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高压氧治疗的特殊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4-01-29 08:15肖翊君秦志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20期
关键词:高压氧肌力肢体

肖翊君 李 虹 秦志华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院神经内、外科2009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病人,在病情稳定后,接受高压氧治疗530例,其中有60例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特殊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病人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5~71岁,脑出血28例,脑梗死32例,有高血压病史49例,有糖尿病史22例,入院时血压在160~180/100~120 mmHg的有36例,部分病人血压正常。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瘫痪侧肢体肌力0级20例,1~2级24例,3级以上16例。浅昏迷、气管切开术后3例,嗜睡10例,神志清楚47例。

1.2 治疗、护理和疗效观察

1.2.1 一般治疗 脑出血病人,入院后有7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保持呼吸道通畅,降压、脱水、止血、营养脑神经、预防消化道出血、保护脑细胞。脑梗死病人,入院后给予降压、抗凝、营养脑神经、后期改善微循环治疗。

1.2.2 护理 高压氧治疗前对病人及陪舱人员,进行健康和安全教育,作好心理护理,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教会进舱人员作耳咽管调压动作,更换纯棉衣服,禁带危禁物品进舱。对危重病人派专人进舱护理,重点做好呼吸道及管道护理,输液的病人应重点观察加减压阶段莫非式滴管内液面高度。

1.2.3 高压氧治疗 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方案为:加压25 min,稳压70 min,稳压吸氧30×2,第1次吸氧后休息10 min,吸舱内空气,再吸氧30 min,减压25 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2.4 疗效观察 60例有特殊疗效的病人在入院后第2~15 d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3~4次昏迷病人开始有意识改变,以后逐渐清醒,精神好转,多数病人睡眠质量改善,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一般情况改善的同时,瘫痪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开始从下肢改善,首先是大足拇趾能轻度曲伸,继而多个足趾能屈伸,逐渐感下肢减轻,卧位吸氧改为坐位吸氧,瘫痪侧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也是从拇趾开始改善,紧接着是前臂、上臂改善,当治疗到一定疗程(最早5次,最晚20次),下肢肌力在2~3级左右时,出现了特殊的效果:病人在舱内吸氧后感觉瘫痪侧下肢较入舱前明显有力,抬举轻松,酸痛感减轻,出舱后查体见下肢肌力比进舱前增强近一级,足掌屈曲比进舱前增加10~20度,进舱时两人搀扶时见瘫痪侧足尖在地面刮地拖行,出舱时仍是两人搀扶,足掌可以在地上平行移动,以后每天吸氧后都较前有所改善,上肢也相继出现了轻松有力的感觉,上臂抬举比进舱前提高10~15 cm,可持续至出舱后4~8 h,以后每天在舱内吸氧后病人又感觉瘫痪侧肢体轻松有力,出舱后查体见肢体肌力比进舱前增强,4~8 h后又感觉瘫痪侧肢体比出舱时沉重乏力,第2 d进舱吸氧后又较前有所改善,如此周而复始,瘫痪侧肢体肌力逐渐增强,病人对治疗有了信心。

2 结果

530例脑卒中病人采用高压氧治疗,其中有60例出现了特殊的疗效,治疗到一定疗程,在舱内吸氧后,自诉感觉瘫痪侧肢体活动较进舱吸氧前轻松有力,酸痛感减轻,出舱后查体见瘫痪侧肢体肌力增强约一级,足掌屈曲度提高10~20度,相继上肢也有同样的效果,抬举轻松有力,抬高10~15 cm,并且持续到出舱后4~8 h,经过2~6个疗程治疗,46例能稳健步行,手握力稍差,手指做精细动作不能,14例需要有人搀扶下行走。

3 讨论

研究显示,脑卒中病人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运动功能改善有特殊的疗效。在高压氧下提高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缺氧,有氧代谢增强、ATP合成增多,有利于脑出血和脑梗塞病损组织的修复[1],减轻对病变组织所支配区域神经的压迫,改善瘫痪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在0.2 Mpa高压氧下颈内动脉供血减少21%,颅内压下降36%,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有利于脑组织的修复;高压氧下血凝系统受抑制,血小板凝聚力降低,吞噬细胞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加,使血粘度下降,血流动力血产生改变,利于血流通过;从而使脑卒中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更快恢复。

[1] 易治,翁其彪.高压氧医学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5.

猜你喜欢
高压氧肌力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后会引发减压病吗?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