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北治理雾霾作用的探讨

2014-01-29 00:24王文杰
中国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白洋淀中线南水北调

王文杰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050035,石家庄)

近年,京津冀地区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十面霾伏”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真实现状,PM2.5超标已成为不能承受之痛。2013年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外方代表时指出 “环保已经凸显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为了防治大气污染,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9月22日,环保部、发改委和住建部等六部委下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提出到2017年,河北省PM2.5浓度要在2012年基础上再下降25%左右。河北省也制定了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防治大气污染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扩大绿化面积”。治理雾霾,需要全民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现实需要。

搞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水,然而河北省是一个极度资源性缺水的省份。多年平均降水量532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 m3,为全国平均值的1/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2014年汛后通水,每年可为河北提供30.4亿m3用水量。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将对河北植树造林,净化空气,治理雾霾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治理雾霾产生的影响进行认真分析,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做好相关工作,使这些来之不易的水资源为治理雾霾充分发挥作用。

一、加快城乡绿化是治理雾霾的必然选择

2013年以来,我国平均雾霾天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河北等13省(直辖市)的雾霾天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雾霾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群众的心腹之患。治理雾霾一方面要控烟、控煤、控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大规模绿化,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自然净化作用,清洁空气,抑尘除尘。加强绿化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据专家测算,1 hm2树林1年可吸收各种灰尘达300~900 kg,绿地减尘率达 37.1%~60%。在经过绿化的街道上,空气中的含尘量要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尘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中国农业大学孙淑萍的“北京城区绿化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与降尘的影响”论文显示,绿化程度对颗粒物浓度影响很大。绿化覆盖率增高,颗粒物浓度就降低。其中,覆盖率为98%的区域,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仅是覆盖率5%的区域浓度的1/6,比覆盖率为33%的区域低50%以上,而覆盖率为33%的区域也比覆盖率为5%的区域低59%。花草树木是滞尘“高手”,因为植物叶片的表面特征(如绒毛和蜡质表皮等),可以拦截和固定大气中的颗粒物,起到有效的降尘作用。国外通过绿化进行降尘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人口稠密的伦敦,人均绿化面积高达24 m2,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几乎是城市面积的3倍。今日的伦敦,大雾天气已经从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为不到10天。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在人口密集的狭小国土上,取得了堪称奇迹的成就。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而是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大量树木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十分明显。国外实践证明,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搞好城乡绿化,是治理雾霾的必然选择。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为河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水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治理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河北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人民期盼的天蓝地绿水净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雾霾天气的治理提供了动力。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体规划,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可以为河北省提供净水量30.4亿m3,受水区涵盖了京津以南整个河北平原区,涉及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大大缓解河北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保证工程沿线工业及城市用水的同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水资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配套工程通水后,由于受水区地面水供应增加,可以防止因超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部分水量将用于地下水回灌及生态用水,阻止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有利于受水区的生态恢复。目前,石家庄市为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弃水,涵养省会地下水水源,在滹沱河区域建设了地下水库。库区面积约430km2,调蓄库容7亿~10亿m3。地下水库不仅可以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涵养地下水,而且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墒情,逐步恢复地下水生态系统。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依靠中线工程引江水供给后,将置换出目前城市占用的农业及生态用水指标,使农业用水回归农业,生态用水回归生态,从而增加生态用水量。工业及城市用水经过使用后产生的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可以生产出大量中水,用于城市绿化。据测算,南水北调工程每年将为北方地区间接增加生态和农业用水60亿m3。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为城乡开展大规模绿化,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三、中线工程宽阔的水面及防护林带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有利于雾霾的治理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可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在一定条件下便形成降雨。国家气象中心气候监测首席气候专家周兵从降水减小的角度分析了雾霾高发的原因。他说,近50年,全国降水日数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即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减弱,更多的气溶胶留在大气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雾霾的多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全长约450km,总干渠渠道两侧将各建50 m的生态防护林带,在防护林带外侧将营造农田林网,形成一道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屏障。林业和气象学家称,一定数量的水资源、绿地资源对局部气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形成异于其他地区的小气候,并和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水与绿地所释放的数以百万计的水离子和氧离子,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及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我国的观测证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带来的水和绿色将是工程沿线的大型“制氧工厂”。总干渠流经河北省形成约450km长、50m宽的水面,这些宽广的水面经过蒸发作用,将会源源不断地为大气环流提供水蒸气,增强空气的湿润度,有利于降雨的形成,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从而增加降水量。2013年11月5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召开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气象工作讨论会,会上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工影响消减雾霾工作组,主要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防治大气污染的人工影响工作。会议制定了3种人工消减雾霾试验技术方案,其中之一就是通过跨区域联合增雨(雪)作业,加大雨水对霾粒子的冲刷,达到消减雾霾的目的。人工增加雨(雪)消减雾霾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的丰富水资源、宽阔水面、大量绿地,将大大改变沿线地区干燥的气候,对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雾霾产生巨大作用。

四、中线工程可以为沿线河湖、湿地补充水源,使其保持健康生命力,增强净化空气作用

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保持优良大气环境的重要条件。河北水生态系统脆弱,河流众多,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300多条,有大小湖泊近100个,主要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但大的湖泊较少,平原湖泊有白洋淀、衡水湖。“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是目前河北河流的现状。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历史上水草丰美,素有“华北明珠”美称。自1996年以后,由于工农业用水加剧特别是持续干旱等原因,水位不断下降,1983—1988年连续 5年干淀,1997—2004年连续8年干淀。位于河北省衡水市的国家重要湿地——衡水湖,是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系统,素有“华北之肾”的美誉,但是由于蓄水量不足等原因,湿地面临退化。有关专家测定,从20世纪60年代到目前,衡水湖湿地面积减少了60多km2。衡水湖一直为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起着过滤和调节功能,在控制污染、净化空气、调节径流、蓄水防洪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白洋淀的干淀,还是衡水湖湿地的萎缩,其重要原因都是水资源供给不足。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目标,南水北调工程在建成初期或运行期遇到汉江丰水年有多余水量时,可利用总干渠退水补充部分农业和生态用水。因此,利用总干渠以及河北配套工程向白洋淀、衡水湖及工程沿线河流输水,完全符合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和水资源调度原则。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已被列为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第一步建设项目。届时白洋淀将在本流域补水不足时,“饮”用汉江水来解渴。水利专家认为,此举对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缺水问题、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将完善白洋淀本流域补水和跨流域的长效补水机制,实现可持续性补水,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缺水问题。昔日白洋淀水域辽阔、水质良好、生态繁茂、水产丰富的美好景象,将成为一种常态。到那时,白洋淀、衡水湖以及众多的大小河流、湖泊将改善河北的生态环境,保持健康的生命力,增强其净化空气功能,改善大气环境,还民众于蓝天碧水和洁净的空气将成为现实。

当前,治理雾霾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治理雾霾的巨大作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积极做好中线主体工程收尾及配套工程建设、工程沿线绿化、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及合理利用等相关工作,让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治理雾霾、还京津冀人民于蓝天碧水作出应有的贡献。

[1]李文彦.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环境状况及改善措施[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2).

[2]杨春宵.白洋淀入淀水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0,32(2).

[3]潘增辉,等.关于衡水湖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2).

[4]温志广.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J].邢台学院学报,2003(18).

[5]杨进怀.水土保持在治理北京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J].中国水利,2012(2).

猜你喜欢
白洋淀中线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月 亮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建设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通水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课本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