙地被联系起来。画幅结构精致,设色淡雅,展现了想向中雄伟气势的庐山。

从沈周的画作中我们可以寻觅到中国画的特征,即讲究传承习古。学习中国绘画不是把他当做一种技艺、技巧来学习考察而是将其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来关注。读一幅古人的画,尤其是当我们够透过表象进入画面传递出的精神境界时,便产生了情感共鸣。当我们评定作品是一副好画时,实际上不仅仅只是在读一幅画,更是在接受一次文化的洗礼,这样的洗礼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安宁。

那些埋葬千年的古典文艺仍感染着今人激动着后世,因为优秀的杰作是可以跨越是空的。傅抱石说:艺术当随时代,优秀的作品既需要传统的笔墨技法更需要独到新异思维,吸收外来经典的同时又不失民族文化本生的价值,内涵与形式并进方可流芳百世,而我们的传统精粹也必将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会彬.《中国画名作100讲》.百花文艺出版社.

[2]李泽厚.《美的历程》新知三联书店,2009.7.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

[4]段七丁.《中国山水画技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沈周文人画庐山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沈周&唐寅:佛系老师与跳脱徒弟
沈周油画作品
庐山 牯岭!Cooling!
富春山居图
当代画家 胡石
毛泽东登庐山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沈周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